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福建全省经济与发展全概况.._iHope、莪旳世界,因我有夢、而 ...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呈现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002.11亿元,增长4.2%。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达546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是近年来增幅较大的一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肉蛋奶等特色产品总量持续增加。植树造林14.41万公顷,连续3年超过13万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62.96%,继续位居全国{dy}。水产品产量532.00万吨,保持稳定增长,全省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继续位居全国{dy}。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实施土地整理3万公顷,新增耕地0.9万公顷,标准化农田建设0.4万公顷,中低产田改造0.8万公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53万公顷;“六千”水利工程完成投资8.14亿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洪水预警、海上渔船安全监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村级防灾减灾预案全面完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2007年销售收入达1405亿元,增长15.3%,其中150家省级重点xxxx销售收入433.97亿元,增长17.1%;带动农户546.6万户,户均从中收入3290元。经工商和质监部门认定的涉农类xxxx商标、中国xx产品达31件,福建省xx商标和福建xx产品达408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234个。福州超大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5家农业企业获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品牌农业企业金奖”。农业“五新”推广力度加大,全省推广各类农作物优良品种60多万公顷。闽台农业合作新增合同利用台资1.32亿美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582个。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完成总投资30亿元,建成农村公路6000千米,93%建制村通硬化公路,99.5%乡镇、74.3%建制村通客车,{bfb}建制村和94.1%自然村通电话,5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bfb}乡镇、73%建制村通宽带。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422个乡镇、4328个建制村开展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6603人;新建户用沼气池5万多口;农村面源污染、“海漂”垃圾得到有效整治。   教育“两基”得到巩固提高,“双高普九”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本覆盖所有县(市),全年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56万平方米;“两免一补”政策共免除361万名学生学杂费6.78亿元。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断加强。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培训8.29万人,转移就业率达98.8%;核心农户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工程试点县建设进展顺利,农民劳动技能不断增强。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千名医师进驻500所山区乡镇卫生院开展帮扶工作。完成1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省农民运动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贡献奖励制度全面落实。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明显,乡村债务清理核实工作有序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林权抵押xx累计发放40.91亿元,其中当年新增10.56亿元;养殖用海确权发证率达到90%以上;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地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试点工作启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推进。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科技特派员等农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共选派了5155名党员干部到4807个后进薄弱村驻村任职,其中省里第二轮选派228名党员干部到扶贫开发重点村任职,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08亿元扶持重点村建设。全省选聘“六大员”14万多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43个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成效明显。   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三级核心网络”不断推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顺利实施;817名乡镇党委书记、101名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联系点村主干、107名新任女村支书得到专题培训。纳入中央和省规划建设的1630个村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断深化,村务决策民主听证全面推行,71%的建制村实行了会计委托代理,农村财务规范公开面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个百分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低保标准由1000元提高到1200元,77万多低收入人口得到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参合农民2147万人,参合率达84%。对88万农村困难人口实行医疗救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探索建立,百所农村敬老院建设顺利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积极有效的扶贫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山海协作持续推进,沿海与山区市县对口帮扶、省直挂钩扶持不断深化。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文明村镇和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四进农家”和“依法治村”活动不断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组、平安家庭等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对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442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工业增加值4018.42亿元,增长19.8%,工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43.4%,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0%,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拉动全省GDP增长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517.91亿元,增长24%。
