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与中国台湾同行交流可谓是日益频繁,这为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前不久在台北召开的“海峡两岸缝制机械工业发展研讨会”更是将两岸的交流合作推向一个高峰。
当然,台湾缝机业如今还有不少经验值得大陆企业学习,但随着两岸同行就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壮大途径、行业技术创新、企业相互交流等问题讨论的逐渐深入,两岸行业企业将共同构筑出和谐发展的新格局。这也必将为两岸的缝机企业携起手来,在资源、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形成互补,合力打造民族品牌提供条件。
台湾缝纫机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台湾即成为世界上生产、出口缝纫机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台湾缝制设备行业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拥有启翔、高林、欧西玛等众多xxxx,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是公认的物美价廉。
随着台湾本地成衣业的外移和外资的进入,他们在注入美、日等国的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产品新的定位和市场,陆续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目前,以高林机电(1997年入驻深圳)、启翔针车(1995年入驻上海)等为代表的台资缝纫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及江浙沪地区。其产品在海内外享有相当的知名度,“金轮”、“银箭”、“白金”牌缝纫机以及“耀翰”的零件、“于奇”的螺丝,都获得了市场的肯定。
总体来说,其技术水平、产品品质介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内地之间,但是价格又很接近内地产品,因此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相当可观。
在其发展历程中,台湾的缝纫机同行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抓住机遇投资设备“从不手软”
20多年前,日本、欧洲的制造商还垄断着台湾的缝制设备市场,日本的产品几乎占了当时90%的市场份额。
1986年开始,日币强劲升值,产品的售价猛涨100%-150%左右,消费者一时无法接受,对日本产品替代晶的需求让当时台湾制造商们遇到了百年难逢的机遇,业务迅速扩张。他们强烈意识到必须抓住机遇,改善产品品质,于是,对设备的投入“从不手软”,纷纷投资购买加工设备。高价引进了日本产的卧式加工中心数控工作母机及高精密度的研磨设备,大大提高了缝制设备的精密度。经过不断添购,原先的小型厂变成中型厂,中型厂变成大型厂,产品也不断改进到今天大家公认的价廉物美。
据介绍,在中国台湾省内,精密零件{zh1}的研磨工序都是在缝纫制造厂内完成,而不是找外面加工。直至今天,台湾也没有零件加工厂能替中心工厂精密研磨零件。
目前在台湾厂商引进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生产,占厂商全部生产设备的比率近七成。因此,台湾缝制设备制造产业自动化程度已可媲美先进国家。包括现在把生产重心转移到内地的缝制设备企业也一样重视产业自动化建设,产品因而也在市场拥有很强的竞争力。
做专做精 维护品牌依靠品质
台湾同行在形容自己对设备的投资时用的话语是“从不手软”。因此奠定了缝纫机产品优良的品质,奠定了现在的市场地位。此外,他们能一门心思专注于生产,改善产品品质。他们不会盲目扩大企业规模,而是做专、做精。台湾同行的设备投入、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营销理念、品牌维护等很多方面都值得内地企业学习。他们在技术上更早而且直接地吸收了外国知名晶牌的技艺精髓,在资金、经营等方面为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高提供了保障。
台湾的一位同行高源先生在谈到内地企业的发展中说,内地企业通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当一个品牌被打造出来之后,某些企业急于扩大品牌的利用率,马上找别人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希望快速把产品推入市场,创造营业额。但由于一些贴牌厂家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影响了客户的信任度。另外,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寻求便宜的零件来组装,以加强价格竞争力,从而导致成品品质下降。相比较,台湾的同行在发展过程中,很少拿别人的产品来贴牌,而是着眼于长期战略规划,专注于改善产品的品质,维护自己品牌声誉。
星锐公司董事长卓瑞荣对新产品开发坚持的原则是“不要等出了问题再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事先考虑到。”他们在新产品开发上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到新面料、新工艺等使用时对机器的要求。
此外,台湾企业的产品品种很多,市场覆盖率相对而言比大陆企业更有优势。
集群优势 步步推进企业发展
台北市针车商业同业公会由近百名缝纫机相关产业代表组成,对行业的内部纠纷、价格调整、资料搜集等诸多事宜进行协调,有利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公会原理事长苏瑞哲曾经谈过对中国内地缝机业发展的看法。他认为大陆的缝机发展程序像三级跳,跳得太快,没有计划地生产,不少企业是靠打价格战来占领市场。长久下去,必然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台商的发展相对来说就很有计划和步骤。以台商进驻中国内地市场为例,早在1983年,就有缝机商到内地设立销售点。1993年,开始在内地投资建厂,地点也由最初的广东、福建一带转移到现在了江、浙、沪。这些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无论是设销售点,还是直接建厂,台商都始终保持了一种集群效益。以宁波为例,光在骆驼工业区开展缝纫机业务的台商就有十几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某些方面已凸显出集群优势,也吸引着更多的台商到那里投资建厂。
台湾缝制设备行业的分工合作体系较为科学合理,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做精、做细,有利地促进了他们的发展。可以说,中国台湾同行有很多优秀的方面值得内地企业学习。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学到台商的长处,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希望双方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我国缝制设备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作为世界缝制机械出口大国,我国内地缝制机械出口产品辐射近160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全行业出口缝纫机1172万台,创汇7.1亿美元,零部件出口创汇1.1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销往台湾的缝制机械近1055台,整机和零部件销售金额达2430万美元; 台湾销往大陆的缝制机械达130万台,整机和零部件销售金额达7894万美元,而且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有上升趋势。
目前, 中国台湾省已成为我国内地缝制机械第xx销售市场,随着世界缝制机械和服装产业向亚洲国家和地区转移,大陆及台湾将成为缝制机械工业的生产和销售基地。台湾省缝制机械工业相对发达,尤其是零部件生产体系较为完善,这将为海峡两岸缝制机械行业间的贸易及交流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更多产品介绍请进查看,公司QQ:864112569(已满)、1160655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