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小范围内对试茶的“空杯状态”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提炼出几个观点:
一、用老眼光去看问题。比如,以前的××茶其实不是这样的味道。现在到底是怎么了,必定是不屑一顾的。我说,以前的茶是怎么的?唐朝的茶喝过吗?没有。谁喝过“我们唐代的茶是这样的。。。。”,请出来亮个相!那么,我们的观点(也就是某个时段的真理)仅仅停留在时间的历史河流中的某一个坐标而已。——这个观点姑且称之为“杯满”。满杯状态,是学茶之大忌。3
F7 t: n# o" ?8 H* V' v2 i
4 二、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评判。比如我不喜欢吃甜食,就认为甜食都不是好东西。——这个观点称之为“浅杯”状态,根本装不了水。
( @4 J7 C0
E
四、不屑和你交流。生物进化论和唯物论告诉我们:大脑只是生物进化后可以记忆东西的“硬盘”,写入多少,则能读出多少。刚买回来的新硬盘,是没有文件的,除非是二手货。人的大脑从小到老,就是一个不断“擦写”的过程。不屑和你交流——称之为“无杯”状态。杯子都没有,就无所谓的“装水”。4 u; f- B9 k& l, D-
n
# R: \4 T$ _0 a/
I
五、倡导“空杯”精神。作为一个和本人类似的菜鸟,我们有理由一起,永远保持对知识的渴求,永远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恐惧”,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空杯精神,可以让人永远爱茶,永远尊重;空杯态度,可以将周围的人从“傻子”上升为“老师”;空杯行为,可以一次一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一杯水,就是一个大海。
摘(茶友:如似我闻)
茶探索茶人原创家园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