  工业行业全面增长,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全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720.30亿元、1878.39亿元,分别增长19.9%、23%,轻重工业比例为48∶52,重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37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除石油加工业外有36个行业保持增长,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增长33%、通用设备增长34.3%、专用设备增长29.2%、非金属矿制品业增长27.4%、金属制品业增长28.1%、纺织服装鞋帽业增长24.6%、食品制造业增长26.4%、皮革工业增长27.3%。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224.74亿元,占全省的36.1%,增长20.5%,电子、机械、石化分别增长15.8%、27.3%和16%。全年列入统计的312种工业产品中有221种保持增长,持平的有13种,增长和持平的产品占75%,主要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如水泥增长33.9%、钢材增长26.9%、铝材30.6%、汽车18.3%、船舶70.6%、服装33.6%、布19.8%、化纤29.3%、人造板43.5%、软饮料26%、塑料制品20.1%、彩色显像管21.3%、笔记本计算机26.3%、数码相机90.1%。
  工业出口增速稳步回升,企业规模继续壮大。全年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3545.92亿,增长18.5%;出口交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29%;29个出口行业中有28个行业保持增长,出口交货值前三位的电子、皮革、纺织服装鞋帽行业分别增长12.5%、13.2%和35.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5178家,较上年增加1423家;户均产值8247万元,增长13.4%;产值亿元以上企业有2082家,增加472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36家,较上年增加43家)。
  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改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季走高,一季度158.39%、上半年168.49%、前三季度170.43%、全年达175.47%,比上年提高12.85个点,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01.28亿元,增长28.56%;实现利润633.73亿元,增长37.5%;上缴税金409.72亿元,增长24.18%;从业人员340.33万人,增长10.3%。全省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保持增长、2个行业(石油加工业和燃气供应业)减亏,有26个行业利润增速在30%以上,其中非金属矿、皮革毛皮、纺织服装鞋帽、有色金属、电气机械等行业利润总额均超35亿,分别增长49.59%、39.48%、41.56%、32.08%、40.91%。
  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比较充分。全年发电1038.28亿千瓦时,增长14.8%;全社会用电1000.3亿千瓦时,增长15.4%,其中工业用电708.1亿千瓦时,增长15.3%;生产原煤2085万吨,增长17.6%;调运煤炭5500万吨,增长16.7%。全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配置成品油490.86万吨,比上年增长0.4%,12月31日全省成品油库存20.34万吨,汽油、柴油可分别供销售17.6天、12.4天。交通运输稳步增长,保障重点企业和重点物资运输,全年公路货物运输完成34829万吨,增长16.8%;水路货运量12130万吨,增长11.9%;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23603万吨、686.07万标箱,分别增长-0.4%和16.6%;铁路货物发送3595万吨,下降1.4%;机场货物吞吐量和航空运输量分别完成26.32万吨、12.15万吨,分别增长5.5%和10.9%。   全年城镇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4.96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4.82%,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18.88亿元,增长20.9%;制造业完成投资1053.81亿元,增长58.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72.26亿元,下降2.9%。各行业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50%的有12个,石油加工业增长3.64倍、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增长1.45倍、通用设备增长1.28倍、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增长4.44倍。电子、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463.91亿元,占制造业投资的44.02%。受炼化一体化及厦门、石狮PTA等项目拉动,石化工业完成投资191.90亿元,增长225.1%。装备制造业(电子、机械)完成投资272.00亿元,增长43.5%,其中:机械工业完成195.01亿元,增长41.6%;电子工业完成76.99亿元,增长48.5%。轻纺行业投资也呈现较快增长,轻工业完成投资300.59亿元,增长33.8%;纺织工业投资145.62亿元,增长47.2%。高耗能行业投资有升有降,煤炭、电力、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及加工等行业完成投资369.29亿元,增长8.6%,其中:煤炭工业完成投资5.65亿元,增长3.9%;电力工业220.86亿元,下降9.6%;非金属矿物采选及制品业78.99亿元,增长79.7%,主要是水泥行业加快结构调整,日产25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投资拉动;冶金工业(含采选)投资63.79亿元,增长35.8%。
  重点项目。全年重点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85亿元,项目自开工起至2007年底累计完成投资290.10亿元。全年建成投产或基本投产130项,一批投资量大、促进全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项目建成投产: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轻型客车扩能技改(一期)、厦门金龙汽车车身公司异地搬迁改造、厦门船舶重工股份公司二期8万吨船台及配套工程、龙工(福建)机械有限公司装载机技改扩建、福建湄洲湾氯碱工业有限公司扩建年产4万吨离子膜烧碱及2万吨环氧丙烷、三钢集团公司年产80万吨板材开发、厦门星鲨药业集团公司易地搬迁改造、长乐市创造者锦纶实业有限公司差别化PA6-FDY128位生产线技改、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工程、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食品总厂(一期)、福建龙麟集团福龙水泥厂(龙岩)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等项目。
  全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全年计划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责任目标为606万吨,实际完成909.2万吨(含无证和违规),完成率达150%。其中:龙岩市623万吨,三明市114.3万吨,泉州市107.9万吨,南平市58万吨,莆田市6万吨。在实际完成909.2万吨中,无许可证和违规新建的落后产能有423.3万吨,占46.6%,其中:龙岩市401.0万吨,泉州市16.3万吨,南平市6.0万吨。在实际完成909.2万吨中,已拆除落后水泥产能503.6万吨,拆除率55.4%,其中:龙岩市拆除落后水泥产能401万吨,拆除率64.4%;三明市拆除落后水泥产能26万吨,拆除率22.7%;泉州市拆除落后水泥产能76.6万吨,拆除率71.0%;南平市、莆田市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尚未拆除。

