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_微风Scant Wind_百度空间
2009-3-28   
  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一、政策举措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在制订教育政策时都设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以几个发达国家为例:
  美国:200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报告中再次重申,政府始终坚信信息技术应成为学校努力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有力工具。2005年1月,美国公布了题为《走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的第三个国家教育信息化规划,将互联网、法律和今天的学生教育改革愿望作为规划的副标题。报告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七个主要行动步骤和建议:加强领导、考虑革新预算、改善教师培训、支持网络学习和虚拟学校、鼓励宽带接入、教学资源走向数字化、整合数据系统。
  日本:日本早在1994年就开始制定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目标是形成先进的信息社会。2001年,由首相和内阁成员组建而成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建设信息化日本(e-Japan)的政策文件;并先后出台了“百校工程”及“新百校工程”等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
  新加坡:新加坡早在1997年就出台了旨在促进教育信息化的Master Plan 1(MP1),于2002年又在完成了MP1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教育信息化举措即Master Plan 2 (MP2)。作为面向新千年的教育信息化举措,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①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xx展;②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法和评价相整合;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发展;④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⑤建立专门部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扩散。在名为“教育优势项目(EdVantage)”的子计划中,预计到2015年,将为所有学生提供接入课本、课程和学习项目的个性化资讯通信设备,并促成网络化学习应用工具和内容的开发,以实现“没有墙壁的课堂”的梦想。家庭宽带渗透率达到90%,电脑在拥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中的渗透率达到100%。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各国在进行信息基础建设方面的措施不胜枚举,力度也都很大。
  英国1995年10 月,宣布了代号为“英国网络年”的五年计划,保证拨款1.6 亿美元用于所有中小学(3.2 万所)的互联网建设,确保到2002 年英国中学的人机比率达7.9:1,98%的中学校园网相互连接,小学的人机比率达2.6:1,86%的小学校园网相互连接;至少有20%的学校要达到宽带水平,大多数教师拥有个人电脑,或拥有便携式电脑,75%的教师和50%的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电子邮件地址。
  日本在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比较强调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学校的计算机装备、互联网连接等。日本2001 年制订的E-Japan 规划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具体指标, 即2001 年度在中小学要实现每5.4 名学生一台计算机、所有的学校要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率和普通教室的LAN 接通率达到{bfb}等硬性指标。2006 年1 月提出的“IT 新改革战略”U-Japan 战略中其中一项具体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实现学校信息化。
  新加坡的MasterPlan 1 明确规定了到2002 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国家标准。即到2002 年,新加坡每两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课堂教学应该有30% 的课时利用信息技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政府在1997—2002 年内投资20 亿新元以购置电脑,为学校建立全面的网络、开发软件及教材、教师培训等。除此以外, 每年还要投入6 亿新元给中小学做经常性开支(如电脑维护、开发软件及教师持续培训等)。
  美国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图书馆跨越数字分水岭,实行了折扣补助计划。教育折扣项目(Education Rate, E-rate)是美国xx政府专门针对数字鸿沟而启动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项目。由xx政府通讯委员会每年从通讯服务基金中向有待帮助的学校、图书馆提供超过19 亿美元的高速上网配线和长途通信的费用折扣。xx政府鼓励地方、州及私人部门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包括特困学校的学生,都有机会运用计算机。还为在经济上处境不利的学生规定了有关技术的投资。特困学校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将有机会运用相对于其它学校的学生来说同等先进的技术(包括对残疾学生的辅助技术)。1997 年5 月7 日,美国xx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Commission, FCC)发布了普遍服务法令, 其中建立了面向中小学校和图书馆的普遍服务机制,它每年的资金投入占美国全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家投入的74%以上。资金来源于教育和图书馆普遍服务基金(E-rate 基金),凡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校和图书馆在获得电信、互联网络和内部联网服务以及在购买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及相关软件的时候,只需支付相应的折扣价格,折扣之外的费用则由E-rate 基金支付。从1998 年E-rate 项目开始运行,到2002 年就已经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了76.5 亿美元。单2005 年就有16152 个学校申请了E-rate 基金,项目支出4.03 亿美元。E-rate 项目惠及众多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对美国基础教育普及互联网络,弥补数字鸿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美国各机构还制定了面向学校的计划,提供技术资源和培训,支持尚处于低水平的学区、学校和家庭。xx障碍,保证包括能力缺陷儿童在内的具有不同种族、肤色、语言、文化、家庭背景所有学生拥有同等的机会掌握和使用现代技术。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覆盖到位和及时更新,E-rate 项目弥补不同地区、群体间的数字鸿沟等措施,为这些国家的信息化稳步均衡发展具有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
