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金三角改变“一圈独大”格局
“锡赤通经济圈”崛起内蒙古系列报道之五
文/刘海铭
“‘锡赤通经济圈’的率先发展将成为蒙东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全面发展、升位升级的新引擎。”这是自治区两会代表、委员,特别是来自蒙东地区的代表、委员们关于“打造锡赤通经济圈,再造一个金三角”的一致和声,更是期待,也是展望。
“锡赤通经济圈”
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又一个新彩头
蒙东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五盟市,为什么单单只将锡林郭勒、赤峰、通辽三盟市与蒙西地区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四盟市纳入了“环渤海经济圈”呢?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津京冀三大xxxx培育的经济增长极之后,作为国家大区域经济战略集中培育和打造的又一增长极--“环渤海经济圈”,与振兴老东北战略一并将“锡赤通经济圈”纳入一体化体系,足见“锡赤通”三地不仅在内蒙古而且之于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说“呼包鄂经济圈”的崛起是内蒙古践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结出的硕果,那么“锡赤通经济圈”的再度崛起必将成为“老东北振兴战略”和“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战略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内蒙古呼应时局的又一个新彩头。
这种预测和推断,绝不是空穴来风。因为“锡赤通”的各种独特优势和后发优势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因为“锡赤通”三地的核心领导层和经济运行部门已经在区域协调机制和经济一体化这条阳关大道上自觉作出了许多努力和突破。
有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式的区域经济主要呈现六大趋势:{dy},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大城市圈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大区域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第三,区域经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的牵引将形成;第四,各类开发区会呈现出融合和大交流的趋势;第五,特色鲜明的产业层次互补和梯度经济的内化和外化将逐渐破除功利主导下的因争夺项目造成的资源浪费;第六,新一轮的区域合作会由各地方的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和企业主导。
由此可见,内蒙古自治区在未来把控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不仅要推进城市聚集和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而且要积极创建区域间政府联合推进和协调机制,而非仅仅依赖制度导向。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专家团队认为,今后更为重要的就是要孵化出一套适合区情的具有开放型、竞争型、互补型、异质性合作特征的创新发展模式;培育出一套能够充分放活、xx、搞活主体市场要素资源流动的创新合作模式;积极发展和培养一批面向区域经济的各类中介机构,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和关联度、可介入度,促进资源、资本、技术、信息、人力的优化组合;加快区域公路、铁路、海运、航空运输网络的衔接和扩展,尽快形成“锡赤通”地区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诚然,“锡赤通经济圈”的大发展和快速崛起,是内蒙古崛起中国,早日走进全国前列的一条重要通路;“锡赤通经济圈”的大发展和快速崛起,是内蒙古在继“呼包鄂经济圈”的大发展之后,再一次培育新兴增长极的重要战略;“锡赤通经济圈”的大发展和快速崛起,是内蒙古破局“呼包鄂”一圈独大,培育多极共进格局的主要路径;“锡赤通经济圈”的大发展和快速崛起,是内蒙古规避一种模式向度,探索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锡赤通经济圈”的大发展和快速崛起,是内蒙古xx一方热土,承接沿海地区多元化产业转移的重要后方;“锡赤通经济圈”的大发展和快速崛起,是内蒙古东西部均衡、和谐、协调发展,走向全面繁荣、强区与富民同步的必由之路。
“锡赤通经济圈”的引擎功能和辐射效应不止于锡赤通三盟市,正如“呼包鄂经济圈”的崛起不仅拉动和带动了整个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发展,甚至驱动了中国整个西部。另外,再造一个金三角--“锡赤通”,可破冰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圈”一圈独大的局面。
“锡赤通经济圈”
绝不能成为只追求GDP的经济圈
关于内蒙古打造“锡赤通经济圈”的时机是否成熟,以及如何打造或打造成什么特质的经济圈,记者特邀了内蒙古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张丰兰院长。
记者:张院长您好!您对我们提出的打造“锡赤通经济圈,再造一个金山角”这一课题有何看法?您觉得目前时机是否成熟?
张丰兰:再造一个金山角,这个提法令人振奋。“再造”是相对于内蒙古已经形成的“呼包鄂金三角”而言的,要在“呼包鄂”之外的“蒙东”地区打造一个全新的金三角——“锡赤通金三角”。我认为,打造“锡赤通”金三角,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时机和条件兼具:{dy}、我国和我区已经度过了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最为剧烈的、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在巩固和延续。第二、国家实施的“xx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继续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东部振兴”等战略,为打造“锡赤通”金三角,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三、我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型。特别是一系列富民政策的推行、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均是民心所向。第四、“锡赤通”三个盟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具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条件。如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改观,东西、南北贯通;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文化教育事业和人才储备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发展的迫切性增强、发展的态势向好,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些都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记者:张院长!您能为我们预想或预设一下“锡赤通”这一“新金三角”的模式或路径,或者说,我们究竟应该打造一个什么样的金三角?