  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4321.74亿元,增长38.7%,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13.9个百分点,创1995年以来新高。其中:城镇投资3863.01亿元,增长39.7%;房地产投资1132.49亿元,增长43.8%;农村投资458.74亿元,增长31.1%。全年投资率达到46.7%,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投资率{zg}的年份。由于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明显上升趋势,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4.9%,比上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dy}产业投资72.11亿元,增长23.7%,第二产业投资1562.78亿元,增长35.5%,其中城镇工业投资1344.52亿元,增长40.1%;第三产业投资2686.84亿元,增长41.1%;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9∶37.0∶61.1调整为1.6:36.2∶62.2。民间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国有经济投资1522.96亿元,增长40.8%,占全社会投资的35.2%;非国有经济投资2798.78亿元,增长37.6%,占全社会投资的64.8%,其中民间投资2137.43亿元,增长45.0%,占全社会投资的49.5%;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增长贡献率为54.9%,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贡献率分别比国有投资及外商港澳台投资贡献率高19.7个和45个百分点。项目融资情况表明投资对国家预算内资金依赖小,自筹资金及金融资金居主导地位,投资自主增长已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导因素,全年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286.69亿元,增长63.8%;国内xx1048.91亿元,增长37.2%;利用外资215.67亿元,增长47.1%;自筹资金2437.05亿元,增长46.0%,国内xx及自筹资金占年度到位资金总量的80.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方式转变,内涵效益型投资加强,在全省城镇投资中,以外延扩张为主的新建、扩建投资2357.04亿元,增长36.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2.7%降低到61.0%;内涵效益型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09.32亿元,增长68.9%,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4.5%上升到5.4%。重点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三大主导产业投资448.37亿元,增长88.7%,增速比上年提高47.8个百分点,其中:机械制造业投资195.07亿元,增长41.7%;石油化学工业投资176.30亿元,增长2.7倍;电子信息业投资76.99亿元,增长48.5%。传统产业继续得以改造,轻工业投资282.18亿元,增长30.3%;纺织业投资145.62亿元,增长47.2%;冶金工业投资63.77亿元,增长35.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城镇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科技含量较高行业投资251.65亿元,增长41.9%,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全年全省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215.12亿元,增长25.5%,其中:市政建设投资373.96亿元,增长57.3%;交通运输业投资488.66亿元,增长34.5%;水利管理业投资15.10亿元,增长25.5%;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70.15亿元,增长0.1%。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32.49亿元,增长43.8%,其中:住宅开发投资778.39亿元,增长52.1%,增幅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8.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住宅套型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新开工面积中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为883.43万平方米,增长2.2倍,占全部新开工住宅面积的28.4%,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加快,全年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270.52万平方米,增长97.2%,其中新开工面积157.70万平方米,增长3.8倍,占住宅新开工面积的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70.38万平方米,增长82.3%,占住宅竣工面积的5.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施工进度普遍快于上年,对全省投资的推动作用有所增强。全年289个省级在建重点项目计划投资938亿元,增长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为21.7%。36个在建交通重点项目投资18亿元,铁路在建规模突破1000千米,龙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35千米;一批10万吨级以及5万吨级以及5万吨级深水泊位建成投产,新增港口呑吐能力3000万吨,10个能源项目投资144亿元,江阴火电厂、尤溪街面水电站、平潭长江澳和漳浦六鳌二期风电等一批机组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10万千瓦。160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42亿元。三钢中厚板和5#高炉、南铝铝板带加工、将乐金牛和漳平红狮新型干法水泥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中铝瑞闽铝板带、戴姆勒轻客、福欣不锈钢等项目开工建设。

