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规则的演变_弈乐坊的空间_百度空间

围棋规则的演变

中国人下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尧造围棋”的年代,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围棋经由朝鲜传人日本,也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历代出土的围棋实物来看,棋盘范围有一个ll路、13路、15路、17路、19路这样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占主导地位的是17路和19路棋盘,其中19路棋盘流传至今也已有2000年的历史。在围棋历史上除了棋盘、棋子等器具的演变而外,也有过多次改进,最典型莫势子制度。围棋创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实行势子的做法,但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间,由于未知的原因开始采用势子并且固定为制度,形成为传统,凡下棋都要遵照执行,一成不变。势子制度虽未知起源于何时,但年代已相当久远,至少在东汉末年已经施行这种制度,至清末废除势子制度,其施行也有1600余年。日本围棋是从德川幕府初两期废弃势子制度,采用自由落子制度。除了势子制度,在还块子。

制度的建立和取消,以及中国围棋历史上由数子到数目再到数子计算胜负方法的轮转都是围棋规则历史演变的例证。

围棋历史发展至今,围棋规则逐渐固定下来,并且由对弈者的心领神会相互了解的口传规则发展成为白纸黑字缜密繁复的书面规则。这其中除围棋实践的自然发展而外,众多围棋规则研究者的热情参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日本大阪为承办1970年世界博览会,从1967年开始担任富士通公司大型计算机推进部长的池田敏雄试图在世博会上举行一场人机对弈表演,由于日本规则欠缺严格性,而要让计算机下棋,首先需要一个严格的棋规,于是池田着手研究围棋规则,并于19689月至196911月在关西棋院机关刊《围棋新潮》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

这些文章后来汇集为一本书,题名《围棋规则研究》,人称《池田规则》,其中包含了禁全同原则、平衡手数方法、收后方判别法、公活判别法等重要内容。台湾地区应昌期先生积十八年研究成果推出《应氏记点制围棋规则》,并在自己创立的应氏杯围棋世界比赛中应用。近年来电子竞技网络对弈比较繁荣,为对付网络对弈中的“赖皮”现象,各大对弈网站也不断修改升级对弈软件,也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围棋规则研究的民间热浪,在TOM棋友论坛、新浪围棋论坛、棋人棋事论坛等论坛上出现了一些长期业余研究围棋规则的网民,如燕来、CCCP等,其中燕来网友推出其研究结果《计枰点围棋规则》,在网络上产生一定影响。在围棋界现存且在正式比赛中使用的规则共三种,为、日本围棋规则和应氏记点制围棋规则。

卫京伟, 暴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郑重声明:资讯 【围棋规则的演变_弈乐坊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