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造就胶管业神话_觉新_新浪博客

诚信造就胶管业神话

——记东莞市望牛墩镇世华胶管制品厂厂长何上福

本报记者 黄新平 周娜

 

    尽管东莞市望牛墩镇世华胶管制品厂植根于望牛墩镇的企业堆中一点也不不显眼,但“优质胶管,尽在世华”的口号却在行业内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何上福对企业目前的成功也看得很淡然,“企业以人为本,产品以质取胜,生意以诚信为重、做人以心换心”是他对人生和事业成功的认识。甚至他对企业目前的状况仍不满意,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只是希望自己能为家乡、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15万元走上创业路

   北大毕业后,何上福回到家乡县城的一个冶金厂工作。他将自己所学充分运用到厂里的经营管理工作上,在他和另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厂子很快就扭亏为盈。企业亏损时是个烫手山芋,谁都不愿管,现在看到企业出经济效益了,县里又把经营管理权收回去,不让他们管理了。

何上福陷入了徘徊观望中,妻子李定妙对他说:“到南方去闯闯吧,那里会有你的舞台。”在妻子的鼓励支持下,何上福背起行囊只身南下。

    1993年4月17日,雷雨交加,何上福来到广州。他没有停留,继续往南走,来到深圳,经过几天奔波他进入深圳华龙股份有限公司。他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厚道赢得客户的信任,{yt}有个客户善意提醒他:“不要搞这些东西,搞这些你是很难有什么发展的,你应出去跑业务。”客户的忠告使他顿然醒悟,来到深圳布吉一家塑胶制品厂应聘做业务员。

   “那时做业务员不是坐在工厂打电话,我每天一家一家地上门去联系业务,靠的是双脚一步一步地走,一个月下来就把鞋底磨穿了。拿到{dy}个月的工资,我买了自行车,跑得就更远了,每天从深圳骑车到东莞,真是非常辛苦。一年半后我转到东莞厚街一个工厂做业务,当时这家企业是两个本地人合伙开的,已经搞了几年。当时企业准备上一个新项目,我去后给他从零做起来,项目做得很成功,效益很好,干了一年半时间,这时其中一个老板的儿子认为可以不再需要我了,想赶我走。”何上福告诉记者。

何上福觉得该是自己独立干的时候了,离开这个工厂后,他用自己打工赚来的1.5万元起家,在东莞望牛墩镇工业区租下200平方米的厂房,装了一台电话,买了一台传真机,一张办公桌和几张铁架床,招聘了五个工人,1996年底工厂就样正式开工了。

   “还是在打工做业务时,一位林姓台商一时疏忽多付了何上福1万港币,我想都没想就给人家退了回去。当时这位林小姐就表态说:‘以后你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肯定全力支持!’”种因终得果,到1996年何上福自己做企业时,所有的设备、厂房都是林小姐担保的。

“当时我自己既是老板,也是技术员、工人和业务员,身兼数职。”或许是经过太多的磨练,谈起当初的创业之艰苦,何上福脸上依然是平静的表情。

 

小产品成就大王国

    何上福非常崇拜xxx,甚至每天都将xxx的徽章用心地别在胸口。他告诉记者,xxx以“农村包围城市”打下了江山,他在经营策略上也灵活运用xxx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首先从小客户做起,几块钱、几十块钱的货他都按客户要求生产,保证质量及时送货。产品卖出收到货款又赶紧付给供应商,就这样他以小打小闹,星星之火的方式在市场中生存,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企业没赚到多少钱,但他在行业里建起了最宝贵的信誉,他在市场上苦寻机会,准备蓄势而发。

