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华人报》【少林武术之源】_马爱民_新浪博客

【少林武术之源】少林武术源自安阳稠禅师

 

发布日期:09-07-14       来源: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华人报》

 

  【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华人报》讯】  建于北魏时期素有“天下{dy}名刹”之誉的少林寺,之所以名扬天下,除因其为我国xx的佛教圣地外,还因其威震海内外的少林武术。马爱民教授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精心考证:少林武术源自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稠禅师。《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八大古都》、新编《中国体育通史》、《中原文化解读》等报、刊、书相继发表了马爱民的论文和研究观点。这一论点在佛学界、体育界引起强烈反响。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马爱民教授经过20余年的潜心研究,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佛学经典及摩崖石刻金石铭文资料,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学术界高度xx的新见解:少林寺武术之始祖并非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而是原来在安阳(邺下)寺院修行习武的少林寺第二代xxx稠禅法师(公元480—560年),少林武术的最早源头岀自于殷商古都安阳。

    马爱民教授首先注意到,在安阳市区西南30公里的小南海北齐石窟,中窟前壁题记有“国师大德稠禅师”,中窟内北壁上保留镌刻有“稠禅师线雕像”。为什么在小南海石窟中会刻有稠禅师像和纪念他的石刻题记,难道他与安阳也有关系吗?

    1989年以来,马爱民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进行研究,他查阅了大量史料,并到有关地方进行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dy}手资料,写出了内容详实的研究报告,对少林武术的源流历史等问题产生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观点。稠禅师祖籍河北昌黎县,姓孙,后举家移居安阳(邺下),他的出生地和成长地都在邺下。北魏孝文帝太和17年(公元493年),当时只有13岁的稠禅师遂在邺下落发为僧,初为沙弥,法号僧稠。他一方面学习佛经,一方面开始苦练拳技角力,稠禅师发愤刻苦,志向远大,在“时辈甚众”的邺下武僧中崭露头角,逐渐成为武功精绝,禅学出众的一位高僧。

    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28岁时已禅、武双杰的稠禅师到钜鹿景明寺正式岀家受戒。公元512年(北魏宣武帝延昌元年)之后,时年33岁的稠禅师到达少室山下的少林寺随跋陀习禅,拜少林寺初祖跋陀为师研习禅学。不久,跋陀辞去少林寺主之后,稠禅师被推为少林寺的二祖。嵩山少林寺在xx武僧稠禅师主持下,弟子们在修禅的同时,也开始习武,并逐渐成为少林寺一种传统和风气,一直延续今日。

    稠禅师主持少林寺事务10余年,他是嵩山少林寺北魏太和19年(公元495年)建寺后{dy}位精通武功的高僧,也是北魏时期嵩山少林寺{wy}可考的xx武僧。稠禅师禅武双修,作为少林寺二祖和少林寺武祖,稠禅师对开创少林寺僧人尚武之风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稠禅师作为禅学高僧和xx武僧,是倡导少林寺禅、武结合的{dy}人,这种“禅、武合一”的独特修行方式,对少林武术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稠禅师禅学武功先后两次由邺下传入少林,他在晚年又教授了许多岀家弟子习武,在他的门下求法学功。慧远法师就曾于天保年间在稠禅师担任xx方丈主持云门寺(遗址位于今安阳县善应镇境内)和宝山石窟大寺(即安阳灵泉寺)时向他专门请教学习,并受到稠禅师的亲自传授。北周时期,慧远成为少林寺的一位最xx高僧,使少林功夫进一步宏扬光大,稠禅师为开创和发展“禅武合一”的少林功夫做岀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马爱民教授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国家中文体育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我国武术史上的稠禅师与嵩山少林寺》、《从稠禅师及邺下定晋禅院考察看少林武术发端》、《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我国历史上的寺院尚武活动新探》、《少林武术的开创和发展与北方地区邺下寺院尚武传统之关系研究》、《论邺都历史上尚武风习与民族武术文化的融合》、《试析北朝稠禅师的武功和邺下寺院武僧活动》等系列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和阐述他的研究观点,受到社会各界高度xx。

    “研究少林武术的起源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少林武术文化”。马爱民如是说。史海钩沉研究表明,少林武术的起源绝非源自印度僧人跋陀、达摩。他们只是佛学高僧,并非武术高僧,稠禅师才是少林寺最早岀现的武僧和少林禅武合一{dy}人。少林武术源于邺下,发展在少林,源远流长的少林武学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岀了重大的贡献。

 

 

郑重声明:资讯 【澳门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华人报》【少林武术之源】_马爱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