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上稿一篇_雪梅陈玥_新浪博客

昨天收到《燕赵都市报》荐稿稿费,文章刊于2009年12月4日《燕赵都市报》46版。

 

     做自己性格的觉者

      袁岳/文

    知道自己的人格特点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怎么样与自己打交道,知道自己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内在机制,那样就既不会过于自卑,也不会过于自傲。
    央视《心理访谈》节目做过一期“性格决定命运”,我是被采访对象,通过展示自己的生活与职业工作方式来呈现性格(或者人格)所起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当一个人有严重精神问题的时候,他所做的事情,无论是自我强迫、精神分裂,还是幻想狂、思维飘逸,都没有健全的自我约束与判断能力,因此无法为这些行为负责任,就是送进监狱也改造不了,除非进行适当的xx。但是大多数人很少意识到,人生选择与行为模式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性格是在人们不算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因为特定的家教、生活条件、师教与人际交往诸因素形成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大部分人的性格在七八岁时基本定型。某种意义上我们无法摆脱甚至左右自己性格所发生的作用,但是如果了解自己或者他人的性格,就更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而避免相应的劣势,发挥别人的性格的资源面而协同弱化其不利面。如果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就更有可能善用人才,组织更有互补性的团队结构。
    我特别推荐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人格测量工具——— 九型人格。它通过144个二选一的题目设计,可以让我们基本确认自己的性格特点在九个类型中处于哪一类,这九个类型是:改革者、帮助者、促动者、艺术家、思想家、忠诚者、多面手、指导者和调停者。事实上很少有人只属于一个类型,往往是几型兼备。我自己测试的结果是,多面手类型比较突出,同时具有帮助者、指导者和促动者的倾向。按照我的得分级别,相应的评价语如下:因为生命充满了可能性而兴奋,快乐、即兴、外向;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表示对别人的欣赏与支持,肯表达感受,与人分享自己的才华;恐惧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目标而精打细算,在竞争意识提高时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使得自己不为别人超越而鞭策自己加倍努力。
    我觉得这个测量结果还是很准确的,也清晰地表述了我的选择与我的性格之间的关系:1、我选择咨询行业、博览群书、全球旅行、广泛结交朋友、对不同职业领域的事情饱有兴趣,与我的多面手人格有密切的关系;2、我选择支持公益事业、通过博客与社交网站与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见识、乐于与大学生和更多青年朋友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我的帮助者的人格有密切关系;3、在充当专业研究咨询组织领导人的角色时,又倾向于发挥促动者与指导者的特征,推动团队达成组织目标,在竞争中保持应有的行业地位。
    有意思的是,我也可以根据自己这个测量结果,分析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示自己需要有意识地警戒与调整的方面:有时容易沮丧,对于某些问题的过度反应会制造新的危机感;不喜欢别人破坏自己建立的秩序,而可能对别人采取讥讽的姿态;因为追求精彩有时不按照规条做事;对于别人的自信不以为然,甚至打击别人的自信,看不起不明白自己的人;面对冲突有退缩的倾向。我也知道自己在交流中往往有攻击性或者刻薄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在意见表达中引人注目,但也容易激起敌意,甚至有一定合理性的意见,也会引起别人的故意xx。过去几年中我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操练功课就是提醒自己要节制,降低自我感受的水平,给予其他同事空间;斟酌言辞,避免不必要的对于别人的刺激甚至人身攻击。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生表现就是我们人格的产物,但是自觉与否依然有着极大的关联,因为我们既有可能充分发挥我们人格的潜力与价值,也可能让它们像废弃的矿藏一样湮没不彰;我们既有可能有意识地限制自己固有的人格缺陷或者弱点,也有可能放任自流,而不能加以节制。
    知道自己的人格特点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怎么样与自己打交道,知道自己的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内在机制,那样就既不会过于自卑,也不会过于自傲,因为知道了我们的人格不过是多种人类行为倾向类型中的一型,没有所谓更好,也没有所谓更差。而实际生活中的更好与更差来源于自知之明,来源于在自知之明基础上的自我激励与自我调整。
          (陈玥摘自《新周刊》)

郑重声明:资讯 【《燕赵都市报》上稿一篇_雪梅陈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