【概况】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其中:住宿餐饮业398.25亿元,增长20.8%;批发零售贸易业2733.75亿元,增长17.6%。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16亿元、7.3亿元、16.7亿元和215.2亿元,分别增长91.4%、51.1%、33.3%和26.5%;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分别增长10.5%至29.5%。物价攀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2%,涨幅较上年高出4.4个百分点。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全省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足、品种丰富、质量优良、价格平稳,节日市场呈现安定、喜庆、繁荣景象。全年主要基础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瓶颈制约矛盾明显缓解,生产资料市场供给调节能力明显增强,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快速增长。在需求旺盛、国际行情高位上扬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成品油、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

  全年完成进出口74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进口245.10亿美元,增长14.5%;出口499.40亿美元,增长21.0%,出口、进口和进出口的规模继续保持在全国第6、8、7位。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合同1722项,按验资口径,合同外资94.49亿美元,增长20.7%;实际到资40.61亿美元,增长26.1%。按历史可比口径,合同外资达123.36亿美元,增长14.2%;实际到资81.31亿美元,增长13.2%。全年累计完成对外投资2.19亿美元,增长27%,其中中方投资额1.36亿美元,增长55%。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合同额和营业额分别达5.8亿美元和5.2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5.1万人。   进口增速明显加快,3年来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其中属于鼓励的资源类商品进口33.48亿美元,增长19.1%。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224.61亿美元,增长23.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8.04亿美元,增长10.2%。经营队伍迅速壮大,全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9448家,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39.97亿美元,增长30.5%,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26%提高到的28%;外资企业出口290.01亿美元,增长17.9%,占全省出口比重达58.1%;国有企业出口69.53亿美元,增长17.2%。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全省出口国别地区市场达224个,其中: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311.86亿美元,增长13.3%;对其他市场合计出口187.64亿美元,增长36.7%。
  全年共新批404家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为198.31亿美元和71.89亿美元,分别增长64.6%和41.96%;新批项目合同外资平均规模达548.42万美元,比上年(362.12万美元)增长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共新批项目1189家,合同外资67.67亿美元,增长13.4%,实际到资31.6亿美元,增长36.5%;服务业共新批项目446家,合同外资23.12亿美元,实际到资7.03亿美元,分别增长3%、54.9%和24%。在谈重大项目储备增长较快,全省列入跟踪的在谈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29项,总投资199.69亿美元,合同外资91.62亿美元,利用外资的后劲较好。闽台产业对接成效突出,共新批合同台资(含第三地转投)25.66亿美元,增长31.6%;台商实际到资18.18亿美元,增长28.3%。   “走出去”战略深入实施,对外投资步伐加快。对外投资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新核准投资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境外企业23家,实际投资总额1.17亿美元,占全年新批境外企业中方实际投资额的86%。对外投资的主体结构不断优化,新批的90家企业中,2家为国有企业,其余88家均为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成为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全年赴海外投资的项目达64个,占项目总数的71%。境外贸易网点成为对外投资的重点,全年共有53家企业在香港、阿联酋、澳大利亚、克罗地亚、英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贸易性公司,占新批企业数的59%,其中47家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贸易营销网络,占新批企业数的52%。境外加工贸易成为对外投资的热点,新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27家,占新批企业数的30%,中方实际投资3424万美元,涉及电机电器、服装、鞋类、胶合板、渔业、纸制品、竹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加工。资源开发成为对外投资的亮点,新批从事境外资源开发的企业6家,中方实际投资额3530万美元,涉及金、铜、镍、钼、钴等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

  全年新增国内旅行社32家、国际旅行社6家,注销旅行社12家;全省现有620家旅行社,其中:国际旅行社55家(含出国境游组团社32家),国内旅行社565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旅行社有5家。截至年底,全省星级饭店共有42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0家,四星级饭店65家,三星级饭店188家,二星级饭店152家,一星级饭店7家。全省共有15521名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12025名取得导游证,其中:高级导游39人,中级导游员285人。全年新批4A级旅游景区2家,新批3A级旅游景区6家,已通过省检并向国家旅游局申报4A级景区2家。   入境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68.8万人次,增长17%,其中:外国人100.8万人次,增长27.6%;香港同胞79.96万人次,增长13.3%;澳门同胞7.83万人次,增长27.7%;台湾同胞80.16万人次,增长73.96%;美国、日本、韩国来闽旅游人数分别达到25.92、19.79、6.52万人次。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前5名的旅游城市分别是:厦门、泉州、福州、南平、漳州;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前5名的城市分别是:厦门、泉州、福州、漳州、南平。国内旅游。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041.1万人次,增长18.6%,其中:住宿设施接待国内游客4746.83万人次,增长9.5%,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9%;居民家庭户接待游客430.44万人次,增长0.2%,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4%;一日游游客2863.85万人次,增长42%,占全省接待总量的35.6%。在全省国内旅游收入中,外省游客消费444.66亿元,本省多日游游客消费311.32亿元,一日游游客消费82.19亿元,分别增长18%、19.2%和47.7%。全省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前5名分别是厦门、福州、泉州、南平、漳州和厦门、福州、泉州、南平、漳州。
  黄金周旅游日益呈现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自驾车旅游等特点;3个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447.51万人次,旅游收入82.68亿元,分别占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18%和9.9%。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重点建设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区、福州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厦门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泉州惠安青山湾海滨旅游度假区、泉州海峡旅游商品城、泉州郑成功史迹文化旅游区、漳州东山金銮湾旅游度假区、三明清流乡村旅游生态观光示范园、宁德三都澳海上旅游区xx旅游项目。这xx旅游项目中,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厦门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泉州惠安青山湾海滨旅游度假区、泉州海峡旅游商品城、宁德三都澳海上旅游区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他4个项目在积极筹备中。在建的6个项目,截至年底已投入15亿元,其中,福州三坊七巷和厦门香山游艇俱乐部投入金额较大;福州马尾船政文化旅游区已初显规模,并开始二期工程建设。

更多详情:(由于百度空间字数限制,请谅解)

                                                                (2008福建年鉴)

                                                                                          -WongHope



郑重声明:资讯 【China、福建全省经济与发展全概况.._iHope、莪旳世界,因我有夢、而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