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 年/10 月/16 日/第 002 版
综合新闻
祁连山:涵养万古流水
——黑河系列之三
本报记者 钟嘉
见过张掖“江河并非万古流”的标语,见过居延古道上的胡杨墓地,再回头看祁连山,那森
林,那草地,那冰川,那溪水,都牵动起黑河情怀。
很长时间以来,就听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
今天的祁连山能给黑河多少水,又能有多少年继续流向张掖和额济纳呢?
我们从青海翻越祁连山到甘肃,专程拜访祁连山南北的自然保护区。
●“水库”是森林、草甸
“母亲”是祁连
在青海省祁连县,林业局的官员向我们证实了雪线上升的说法——近邻县城的牛心山山峰,
在 20 年前还是终年有积雪,现在——我们仰头朝高山望去,哪有一点冰雪的白色?在甘肃一侧,
记者爬到海拔 3000 米以上,远远看见 4000 多米高的山头上,冰川只剩胡须一样的细细两溜,周
围山峰没有一丝冰雪痕迹。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可能无力挽回,但气候变暖并没有减少降水,那么,今天的祁连山如何
继续蓄养水源?
沿着隆畅河——黑河支流梨园河上游,越野车从海拔 2000 米左右一直爬升到近 3000 米的位
置,祁连山植被的特点一目了然。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的总工程师汪有奎介绍说,祁连山区东部中
部,低海拔干旱少雨,只有耐旱的灌木稀疏生长,而在 2400 米以上,降雨量年均能达到 300-700
毫米,生长着云杉、圆柏等乔木,直到 3300 米以上,森林又从灌丛过渡到草甸,再到裸岩。就
是这腰带一般的森林,涵养着祁连山的溪水河流。
过去“靠山吃山”,砍伐木材,牛羊进山吃草啃树,对植被有很大破坏。这些年禁伐禁牧,
草场展展地铺在山坡上,干净得可以让人在上面打滚。
在多年不再砍伐的云杉林里,密密的树苗长得人插不进脚。祁连县林业局官员说,封山育林
前,10 平方米长不出一棵苗子,刚长出来就被牛羊啃了踩了,而现在,一平方米就可以数出 200
-400 株幼苗!
祁连山的森林把降水截留在自己的怀抱,树冠层的叶子是{dy}道,林下的灌丛、草地是第二
道,不让雨水直接打到地面,减少了对山坡泥土的冲刷,避免了水土流失;而树根下的截留是第
三道,雨水慢慢渗入土壤,再慢慢沁出到溪流,即使是冰川融水,也是经过森林析滤而下,保持
着长年均匀流出。森林就是祁连山的水库!水源涵养林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内 56
条河流每年涵源吐流 72.6 亿立方米,仅黑河年径流量就达到 18 亿立方米。
祁连,匈奴语“天山”,跨甘青两省,绵延 1000 多公里,南北宽 200-300 公里。匈奴有歌
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母
亲山”,她孕育的河流,滋养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一系列历史文化名城,造就了丝绸之
路。
就在我们出发前往西部采访之前,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专门上北京,邀请京城各大旅行社
和媒体去额济纳踏访旅游资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诱人的招牌是胡杨林与居延海。而
“饮水思源”,额济纳的美景也源于祁连山!
●珍惜黑河水
万古到居延
今天祁连山的自然保护就是源头有水的保证。青甘两省的祁连山保护区,面积总计 600 万公
顷,以涵养水源为主要保护目的。封山、禁伐、禁牧、养育、防火,保护区的管护工作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在隆畅河的海牙沟保护站,记者碰到一位护林员的妻子带着孩子来站上。到森林里玩?小孩
来看爸爸?也是也不是。8 月起到入冬前,祁连山里各种植物陆续到了打种子的季节,家里人上
山,主要是帮忙采种。山沟里坡坡坎坎上钻林子,一粒一粒一把一把将细小的种子收回来,不是
轻松活儿。
保护站采种育苗造林,也可增加收入。看采种任务明细表,云杉、圆柏之外,还有柠条、山
杏、花楸、羌活、金露梅等 20 多种,都有采种定额。在低海拔干旱的阳坡,汪有奎指着一丛丛
巨大的灌木说,这是蒙古扁桃,也叫山杏,国家二级保护物种。它结果了,一个一个小毛桃缀在
枝头。
这些年国家在保护区的投入增加,保护站有了红砖房小院子,安了太阳能发电装置,还可以
看上电视。护林员安心敬业,保护站的墙上布置着林业法规和保护条例的学习专栏,院子里养着
一盆盆盛开的鲜花。
离开肃南林区往张掖的路上,汪有奎总工突然指着一大片采石场说:黑河河床!没有一滴水
的影子,砾石滩上采砂机械在作业。两天前在青海,我们奔走数公里高原峡谷,去看黑河流向甘
肃,那滔滔河水在两山陡壁夹持中奔流不息。到了张掖,水呢?在草滩庄枢纽又看见黑河水,已
经是被水闸蓄起来的一个大湖,再从水泥砌起的渠道中向临泽、高台流去。黑河水的每一滴都很
宝贵,即使渗入地下。现在张掖等河西走廊各地,严格控制打井,井水的使用和河水一样要计量
和交费。因为“地上地下是一个水”,都是祁连山的水。
此行从张掖得到消息,自 2000 年黑河分水以来,有两年上游来水超过平均数,其他年份都
达到多年平均水量,居延海得以浩淼烟波。感谢祁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