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的高中老师说过一句话,“戴眼镜的人都是高智商的人!”说完这句话,他一甩头走出教室,一转眼便不见了人影。
这句话跌落我的心间,一长就是二十年。它长出浓密的根须,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而今,看着女儿鼻梁上厚厚的镜片,一阵阵心酸。读书时,我常常因没能戴上眼镜而自卑,总是用老师的眼镜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智商。比起那些戴眼镜的同学,我似乎真的愚钝。但命运和眼镜同学们开了天大的玩笑。后来,他们在田间耕作,我在学校教书。他们耕田丢掉了眼镜,我教书戴上了眼镜。
我开始对顶礼膜拜的老师表示怀疑。随着阅历的丰富,交往视野的扩大,大量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了老师命题的谬误。现在,看看满校园戴眼镜的学生,满街道戴眼镜的儿童,再看看医院眼科越来越低龄化的病人,我彻底xx了老师当年给眼镜的定语。
女儿加入眼镜族,是我不曾预料的事情。她爸视力很好,他们家没有戴眼镜的传统。女儿戴眼镜前,我还没有近视。这说明,女儿的近视与遗传无关。
发现女儿视力有问题,是她读小学三年级时的事。那年春天,放学后的女儿坐在电视机前看少儿节目。她坐着小板凳,看几分钟,就把板凳往前挪动一个小步。再看几分钟,又把板凳往前挪动一小步。眼睛眯缝着看,不停地眨巴,还不时地用手背揉搓。我抱过女儿,让她坐在我腿上,仔细端详她的眼睛,翻看她的眼皮。似乎没有发炎的迹象。问她怎么啦。她说眼睛不舒服。
那时,我们住的地方不远处,有家眼科私人诊所。医生和我很熟悉。我带着女儿去检查。测一遍,视力为1.0。我不相信,再测一遍,还是1.0。我不甘心,带女儿到区医院专科门诊检查,还是1.0。医生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劝慰我说,没事,孩子目前还是假近视。好好xx,能够恢复的。
我相信医生的话。给女儿买了点的眼xx,吃的各种补药,再定期带女儿去医院xx。一个月后,女儿的视力恢复到1.2。我很高兴,也很欣慰。如果坚持这样xx,女儿的视力一定会恢复正常的。
女儿的视力好转,全家人松了一口气,于是便放松对孩子的管理。初期xx期间,医生叮咛,一定不要让孩子再看电视。那一个月,只要女儿在家,没有一个人开电视。女儿放学后就去找别的孩子玩,似乎忘记了电视上那些有趣的节目。从医院复查回来,女儿很轻松,拿起遥控器在手里把玩,不时盯着电视机发呆。我熟知女儿的心思,便给她插上电源,打开电视,找到她喜欢的节目。女儿看电视,我转身去厨房做饭。
医生说,现在的孩子近视率高,主要与看电视无度有关,与看电视的距离太近有关,与看电视时的姿势不当有关。回想起来,医生说的这三点在女儿身上都有严重的体现。那年,我们两地分居,女儿到她爸爸的单位上幼儿园。晚上把女儿接回家,他爸爸要忙自己的事情。为了不让女儿影响他做事,就让女儿看电视。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直到自己忙完才搂着女儿上床睡觉。xx,女儿可以在家看{yt}电视,吃饭时间也不会关。坐在电视机前,女儿很安静,不会给大人增添一点麻烦。那时,女儿才三岁。
在女儿三岁后的记忆中,除过去幼儿园去学校,脑海中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电视机。她爷爷奶奶搬来后,家中有两台电视机。一台在老人的卧室,一台在客厅。白天,女儿在客厅看,晚上躺在床上看。有一次,我进去给女儿送换洗衣服。女儿躺在被窝里,头底下垫着高高的枕头。她爷爷斜靠在床头上,像一张展开的藤椅。她奶奶侧坐在女儿身旁。三个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电视屏幕上,看着说着笑着。我用手在女儿眼前晃,她很生气地拨开我的手。我在她屁股上轻拍了一巴掌,女儿哇哇大哭。她奶奶狠狠挖了我一眼,目光中满是埋怨。她爷爷不说话,也不搭理我。沉默也是一种无声的对抗。没人理解我,我无言,退出了房间。
我们当时住的房子很小。客厅小,房间更小。不管在哪里看电视,距离都很近。可是,女儿看电视的距离越来越近。等到发现女儿眼睛有问题时,再怎么劝她都无济于事。站远了,她没法看清楚。
后来和另外一个眼科医生交流。她又说,近视主要与孩子幼时的营养有关。如果幼时孩子的营养均衡,特别是吃了很多与明目有关的食物,孩子一般不会近视。现在,大面积的近视,低龄化的近视,证明这也是一个误区。哪个孩子的营养不好呢?更何况婴幼儿时期。比起五六十年的人,现在的孩子简直是掉进蜜罐里。
还有一个乡村的朋友对我说,你看看我们农村的孩子,近视就很少。农村孩子的视野开阔。一站到田野里,你尽可以随意望,能望多远就有多远,想看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再看看你们城市里的孩子,面对着一座又一座遮挡视线的高楼,面对单调的灰色天空,面对苍白的绿色植物,能不近视吗?
