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TE码字、层、天线端口的理解_Cˉ乖的空间_百度空间
参考内容:沈嘉等著《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P67-72

LTE的下行发送过程:

1)对于来自上层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形成码字;

2)对不同的码字进行调制,产生调制符号;

3)对于不同码字的调制信号组合一起进行层映射;

4)对于层映射之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映射到天线端口上发送。

码字、层和天线端口的区分。

1、码字:

码字是指来自上层的业务流进行信道编码之后的数据。不同的码字q区分不同的数据流,其目的是通过MIMO发送多路数据,实现空间复用。

由于LTE系统接收端最多支持2天线,所以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最多为2。这决定了不管发送端天线数为12或者4,码字q的数量最多只为2

当发送端天线只有一根时,实际能够支持的码流数量也只能为1,所以码字数量最多也只能为1

如果接收端有两根接收天线,但是两根天线高度相关。如果发送端仍然发送两组数据流(两个码字),则接收端无法解码。因此,在收端信道高度相关的情况下,码字数量也只能为1

综上,码字q的数量决定于信道矩阵的秩。

2、层

由于码字数量和发送天线数量不一致,需要将码字流映射到不同的发送天线上,因此需要使用层与预编码。

层映射与预编码实际上是“映射码字到发送天线”过程的两个的子过程。

层映射首先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码字流重新映射到多个层(新的数据流),参见P683-233-24。(注:层的数量小于物理信道传输所使用的天线端口数量P)。

预编码再将数据映射到不同的天线端口上。

在各个天线端口上进行资源映射,生成OFDM符号并发射,参见P67页图3-11

3、天线端口

天线端口指用于传输的逻辑端口,与物理天线不存在定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天线端口由用于该天线的参考信号来定义。等于说,使用的参考信号是某一类逻辑端口的名字。具体的说:p=0p={0,1}p={0, 1, 2, 3}指基于cell-specific参考信号的端口;p=4指基于MBSFN参考信号的端口;p=5为基于UE-specific参考信号的端口。

从层到物理天线端口传输是通过预编码来完成的,参见P69的两个公式。由公式可见,无论层数是多少,只要其小于用于物理传输的端口数,即可通过预编码矩阵W(i)将其映射到物理的传输天线上。

对于p=45的情况,再P694行有介绍。P={0,4,5}都指单天线端口预编码,即使用的发送天线为1。由于层数量必须小于天线端口的数量,所以此时层数为1,适用表3-23{dy}种情况,层映射前后的码字是相同的。

曾有人指出,p=45时,发送端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理论上这是可行的,但是在LTE的规范中,p=45仅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预编码。由P69的预编码中的1 2 3 小点分别介绍单端口、空间复用、传输分集的三种预编码方式。P=45不属于传输分集。

4、总结

码字用于区分空间复用的流;层用于重排码字数据;天线端口决定预编码天线映射。



郑重声明:资讯 【对于LTE码字、层、天线端口的理解_Cˉ乖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