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激进的奥巴马_陶冬_新浪博客

下个月的美国就业数据中,可能会多一位失业人士。他是名人,叫伯南克。

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中,力挽狂澜,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稳定了信心,稳定了市场,拯救了全世界的经济。由于他在此次危机中所表现的决心、创意和协调能力,伯南克登上了《时代周刊》2009年风云人物的宝座,也得到了多数经济学家、市场人士的认可和推崇。

然而,在这个似乎没有悬念的连任提名过程中,伯南克上周发现仅有23%的议员支持他。这个与两个月前有超过半数的议员认同他,形成鲜明对照。有意思的是,许多打算反对他或暂时拿不定主意的议员,在调查中表示如果没有中期选举,就会投赞成票。

一切皆因麻萨诸塞州的一场选举而改变。上周麻省为肯尼迪去世而空缺的参议院席位进行补选,麻萨诸塞州是民主党的票仓,这个议席被肯尼迪家族盘踞了47年之久。在这个传统蓝色(民主党标志)的州里,共和党人Scott Brown单枪匹马赢得了选举,奥巴马、克林顿、克里及肯尼迪家族的助选,均难以挽救民主党的失落。麻省议席易手,不仅为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蒙上阴影,也对全体国会议员敲响了警钟--选民们愤怒了,任何靠近商界、市场的举动,都可导致他们落选,于是伯南克尴尬地发现自己成了替罪羊。

同一个星期,美国总统奥巴马推出了出人意料地激进的银行改革方案,触发市场恐慌性抛售。奥巴马试图逼迫金融业降低xx杠杆,与自营交易脱勾,来减轻金融业的潜在风险。这种做法本意是良好的,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然而奥巴马措施一旦实施,银行盈利能力必然大减。投行退出自营交易,更会导致他们大举平仓,触发高风险市场的动荡,甚至带来连锁反应。保尔森当年不救雷曼的本意也是好的,但是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为甚么奥巴马突然变得如此激进、不计后果呢?麻萨诸塞州的选举,给出了答案。尽管美国经济从GDP上看已经步出衰退,但是就业没有步出衰退、信贷没有步出衰退、消费者的心态也没有步出衰退。奥巴马竞选时的“改变”承诺并没有得到落实,经济依然低迷,前途颇为渺茫,而投资银行却又开始大发花红了。

奥巴马的银行改革方案,是在其民望大跌、政治风向突转时,作出的一个政治决定。为了挽回民望,奥巴马不惜向银行开刀,以与商业作对(anti-business)的姿态,高调地进行一场民粹主义运动。这个银行改革计划相当激进,不过许多细节却经不起仔细推敲。例如方案要求银行退出自我交易,殊不知银行交易分成坐盘与方向xx易两种,前者其实是为市场、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是公共交易平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者才是银行自主投机、可能带来风险的部分。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两者又经常相混杂,在监管层面上很难将坐盘与投机xx区分开来。细究起来,这场危机根本不是因为自营交易而引起的,贝尔斯登的规模也算不上大得不能倒,而危机震中的AIG所在的保险业根本没有被纳入这个改革方案的范围内。

其实这份银行改革的蓝图,一年前便已经在前联储主席和现任经济复苏委员会主席沃尔克主持下炮制出来了,被称为“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沃尔克作为金融监管人,一生站在银行的对立面,他的名言是:“这几十年银行创新{wy}做对的是发明了ATM机”。所以沃尔克提出激进方案,并不令人吃惊,不过这个方案去年在盖特纳、萨默斯等其它财经高官的强烈反对下,不了了之了。如今银改方案被强势推出,不是方案变激进了,而是奥巴马变激进了。

这场银行改革,出发点是良好的,减轻金融风险的最终目标是正确的。通过去杠杆、建防火墙来防范风险,思路也算合理。但是策划的过程,却充满着与商业为敌的情绪,推出的过程,则透出着政治的算计。将一场金融监管上的变革变成扭转民意的工具,随时可能走火入魔。轻率地激进地推进未成熟的改革方案,则可能欲速不达,甚至酿出新的危机。

伯南克的连任提名,相信可以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最终失业的,可能是公开表示不同意奥巴马银行改革方案的盖特纳。不过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出手愈来愈重,国家资本主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政策失误随时可能带来市场新的动荡。

 

本文原载于经济通,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变得激进的奥巴马_陶冬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