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崇贤的《连锁反应》与《沙井盖》
周崇贤的小说我读得不是很多,但对他的《杀狗》却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篇小说通过三个有些极端的人物王一、王二、三三,描述了“打工”给打工者及其家人在精神上造成的损害,从乡村到城市来打工的人,不管是成功者王二,还是失败者三三,都难以摆脱打工生活处境卑微、压抑及其侮辱所打下的烙印,“父亲”王一更是只能以杀狗这一极端行为表达内心的愤懑,甚至被人视为疯狂,小说写出了这些“被损害与被侮辱的”人内心的辛酸,也写出了社会“进步”所付出的血泪代价。
此次的两篇小说《连锁反应》与《沙井盖》,仍延续了周崇贤对打工者精神世界的关注,但是视野更为开阔,写出了不同阶层、人物所面临的精神处境,以一种网状的叙事方式勾连起不同的人物及其世界,呈现出了一个个时代的横切面,让我们看到其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而透过这些人的生存困境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了时代本身的“痼疾”。
《连锁反应》是一篇有着丰富意蕴的小说,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分别是在市团委任职的张开放、出租村特困单亲家庭的母亲李士多、找不到工作的打工者张二三,他们三个各有自己的生活轨道与面临的问题,本来很难有交叉,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并改变了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这篇小说以极大的跨度将生活中的不可能衍变成了一种可能,并通过结构上的相互交织,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真相和人性的复杂。
大年初一,张开放送走了去深圳游玩的妻子和儿子,随团委带领的义工组织慰问特困家庭,之后驱车去与他的情人林萍约会,但就在路上,突然出了车祸。首先发现他的是李士多,这个单身家庭的母亲生活极为困苦,在村里的帮助下开了个士多店勉强维持生活,发现张开放后,她跑去救人,却意外地发现了撒在地上大把的钱,艰难的生活与脆弱的人性,让她俯下身来开始捡钱,不过这时却意外地走来了一个人,那就是打工者张二三。张二三本来在一家工厂工作,但金融危机之后,外贸企业开始萎缩,他失去了工作,又不甘心回家乡,只能在出租屋里捱日子,生活也难以维持,那天他本想去村外的地里偷一些蔬菜,却突然发现了出车祸的车和正在捡钱的李士多。他义正词严地批评了李士多,但在争执中,他触摸到了她的胸部,久未碰过女人的他一时性起,强奸了她,并带走了那些钱。
到这里,小说将三个互不相干的人物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并展现了人性的脆弱与复杂,尤其是李士多开始捡钱时的内心变化,以及张二三与李士多争吵的段落,我们可以看到“好人”与“坏人”的转换,往往就在一瞬间,小说对这一转换的敏锐捕捉,显示出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小说每个人现实处境的理解。虽然他也有批判,或者讽刺,但首先是窥见人性深渊之后的悲悯,因为无论是李士多还是张二三,都不是单纯地为了自己,他们所做的只是一种无可选择的选择,李士多想到的是让两个女儿过得好一点,张二三也想到了远方贫穷的山村,如此种种,让人们既难受又感慨。
对于叙述者来说,如何让故事按照小说主人公的生活逻辑展开,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这需要作家对笔下人物有相当的理解与尊重,而生活本身又是如此丰富复杂,作家可能会熟悉某一种生活逻辑,但将两种以上的生活逻辑结合在一起,并充分每一种逻辑及其构成的冲突,却首先需要作家“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叙述与表达的能力。在《连锁反应》中,周崇贤就显示出了这样的能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故事就在三个主人公各自生活逻辑的内部及其之间展开:捡钱的李士多被强奸后,回到家,仍打电话报了警(她算一个坏人吗,还是好人?);受伤的张开放清醒后,发现丢了钱和一块劳力士手表,手表是做副市长的岳父送给他的,但凭他或岳父的正常工资收入,都买不起这样的手表,一旦追查下去,会给他们的“仕途”带来不利的影响,于是他很快通过警方找到了李士多,让她声称已将钱还给了他(丢手表的事警方并不知道),李士多虽然莫名其妙,仍答应了,但她觉得张开放仍怀疑是她拿了钱,于是四处寻找张二三,想证明自己的清白;张二三逃走后,在出租屋里度过了惊惶不安的几天,坐火车回到老家的县城,但此时回家已太晚,为了几万块钱的安全,他忍痛住了一家宾馆,但又禁不住“小姐”的诱惑,而被盗走了钱,只好懊丧地回家,不久后他却发现,已把从小姐那里得来的脏病传染给了妻子,这双重打击让他走投无路,不得不再次去出门打工,{zh1}遇到了疯狂寻找他的李士多……