  各国十分重视教育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建设。美国开发了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大量的图书、资料被数字化,而且对学校基本免费;各州教育部和当地的学区教育部门负责将社会各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加载到教育网站;教师自己制作的内容也可以上传到网上,师生可以在网上很方便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类信息。
  英国于1998 年建成了全国的教育门户网站——国家学习信息系统,目前已__成为欧洲{zd0}的教育门户网站,而且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与各学科配套的软件十分丰富,英国的目标是国家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网络资源。
  日本为实现建立{zxj}的信息社会的目标,网上发布的优质信息资源主要由民间相关企业和个人进行研发,政府承担装备环境的责任。在培养优质信息资源的创造者的同时,开展实施促进包括包含知识产权在内的优质信息的制作和流通。
  日本邮政省与文部省合作编写电子教材和电子课本,文部省还成立了由产官学三方组成的“互联网教育系统推进恳谈会”,研究和开发适用于中小学的计算机软件。
  韩国政府于1996 年4 月建立了主要为中小学服务的教育网站(EDUNBT), 由教育部和市道教育厅、韩国教育学术信息院等开发网络学习教材、网络学习体验、科学虚拟实验室、幼儿教育信息、教育信息中小学参考网址及教师的教学活动等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资料库和教育信息服务,并通过教育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放到教育网上。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一期规划提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出现了只读光碟和电子书包等。
  各国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表现在:①大力加强网络资源建设,推出全国性的教育门户网站;②系统编写电子教材;③开发学科教学软件和各种学习软件。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教师资源的支撑是关系教育信息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培训作为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美国制定了中小学和师范培训两大系统的全国教育技术标准,教师技术培训的内容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教学知识两块,采取优先保证教师培训经费和投资力度的政策,将教育技术水平增加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教师培训资源则包括在线学习资源、视频/卫星资源、职业发展中心、各种专门会议等。美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是:首先加强师范院校建设,将教育技术应用纳入师范教育课程,制定相应的学业标准和教师职业证书标准;其次是提高旨在促进现有教师职业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数量、质量和针对性;第三是对教师提供实时技术支持,大力开发在线资源为教师提供实时技术服务。
  英国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由各个培训机构和大学承担,培训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应用上,培训在必要的地方将与整体信息通信技术技能相整合,培训侧重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实践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包括在线培训、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远程学习和书本资料相结合、面对面的培训等。国家学习信息系统网络于1997 年创建了“虚拟教师__中心网站”,开发了师资信息技术培训在线资源。
  日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教师培训工作,在重视对教师自身的相关培训的同时,强调体制保障,开设了“教育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教职课程,从2000 年起在教师培训阶段设立“信息设备操作”实用课程,将其列入培训学分制的计算考核范畴。
  韩国中小学教师的ICT 培训分为在职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的培训,在各市、道实施“教师信息活用能力评价制度”,并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聘用、选拔和晋升的一个条件。此外,韩国于1988 年开通了远程教师培训系统——“网络教育培训院”,教师可以通过正式的使用者登录及授课申请,自由的、无限制的接受全部的培训课程。
  新加坡把教师接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教师聘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培训采取分层推进的策略。
  各国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上首先给予经费和技术上的支持,并建立配套措施加以保证,特别是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同时还重视师范院校学生的职前培训。美、英、韩等国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开发在线资源以及新加坡的分层培训策略都是较好的经验。
  五、信息化教学应用
  2000 年12 月, 美国xx教育部的题为《电子学习: 在所有孩子的指尖上构建世界课堂》的第二个教育技术发展计划,提出了美国五个新的“国家教育技术目标”: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在课堂、学校、社会和家里接触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能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学业高标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技术和信息素养方面的技能;研究和评估促进下一代的技术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应用;以数字化内容和网络的应用来改造教学和学习。2001 年1 月,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计划,提出将电子学习(e-Learning)作为美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在美国中小学,技术和信息读写技能(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的含义是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等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信息素养和信息读写技能,其中包括确定所需信息、明确搜集方式、定位并获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评价信息成果和信息免疫等方面的技能。
