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土垫层施工技术探析_论文快车_百度空间

贺义翔,刘柳兰,郭根炎   (萍乡市公路管理局,江西 萍乡 337100)

摘要:换土垫层是一种直接置换地基持力层软弱土的处理方法。施工时将基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除,分层回填砂、碎石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并加以夯实振密。换土垫层又是一种较简易的浅层地基处理方法,并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处理地基时,宜优先考虑此法。文章阐述了换土垫层技术在建筑地基处理中的作用、设计要点以及施工技术。
关键词:换土垫层;施工技术;地基处理;环刀取样法;贯入测定法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4-0092-02

  换土垫层是一种直接地基持力层软弱土的处理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施工时将基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土层挖除,分层回填砂、碎石、灰土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并加以夯实振密。回填材料有多种,但其作用和计算原理基本相同。换土垫层是一种较简易的浅层地基处理方法,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处理地基时,宜优先考虑此法。换土可用于简单的基坑、基槽,也可用以满堂式置换。砂和砂石垫层作用明确,设计方便,但其承载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质量,因此必须精心施工。
  一、换土垫层的作用
  换土垫层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用于置换软弱土层的材料,其抗减程度指标常较高,因此,垫层(持力层)的承载力要比置换前软弱土层的承载力高许多。
  (二)减少基础的沉降量
  地基持力层的压缩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垫层材料的压缩性较低,因此设置垫层后总沉淀量会大大减小。此外,由于垫层的应力扩散的作用,传递到垫层下方下卧层上的压力减小,也会使下卧层的压缩量减小。
  (三)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砂和砂-碎石垫层的透水性较大,可成为下卧饱和软土的排水面,使软土上部的孔隙水压力教益消散,从而加速软土的固结和软土抗剪强度的提高。
  以下的讨论以砂垫层为主,其他垫层类相同。
  二、砂层的设计要点
  砂垫层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具体来说,设计内容应包括选择垫层截面的厚度和宽度以及垫层的密实度。
  (一)砂垫层的厚度
  垫层的厚度应使作用在垫层低面的压力不超过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即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滓cz+?滓z≤fz                               (1)
式中:?滓cz——砂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标准值,kPa;
?滓z——砂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应力设计值,kPa,垫层的压力扩散角?兹可按表2选用;
fz——砂垫层底面处(即下卧软弱土层)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须经深度修正,kPa。
表1 压力扩散角?兹(°)

             


注:z为基础下垫层的后厚度,b为基础底面宽度;z/b<0.25时,除灰土仍取θ=30°外,其余材料均取θ=0°;0.25<z/b<0.50时,θ值可用内插法求得。
  在进行上述验算之前,应先初步选择垫层的厚度。在工程实践中,一般取厚度z=1~2m(约为0.5~1.0倍基础厚度)。当厚度太小时,垫层的作用不大;如厚度太大(如在3m以上),则施工不便(特别在地下水位较高时),故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m。垫层的厚度{zh0}根据式(1)的计算及参考当地经验来选择。
  (二)砂垫层的宽度
  砂垫层宽度的确定,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满足应力扩散角的要求;二是要有足够的宽度防止砂垫层向两侧挤出。如果垫层两侧的填土质量较好,具有抵抗水平向附加应力?滓x的能力,侧向变形小,则垫层的宽度主要由压力扩散角考虑。
  三、砂垫层的施工技术
  (一)砂垫层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振实加密性能
  其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系数不能小于5,且宜采用砾砂、粗砂和中砂。若只用细砂时,宜同时均匀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宜大于50mm)。人工级配的砂石垫层,应先将砂石按比例拌和均匀后,再行铺填加密。砂和砂石垫层材料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作为提供排水边界作用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宜超过3%。
  (二)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保持无水状态
  碎石垫层的底面{zh0}先垫一层砂,然后再分层铺填碎石。如因垫层下方土质差异而使垫层底面标高不一时,基坑(槽)底宜挖成阶梯形,施工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并应注意搭接处的质量。
  (三)砂垫层施工的关键是将砂石材料振实加密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如达到中密)
  如果要求进一步提高砂垫层的质量,则宜加大机械的功率。目前,砂垫层的施工方法有振实法、水撼法、夯石法、碾压法等多种,可根据砂石材料、地质条件、施工设备等条件选用,参见表2。施工时应分层铺筑,在下层的密实度经检验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砂垫层施工时的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很大,含水量很低的砂土,碾压效果往往不好;对浸没于水中的砂,效果也差,而以润湿到饱和状态时效果{zh0}。
  (四)砂石垫层施工质量检查
  1.环刀取样法:在捣实后的砂垫层中用容积不小于2×105mm3的环刀取样,测定其干密度,并以不小于该砂料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单位体积干土的质量)为合格。中砂在中密状态时的干密度,一般可按1.55~1.6t/m3考虑。对砂石垫层的质量检查,取样时的容积应足够大,且其干密度应提高。如在砂石垫层中设置纯砂检验点,则在同样的施工条件下,可按上述砂垫层方法检测。
  2.贯入测定法:采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的贯入度大小来检查砂垫层的质量时,应预先进行干密度和贯入度的对比试验。如检查测定的贯入度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则为合格。进行钢筋贯入测定时,将直径为20mm,长度1.25m以上的平头钢筋,在砂层面以上700mm处自由落下,其贯入度应根据该砂的控制干密度试验确定。进行钢叉贯入测定时,用水撼法施工所使用的钢叉,在离砂层面0.5m的高处自由落下,并按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作为控制标准。
  3.轻便触探法检查。
四、结语
  换土垫层技术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但在用于xx黄土湿陷性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采用大面积填土作为建筑地基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换填时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地质条件,并结合施工机械设备与当地材料来源等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选择换填材料和夯压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于瑞文,史翠霞,王敏.换土垫层法处理地基及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1997,(2).
  [2]陈晓明.人工处理软弱地基的常用方法——换土垫层法[J].治淮,1999,(7).
  [3]张文渊.换土垫层处理软弱地基的实例[J].土工基础,2001,(2).
  [4]艾合买提,肖正华,潘伟.垫层法在处理浅层软弱地基土层中的应用[J].新疆工学院学报,1999,(4).
  [5]李秀敏.浅述换土垫层法处理软弱地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3).
  [6]李大清,丁龙.利用换土垫层法处理多层建筑物的浅层地基[J].山西建筑,2001,(3).
  [7]郝英奇.换土垫层法垫层厚度的实用计算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8]王玲余,邵国民.换土垫层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2).



郑重声明:资讯 【换土垫层施工技术探析_论文快车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