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个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同的生活逻辑:张开放的“仕途”逻辑;李士多的“清白”逻辑;张二三的“生存”逻辑。这三种逻辑相互交织,构成了小说内蕴上的复杂性,作家并没有站在哪种立场上批判另外的逻辑,而是将其中的冲突与丰富性表现了出来。但在这三种逻辑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张开放的逻辑,作者更多的是揭示与细小的讽刺,而对李士多与张二三的逻辑,则更多的是同情,正是在这种微妙的对比中,显示了作者的立场与倾向性。
与《连锁反应》相比,《沙井盖》的故事略为简单,但仍表现出了将不同的阶层、人物纳入叙事的努力,也是一种“网状”的叙述结构。与《连锁反应》{zd0}的不同在于,作者不是靠人物的命运与情节推动故事的叙述,而是有意设置了一个悬念,直到结尾才真相大白,而这种“真相”如此出人意料,以至于读者读完后,必须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故事从一个捡垃圾的外乡女人开始,有{yt}她遇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男人,送给她一个井盖,以后这个男人经常送井盖给她,她却并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另一条线索围绕清水河中学的代校长纪旭文与办公室主任刘中国展开,纪旭文想要去掉校长前面的那个“代”字,与刘中国一起陪领导吃饭、打xx等,从中午到晚上“直落”,而井盖的频繁丢失为“升迁”及学生的安全带来了颇为不利的影响,他们不得不时刻警惕,寻找那个偷井盖的人。这两条线索在相互交织中推进,我们在{zh1}看到,偷井盖的人竟然就是纪旭文。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同情捡垃圾的外乡人?还是对自己追求“仕途”的厌恶,而想做回本真的自己?或许都有,但作者并没有明示,而留下了一个谜语,在题记中,他只是指出,“每个人心头都有一个沙井盖,揭开它,就是黑洞洞的内心。”或许他想探讨的是一个人反对自身的冲动,或者“人性”中复杂微妙而又难以言喻的部分,无论如何,一个人自相矛盾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在的部分。而这又与现实场景的具体描绘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与“人性”的多个侧面。
在《连锁反应》与《沙井盖》中,作者都采取了不同线索相互交叉的叙事方式,多头并进,将不同的人物、情节交织在一起,{zh1}在互相接触中形成一张复杂的“网”,而在节奏上,作者将情节细分,以较小的段落相互连缀,使故事不沉闷,也不细碎,较好地把握了平衡。在对现实的认识上,作者也保持了一种开阔的视野,比如张二三找不到工作,“据说,这都是让什么美国的金融危机给闹的,陈二三搞不懂啥是金融危机,他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表达爱憎,说这狗日的美国!”而刘中国炒股的经验则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股市就像他妈的魔术,他眼都没敢眨呢,十多年攒下的几十万就被变没了。2008年的中国股市,在成功消灭新兴中产阶级的同时,也灭掉了拉动内需的有生力量。”这些“大事”不只是背景,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主人公的生活。而正是在这些“小人物”的遭遇与命运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是怎样以网络的形式相互影响着,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人性”无所不在的制约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周崇贤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式,来表达他眼中这个时代的“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