张丰兰:再造“锡赤通”金三角,不是简单复制“呼包鄂金三角”。再造,应该着重于创造、创新,在于走出一条新路子、创造一个新模式、达到一个新水平。我觉得其核心词应该是:产业多元、结构协调、富民惠民、生态低碳、城乡互动、集约高效。在发展路径上,我们不应该只盯着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走多元化产业发展之路;在发展模式上不能只靠外延性的扩张,从以开始起步就应该外延内涵并重;在衡量发展水平上,不能只用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幅来衡量,要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发展指标、民生指标、生态指标、城乡一体化指标、健康和人文指标等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记者:好!“锡赤通”金三角的打造,不可能回避资源依赖或依托这一话题,您觉得“锡赤通”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张丰兰:我觉得要管制与调控并举。既要管制,又要调控。资源开发方式转变不能xx依靠市场机制,必须应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多种手段,调控与管制并举,多管齐下推进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一定要规范“锡赤通”地下资源的开发,推动开发方式的转变。煤炭矿产资源的开发要实行准入管制,在技术研发、环境保护、非矿产资源领域的开发利用要放开放活。煤炭和矿产开发利用的重点要放在资源的深度加工和附着物的提炼和再利用上,既要‘吃干榨尽’,真正做到延长产业链,又要制定和实施地方性生态补偿规定和措施。要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指标的外延型开发向外延、内含并举开发转变;要从主要追求经济效益向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转变;要从主要开发地下资源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地面和气候等多种资源转变;要从生产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产品转变;要从一次性开发利用自然物质资源向循环开发利用转变;要从只注重开发资源性产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同时跟进转变。
记者:您是自治区研究产业发展方面的xx专家?您觉得“锡赤通”这一“新经济圈”或“新经济体”在产业发展和产业体系架构上应该遵循哪些规律和原则呢?
张丰兰:我个人不希望看到,“锡赤通”这一新金山角继续走过分依托地下资源开发的老路子,产业发展上切忌走“一矿独大”之路,从一开始就要设计并引导其走多元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性富民产业,也就是能够更多地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产业;要把传统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发展绿色农牧业和绿色食品业(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舍饲养殖业);要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如辅助大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与城乡居民生活、儿童及老年人口密切相关的产业;培育适合低碳经济(包括生产和生活低碳化)需要的新产业,如农村家用生物质能设备、小型家用太阳能、风能设备(通辽市生产的秸杆汽化炉全国{zh0})等;寻找和发掘当地具有优势的新型战略性产业(新能源、新医药、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产业、沙草林产业),对其实行必要的扶持和倾斜政策,使其迅速壮大。
产业的核心运营主体是企业。我希望在“锡赤通”即将掀起的大开发中,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大企业和小企业、央企和民企的关系,合理摆布,给各自的发展都有空间。煤炭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要求大、求高、求新,积极引进央企;一般性的加工制造业,注重发展中小企业,鼓励民间投资,特别要借势或借力培养适度培养一批本土企业和本土企业家。因为,实践证明,本土企业一旦壮大,对本土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和拉动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记者:您觉得“锡赤通”这一“新经济圈”或“新经济体”在发展的向度上,应该着重于外向还是内向呢?或者是其他?
张丰兰:“内外兼修”比较好。城乡要互动,区域要互动,省区盟市间要互动,跨国组织、企业之间要互动。要放宽视野,走开放发展之路。“锡赤通”要主动融入周边地区、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区域之中,在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圈等范围中寻找发展机会,要进一步打通国际交流的海陆通道,为自己也为内蒙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我还有一个问题,您觉得“锡赤通”既然同属一个经济圈,那么三盟市在未来发展中将如何xx地方割据,防止重复建设和规避产业同构化呢?
张丰兰:最主要的是尽快构建互惠多赢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是建议自治区政府出面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根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必要时成立专门机构或组织;二是制定和实施综合配套政策,推动三地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要跨盟市架构互补性和梯度合作型产业;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监测、监管体制,完善低碳技术和人才培训体制,尤其要加大在区域规划管理、法规执行和重大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四是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放谁回收”原则,积极探索与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制度;五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方面,结合现实进行创新,使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之,“锡赤通经济圈”今后如果能够破除三大结构性难题的话,其发展速度一定会很惊人,必然成为内蒙古吸引中国乃至世界资本和智本眼球的新高地。{dy}大难题,建立城市群和城镇群之间的协调机制,破除行政壁垒,降低市场阻隔;第二大难题,建立企业倒逼机制,加快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为特征的增长模式的转变;第三大难题,必须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富民与强区”并重的发展思路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