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峰:“野小子”也有想家的时候

邵峰:“野小子”也有想家的时候

 引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小时候只会背这首诗,但没有切身的理解。

  远在延边的204师服役,说什么也没有人相信,前三年没有探过一次家,也根本没有想过家,逼得我父母不放心专程跑到东北看我一次。他们来到xx后见到我没有事儿,走时丢下一句话:“这野小子真是铁石心肠啊!”

  我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就让姥姥把我带走,在南方生活了许多年,上学回到武汉后,有个别同学常常想欺负我,我也不告状,找准时机把他揍一顿,这些同学就告老师,我每次的考试学习成绩又不错,老师没有辙就告诉家长,回家后母亲再把我收拾一通。家搬到洛阳后,洛阳学校里的个别河南籍的同学和大院里一些xx干部子女也想欺负我是个“南满子”,我还是故伎重演,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智慧“报复”他们多了一些,我把父亲的军帽“偷”走不下5顶之多,拿去给学校门口不爱学习专爱惹事生非的校友们,他们得到军帽后,兴奋地成了我的走卒和护卫,可谓一声召唤,所向披靡。每次我都不动手,欺负我的小孩子们吃亏后向老师告状,老师对我好的不得了,根本不相信,大院里的大人们又抓不住我的把炳,况且我在父母面前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和积极参加学校宣传队和美术组活动的积极分子,故总是不了了之。在大院里,许多大人们都把我骂成“野小子”,“野小子”由此产生。

  参军后,曾经收到母亲来信说,大院里的家属们评头论足说过我保证不是个好兵,当兵回来也是个坐监狱的料,此事对我颇为刺激。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点样子出来,走自己的路让他们看去吧。

  我在204师苦练军事技能,1978年在68军教队班长集训班学习时,就把1:5万军事地形图看出立体感的方法学会了。同时我还拿起已经放下的书本复习数理化,备战考军校。一晃三年过去了,一起入伍的战友们都回过家,我也没有时间去想探亲,家也忘到了脑后面,根本谈不上想家之说。xx首长对我的精神和劲头也是叹为观止。

  提干后,虚荣心驱使我在xx积极工作,还是没有时间想家。

  转眼到了1983年春节期间,我在团司令部机关值班,没有了连队的热闹气氛,山里风大,电视天线方向总被山里不规则的风吹歪,原本只有一个电视频道而且没有活跃的电视节目的那台东芝电视机上,扭曲的电视图面让人心烦;只有抱着我那红灯牌的收音机听那节目不丰富的延边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我的录音机中的邓丽君和张蒂问答的磁带反复偷听(当时xx的领导认为这是靡靡之音,不敢大鸣大放地听),十分无聊;举头望去,山沟沟里的营区被白皑皑的雪覆盖着显得死寂一般。下班后回到单人宿舍,形单孤影,不知做什么好。

  在延吉的老乡、战友都回家探亲了,曾在连队工作的战友刚改编为武警开赴黑龙江省去了,机关的干部都已经成家,家属随军后都在过自己的小日子,我也不能厚着脸皮去他们家找乐趣玩,其他的未婚机关干部都探家去了。机关只有我这个未婚小参谋留守值班,下班后去八家子林业局找地方的朋友玩吧,也不过一顿酒席罢了。忽然感觉到这个冬天、这个春节是那样的孤寂,那样的无助,那样的无聊,心里空空的。这时一股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真的想家了,想爸爸妈妈了,这种感觉是入伍从来没有过的,特别难以忍受,以致于春节过后我马上请假逃离孤独休探亲假去了。2008年我重返延边看到破败的营区,向同行的同事们讲述这段经历时,同事们都说我在编故事,压根没有一个人相信。

  马上又是一个春节来临,勾起了我在204师服役时的{dy}次过春节的想家经历,印象太深刻了。

  在没有手机、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年代里,野战军的官兵“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真切。

郑重声明:资讯 【邵峰:“野小子”也有想家的时候】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