关于近期主流PC产品的信息整理(只与Intel相关)

去年是IT界喧嚣的一年,很多新东西的出现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因此总结一下,免得头疼。
本文只关心台机。
E和Q系列已经伙同LGA775面临淘汰。i7,i5,i3倒着上市,我们只关心它们。
先流行起来的是i7的920,版本代号Bloomfeild,Nehalem构架,45nm制程,LGA1366的接口。详见[Nehalem构架 ]
i7时代的{zd0}特点就是:新的核心间连接方式和集成内存控制器。
i7-9系用集成内存控制器支持三通道内存。通过QPI与北桥、PCIE控制器连接。
而i7-8系(也就是Lynnfeild系列的U,接口为LGA1156),则吃掉了包括总线控制器在内的整个北桥功能。对外用的则是DMA。
所以现在的内存通道的支持、是否支持DDR3就由CPU说了算了,当然,还要求主板上确实焊的是DDR3的槽。
同时带来了一个新的概念:Uncore,顾名思义,就是CPU中除去核以外的部件。这部分东西的指标以前属于主板的,现在不了,不管是内存控制,还是LGA1156里的PCI-E控制器都是核心以外对性能有重大影响的部件,超频时要注意。
其实这也就是LGA1156和LGA1366之间的抉择。
有人说LGA1156用的是DMI,对性能有很大影响。但是,DMI是Lynnfield用来连接PCH的,也就是传统的南桥,因为北桥已经被CPU吃了。对比之下,配合Bloomfield的芯片组,也就是X58,它连接ICH10R的时候,用的也是DMI。显然这不是它的缺点。
如果说Bloomfield和Lynnfield的内部核心连接方式有所区别的话,那么性能可能会有所差距。但是我觉得应该是相同的。具体的信息Intel官网上好像没有。有的网站说是i7的核间都是用QPI的,不知真假,已经询问Intel了,等待答复。
有人说经过测试,三通道内存对比双通道的优势微乎其微。其实不然。i7平台下,普通PC应用中,前端总线已经不构成瓶颈了,其次就是内存和PCIE,然后是CPU,内存的延迟(由于缓存的存在,就形成了内存的“寻道时间”),而{zd0}的瓶颈则是在硬盘。也就是说,现在的普通测试中,性能的顶端是硬盘和CPU,所以双通道内存已经够用了。但是双通道够用并不代表三通道没用,普通用户用不到,还是有很多地方可能用到的。而且作为一向低成本的技术,早提出比晚提出要好的多。
32nm不用说,效率变高了,发热低,性能高。不过价格会更贵。
这里说的32nm主要是指Clarkdale,也就是i3,i5的32nm,它们都集成了GPU。从GPU的性能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价格上来看就有些贵了。但是因为是新产品,所以笔者至今也不明白它是因为32nm而贵,带是因为而GPU贵,这也就是Intel在市场上的一个手段。真相恐怕要等到无GPU的32nm面市后才揭晓了。
集成GPU的CPU就像集成DDR3控制器的CPU一样,要看主板脸色。如果主板上没有DDR3的内存插槽,没有视频接口控制器和视频接口,那也是白搭。
Intel推出的是H55和H57两个系列的芯片组,支持DHMI,DP,DVI。其中H57比H55多了对RAID的支持。

----子程序, 一.29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关于近期主流PC产品的信息整理(只与Intel相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