  英国强调信息通信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英国国家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开展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信息通信技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习者在其他学科中发展和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他们各个学科的学习。
  1999 年12 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提出到2005 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都要实现计算机和互联网授课。文部省规定从2002 年新学期起,新课程“综合学习课”必须把该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
  韩国从2000 年开始实施的第7 次教育课程,各科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均以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学习活动为标准而编写审定。2001 年8 月提出的《ICT应用于教育指南》,要求一到十年级要有10%以上的课堂时间使用ICT,到2005年要有20%以上的课堂时间使用ICT。
  早在2001 年,新加坡小学里30%的课程是通过电脑进行教学的。新加坡教育信息化二期规划更强调在已有硬件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新教学体系,并在课程设计阶段即实现与技术的无缝整合
  在美、英、日、韩、新加坡等国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国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或要求。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明确要求或设立要求达到的考核标准,是各国的普遍做法。
  六、教育信息化应用产品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学校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全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通过政府的引导,许多国家的计算机、通讯公司和企业积极支持与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来。学校与企业合作,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经费问题,而且推动了科技在教育上的应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学校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1996 年克林顿总统的教育技术倡议中提到,广泛依靠私营企业和非赢利机构来帮助美国中小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如1994 年太平洋Telesis 公司发起一项名为“{yl}教育”的计划,将加州的9000 所学校和图书馆全部联网,以半价收费提供上网服务;IBM 公司向10 个学区的中小学免费提供软硬件和教师培训服务;AT&T公司投入1.5 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学习网,为100 所学校提供价格优惠的上网服务;微软公司从1998 年起向两年制社区学院提供了700 万美元的教育基金,用于开展信息技术培训;阿拉斯加州的一些地区学校和本地电话供应商、广播站以及其他组织合作,实现洲际视频会议、广域计算机网络和局域网络,利用这些系统向偏僻地区的学校提供连接并传递教学和培训。
  1998 年1 月,英国开始实施学校电子邮件计划。Excite 公司宣布向每一个_英国小学生免费提供电子邮件账户的计划,以此促进在2002 年前使英国所有中小学与国际互联网联网。同时,英国还实行了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运作机制,由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学校购买企业产品,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产品,产品的使用最终由市场(包括学校和教师)来决定。由于政府调控的双向性,学校在购置产品中既受政府的引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得学校的ICT 设备(软硬件)有序规范地发展。
  日本在学校互联网联接服务中,通讯业者和专业商家的参与十分积极。1999年末开始,三家专业商开展了折扣服务。在由软件银行、微软、东京电力共同展开的高速互联网联接服务中,发表了“学校网构想”,即为关东地区的自小学校到大学校的所有学校,无偿提供10 年互联网服务的构想。该学校网也包括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电子信箱和网页的服务。
  新加坡教育部与经济发展局合作推行MOE-LIUP 提升计划,协助本地企业(电子出版公司)提高课件在制作概念、内容及教学法等方面的水平。自1998 年以来,已有7 家公司在此计划下受惠,并开发了12 张中学母语、数理和人文科的唯读光碟。
  各国政府在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参与方面有几种方式:(1)非赢利机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或提供网络运营服务;(2)公司或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上网提供优惠服务;(3)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开发教育软件和教学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七、教育信息化产业
  在国际市场上,美国、日本、英国、韩国、加拿大等国的企业及教育界引入E-Learning进行教育培训已有一段时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E-Learning产业。IDC于2002年预估,全球企业E-Learning市场规模将在2004年达到230亿美元,1999-2004年复合成长率高达68.8%。虽然之后的相关数据证明,2004年企业E-Learning市场的总额比IDC预期的低,但其历年均有着非常快的增速。基于对E-Learning市场的乐观预期,SAP, Oracle, IBM, HP等国际大型IT企业也正进军教育培训市场。
  在E-Learning的应用市场中,平台、工具软件及内容开发备受xx,如视频会议系统、视频教室等合作学习工具与内容开发工具,而这些工具愈来愈趋向于经济、快速的开发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虚拟工具、游戏类产品也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开源软件,如Moodle, Sakai等,已经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E-Learning的咨询服务市场也得到迅速增长,功能由原来的针对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支持,拓展为教学指导及针对学习内容的支持。咨询服务涵盖了平台规划、内容规划、实施方式等多个方面,现已经成为E-Learning顺利实施的保障,并有力的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_微风Scant Wind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