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传世藏书》出版(一)_《传世藏书》销售官方主页_ ...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图联大会上,各国图书馆专家对中国新近推出的一套精装123册、2.8亿字的古典文库爱不释手,视为图书馆的基本典藏而立即着手联系订购。为了这套文库,2000余名中国{yl}学者走到一起,历时6年,精选自先秦到清末数千年文化经典1000余种,涵盖哲学、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军事、地理、医学、语言文字等各学科,加以全面标点、校勘,以简体横排的形式呈现在当代中国人面前。这就是由诚成企业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策划并全额投资、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的《传世藏书》。

    为文化遗产登记造册

  《传世藏书》总编季羡林早年留学欧洲,又精研古印度文化,是通晓东西方古典文化底蕴的稀世学者。与他共主其事的是中国哲学史xx张岱年,中国训诂学会会长徐复,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专家王利器,古籍出版专家钱伯城、戴文葆。在浩如烟海而又难免凌乱杂芜的古籍中,如何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化经典?他们采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库分类法,同时以现代学术眼光推陈出新。“三言两拍”、《红楼梦》等小说以及戏曲在古代被视为“文人之余事”而为《四库全书》所弃,却被他们请上大雅之堂。医部、科技类古籍达169部之多,这在以前更是难以想象的。

  《四库全书》以后,又有不少新经典问世,如清朝嘉庆年间编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王国维等人的诗文。《四库全书》以前的一些经典著作经过漫长的历史沉埋,在本世纪重见天日,如从山东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敦煌出土的科技文献。这些东西相加,使得《传世藏书》有相当可观的书目是《四库全书》中所没有的。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中华书局总编辑傅璇琮指出:“《传世藏书》虽是由企业投资的文化项目,但从论证、选目、标点、校勘到编纂,全部工作都是由专家学者完成,从而保证了它的学术质量和品位。”仅以上海为例,就聘请王元化等资深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社科院等单位近百位学者参与此事,这种规模在上海学术界是少有的。负责主编《全唐文》的王水照教授举例说:“昭陵诸碑原文残缺过甚,我们就依据善本拓片或他书录文校补,有的文字补出一倍以上,才使原文完整可诵,实有起死回生之效。”

    给古籍一副现代面孔

  古籍能否用简化字排印,一直存在不同意见。当欧洲的先民还在亚平宁大森林里散发跣足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在青铜器和竹木上广泛使用文字,这是我们的骄傲。但饱经沧桑的中国古文字与老百姓的日常语言逐渐拉开距离。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彭林教授对《传世藏书》采用横排简化字击节赞赏。他认为:“到目前为止,至少有两代人是xx依靠简化字读完小学、中学的,大学教育中也只有少数专业接触繁体字。对于文史研究者来说,古籍本身也是研究的对象,古今字、异体字、避讳字、俗体字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但一般读者关心的是古籍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形式,一个便于通读的版本才是最合适的。”

  用繁体字直排的版本发排成简化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他们向社会招聘近百名高中毕业以上的专职校对员,经过严格考试选拔,再接受岳麓书社、湖南师大等单位的专业培训。

  比字体变换更具有挑战性的是标点。中国古籍向无标点,连一些饱学之士翻检古书,也不敢保证从来不读错句读。许多断句方法看上去都不无道理,但必定只有一种最合乎古人的原意,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精神勉力为之,才不致贻笑大方。

    为学术出版雪中送炭

  华东师大古籍所穷20年之功,整理出元人有关历朝典章制度沿革的《文献通考》,在一家古籍出版社压了10年也未能付梓。年近九旬的徐复教授一辈子研究《说文解字段注》,但心香换不来书香。严肃的学术成果难以出版,而一些低俗的读物甚嚣尘上,这是当今文化界普遍的尴尬。是出版社有眼无珠,或者急功近利,致使黄钟毁弃而瓦釜雷鸣?未必。那里往往有{yl}的编辑和繁荣学术的古道热肠,但在出版社投身市场竞争以后财政压力制约着他们,庙小力薄毕竟无法广结善缘。

  如今,他们的心愿在《传世藏书》中得到了结。为此,诚成企业集团在湖南建成大型印制基地,以{zh0}的照排机、{zh0}的装订线作为对民族经典的郑重承诺。他们说:“我们在这套书上不惜投入上亿元,只求创立一个文化xx,我们相信中国出版界、文化界需要这个东西。”

  更令人兴奋的是《传世藏书》的录入、排版拼图都实现电脑操作,不仅加快了这套巨著的出版速度,而且为古籍的进一步整理留下了前所未有、十分便利的数据库。一向只能埋在故纸堆里进行的古籍整理工作,或许将由此改变形象,走上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路。

  让文化典籍步入家庭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是古代整理典籍的两次大规模尝试,但当时重在编纂而忽视使用,前者有手抄本正本、副本各一部,后者也仅抄写七部,珍藏于大内和民间藏书楼,秘不示人。在中国这个印刷术的故乡,这些{gjj}的文化成果竟没有人想到公开出版而广为传布。

                                                                    本文来源于:



郑重声明:资讯 【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传世藏书》出版(一)_《传世藏书》销售官方主页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