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都市新兴“帕客”群体_中国帕客群:帕客运动,低碳生活_百度空间

      

                                         《手帕同学,帕客妈妈叫你回家》音乐剧剧照

       “不要纸巾,多用手帕。”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青年人中,一个叫“帕客”的新兴群体正在茁壮成长。日日随身携带的手帕是“帕客”鲜明的旗帜,手帕带领他们回到童年的记忆,带领他们走近绿色生活。

  “帕客”,顾名思义,是指钟情手帕追求环保的人士。复旦大学学生李婷就是一位手帕不离身的“帕客”。李婷特别怀念流行使用手帕的那个年代,“小时候上幼儿园,老师都要检查小朋友带没带手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纸巾,就没什么人随身带手绢了。”

  让李婷重新拿起手帕,缘于一项关于环保的调查。

  咨询机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曾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和成都6个城市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96.6%的公众在过去一周中使用过一次性纸巾,平均每个人每天要使用一次性纸巾10.1张。

  如果按一张纸巾的面积为21厘米×21厘米计算的话,把全国4亿多城市人口95天使用的纸巾全部铺开,其面积大约相当于一个北京市。

  “纸巾的大量消耗每天都在给地球增加新的负担,更方便、更环保的手帕却无人问津。”2009年的夏天,李婷和自己的大学同学一起加入了“帕客”的行列。一些同学在江浙地区联系到生产手帕的厂家,订制了印有各色图案的手帕和布包在网店上销售。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引起众多xx,{yt}可以卖出去20多条。

  “多年前流行的东西,现在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李婷觉得,自己出售的手帕在图案和花色上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价格也不像品牌店贵得吓人,一块碎花棉布手帕只要5到10元,所以受到了的青睐。

  “帕客”们极力推广的手帕除了保护环境,还因为手帕能给人带来一些充满温情的记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在获奖演讲中,曾动情讲述了自己与手帕的故事。小时候,米勒每次出门前母亲总要问:“你带手帕了吗?”米勒如果没有带手帕,母亲就回屋子里拿出一块手帕给她。

  “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走到街上去,好像带上手帕就等于妈妈也和我在一起。”在这个睿智的德国老人眼里,手帕是亲情的象征。

  作为一个专业的“帕客”,李婷也曾考证过中国手帕的历史。“中国使用手帕有悠久的传统。最早始于先秦,兴于汉代。在乐府《孔雀东南飞》中记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的句子,其中,手巾就是今天的手帕。北京东城区的手帕胡同也是因清代聚集有众多手帕作坊而得名。”

  李婷和她的伙伴们希望能带动更多的青年人从用手帕这个小小的生活习惯开始,形成绿色生活的风尚。“再美观的纸巾,仍然是用过即扔的工业品,无论如何也难对它产生什么情感上的牵连,而一方手帕,却可以寄托诸多温暖的情愫。”(孙晓胜、孙伟丽)




郑重声明:资讯 【新华网:中国都市新兴“帕客”群体_中国帕客群:帕客运动,低碳生活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