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铜元 铜圆俗称铜板,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一种机制币,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首先制造,用来充当银元的辅币。现已成为我国钱币收藏的一大重要门类。可随着收藏市场行情的走热,伪铜圆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市场上,且作假者手段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精。但伪铜圆仿得再像,仍可从材质、包浆、工艺等方面露出马脚。 材质:铸造铜圆的材质是铜,各种铜圆中以红铜圆最为多见,黄铜圆少见,民间私铸的铜圆多为黄铜质。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润白如银的白铜圆以及铅质铜圆则多属于样币,难得一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伪白铜圆,它们通常采用在普通铜圆表面镀镍的方法伪造,但表面不光洁,砂眼气泡较多,边缘无齿,币身较薄,不具样币特征,因此不难辨识。 包浆:铜圆经过近百年的时间,表面上形成了一层氧化物,俗称包浆。真品铜圆的包浆一般细密均匀、颜色柔和,且大都有流通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磨痕。伪品铜圆的人为包浆则颜色不正、深浅不一,给人一种刺目感,尤其是币边处因面积少,附着力差,包浆很难伪造,因而与币面包浆差别明显。看包浆鉴别铜圆真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好的,平时要多看多练,逐步提高。 工艺:铜圆属机制币,是雕模后经机器冲压而成的,铜圆图文清晰,线条精细流畅,技术含量高,较难伪造。作伪者采用翻砂法伪造的铜圆与机制法是有本质区别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翻砂工艺会产生细小的砂眼,虽经打磨抛光,但在放大镜下还是会露出马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