细想这番话,真的不无道理。城市越来越密集,楼距越来越狭窄,楼盘越来越高大,孩子登高望远的机会太越来越少。繁重的功课让孩子无法呼吸,哪里有时间跑到很远的郊外登高望远,看一大片绵延的绿色来养眼?一个物理系的高材生也对我讲,让孩子看书时不要太久,使劲往远处看,看得越远越好。然后再收回视线,看文竹样植物细细的叶片。这样孩子的视力就不会出问题。可是,孩子能看多远呢?对面就是高楼,看过去是一道厚实的灰墙阴沉的防盗玻璃门密密的防盗栏。再向上看,天空只有一条灰暗的线。哪里才能找到一方登高望远的{zj0}地方呢?
没有望远处,不能杜绝看电视,即使再xx,女儿1.2的视力还是在不断下降。又到1.0。又到0.8。无意中听到中药xx的办法,便带孩子看中医。医生开了一大堆黑色的药丸。为了xx,女儿忍着苦味一颗颗吞下。吃了一个疗程,似乎有点转机,但女儿不再坚持吃药。不说小小的女儿,我也没有了耐心。因为,不管用什么xx方案,都难以让女儿的视力恢复正常。
中药停止后,一直不愿意戴眼镜的女儿已经不能xx地看见黑板上的字。没办法,带女儿配了一副眼镜。开始,女儿上课时才拿出来戴,怕同学笑话。后来读初中,女儿看电视也戴。时断时续地戴眼镜,反而使散光越来越大,而且视力下降更厉害。医生说,近视严重,如果不坚持戴,会使眼睛疲劳程度加强,近视加剧。
我现在都说不清楚到底是哪一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女儿的近视,导致了女儿近视的程度越来越严重。初中毕业那一年,单位附近有一家专业xx近视的,听一个朋友说她儿子在那里xx,效果挺好。我又抱着试试的态度带女儿去。花一千多元买了一套xx仪。每天去医院xxxx,晚上回来写字戴着xx仪,吃着他们开的药。一个假期,女儿降到0.5的视力升到0.8。我庆幸,这钱没有打水漂。
没想到,读高中后,功课更加繁重。只要一上学,女儿的视力就急剧下降。高中三年,眼镜换了一副又一副,视力越来越低。高三开学时她的眼镜都配到五百多度。面对女儿厚厚的眼镜片,我真的很无奈。女儿以前做题很细心,笔下之误很少。现在,总是无缘无故地丢分。高考是靠分数决定命运的。我是老师,我很清楚这一点。素质教育说得天花乱坠,但高考制度不能进行摧枯拉朽的革新,一分定录取,一考定终身的人才选拔观不改变,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又怎么敢忽略分数?有多少名优学校还在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对学生进行着题海战术的训练?上课时,看着学生们深藏在眼镜背后一双双浑浊的眼睛,我只能深深地叹惋!
孩子的出路在哪里?不戴眼镜的学生时代是否要成为一个恐龙梦被定格在历史的碑石之上?“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的明亮眼睛是不是只能在《老残游记》的小说里才能读到?
2010.1.26.9.17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