     1997年5月,机遇终于降临了。美国波音公司不请自来找上门要和他做生意,何上福抓住这一机会,借助向波音供货,他走活了企业这盘棋,世华胶管厂的产品已占领了珠江三角洲6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同类企业中起步较晚、质量{zh0}、产量{zd0}的企业。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由原来的6个人发展到现有员工40人,设备由最早借用的1台到现在自购13台全自动化生产线,产品也由东莞辐射到国内的上海、武汉等地,对外远销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他生产的PVC套管、热缩等、PU、PEA橡胶管条产品广泛用于家电、摩托车、汽车、飞机等零件上,产品获得广东省名优产品证书,还获得美国、加拿大等国质量认证,现在康佳、创维、格力等知名产品中的套管等零部件都基本由世华提供。当初的200平方米厂房已增至1000多平方米,现在何上福在工业区又租了5000平米地,厂房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诚信经营的魅力

    “人缘好,做什么事都有人帮忙。”何上福这样总结自己的生意经,“我做了很多年生意,一直都还很顺,没吃过亏。”

    福建绿星旅业家居用品厂是一家有上万员工的台资企业,几年前偶然从网上查到世华胶管厂,于是打电话来要求打样,并称要得非常急。当世华打好样拿到深圳机场时,绿星已经打电话过来称该厂欧洲、日本的客户都在福州机场等着看样了。何上福拿着样品在深圳机场求了很多人请他们带过去,甚至提出愿意出1000元劳务费但都没人答应。万般无奈之下何上福当即买了当天的机票飞福州机场。当时绿星的负责人告诉何上福,事实上很多厂家都打了样,但是都没有赶着送过来,只有世华按时送到了,并且产品质量也过硬,检测一次性合格了。又过了几个月,何上福再次北上福州,绿星的杨董事长很感慨的说:“事实上,当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有没有单,不知道能否通过日、欧等国的检测,但是只有世华舍得花这样大的成本把样送过来了。”何上福憨憨一笑:“急客户所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杨董事长当即拍板:“只要我们绿星有{yt}做,我们的胶管业务就都是世华的!”

    近两年,做胶管的原材料聚丙烯价格上涨很快,单价从8元飞涨到了12元多,并且很多地方都买不到。但由于世华与绿星是签了一年合同的,因此何上福坚持产品不涨价。财务提醒他,如果按照合同价格,世华将亏损超过60万元。何上福仍然坚持按合同价格执行。{zh1},绿星的杨董事长自己提出,要给何上福补差价。

 

回报家乡传佳话

   尽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显得踏实、敦厚的何上福一直很低调,他有一个夙愿就是:“如果将来我能赚到钱,我一定资助那些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让他们好好读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何上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1997年开始,何上福就开始回报故乡、捐资助教。1999年他出资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对考上大学的道县文理科状元及任课教师予以重奖;对考上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大学的,另外再奖励1万元,教育基金同时资助那些成绩优秀、家庭贫困的中学生。此外,在2002年何上福还出资20万在家乡修了一条约2公里的水泥路。9年来,他共捐资60余万元扶助家乡寒门学子求学,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资助过多少人。仅2006年上期开学,他就捐资34900元帮助道县一中等3所学校的4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重返校园。

    何上福不仅自己全力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还积极动员朋友献爱心,广东番禺的张汉威在他的影响下本期捐助1万元资助道县10名特困生,另一名民营企业家也达成了捐助道县30名特困生的意向。

何上福说,以前我想读书却没钱读书,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我能赚到钱,我一定资助那些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让他们好好读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正是出于这种纯朴的感情,他将赚来的钱无私捐助给家乡修路架桥、扶贫帮困、助学助教,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两个孩子并未在广东上贵族学校,而是放在老家读书。自己在东莞甚至都没有买房,连厂房都是租来的,两夫妻一直与工人同吃同住。

 

    不难发现,尝到了诚信甜头的世华胶管厂正步入企业高速发展的拐点,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后劲。而投身慈善事业的何上福有一个{zd0}的愿望就是,“只要我有一点力量,我就会一如继往地全力支持家乡教育事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我不图任何回报,只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回报社会!”面对这样一个不顾风险从事慈善事业的民营企业家,面对这样的心境,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我们唯有祝愿,世华的诚信之路越走越宽,发展日益辉煌!

郑重声明:资讯 【诚信造就胶管业神话_觉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