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_Map, Fold, Apply, and so on_百度空间
煎饼,算是地道的山东特产,广为流传。

煎饼的起源,有很多传说,但小时候我没有听老人讲过,只在网上看到些。

一说是诸葛亮创制。某日,大军穷困之时,诸葛亮着令以铜锣为铛,覆以面糊,烙得煎饼,将士食之,士气大振,破敌。这个故事与忽必烈临阵发明涮羊肉属相同套路。

另一说有若干不同的版本。故事的主干是:一对有情人,男的是个文人,{yt}歹人来搞破坏,将男的抓了起来,只给笔墨,不给饭食,意欲将其逼死。情急之下,女的于梦中受神仙指点,在光滑的石面上摊成似纸一般的煎饼,再卷以似笔杆的大葱,蒙混过关,送与爱人。时日渐长,歹人见那男的非但没见消瘦,反而愈发红光满面,大为诧异,遂将其放了,不敢再起歹念。后来这个男的还中了状元,只不知是否与吃煎饼有关。

但凡什么东西,讲起来历来,总不外乎这两类:一攀名人,一攀学问。煎饼两样都攀了,所以蒲松龄先生在《煎饼赋》里有“左持巨卷,右拾遗坠”之句。

烙煎饼的器具叫“鏊子”,圆形,中间略凸,三足,高不过几厘米,有大有小。小的直径不足半米,大的则一米有余。

煎饼制法可分两种。一为摊制,一为滚制。

摊煎饼用的是面糊。将小麦选净,浸泡之后,磨成面糊,用勺子舀得一勺,再用耙子从鏊子中间到边缘一“轮”,一个煎饼便成了。摊下一个前,可能需要用“油饼子”擦一擦鏊子,以免粘锅。小麦是主料,也可添些别的,想来红豆、云豆都是可以的,但是农家饭没有这么些的花样,最多不过是添些红薯干罢了。这种制法我们叫“轮耙子”。

滚煎饼用的主要是玉米、红薯干。也是泡过之后,上机器磨,磨出来的“煎饼糊子”水分少,如冰淇淋状。先团出一团,然后在鏊子上滚,正好与滚雪球的意思相反,这个“球”越滚越小。

两种制法的煎饼,口味不同,摊煎饼较韧,滚煎饼则较酥。

烙煎饼是个很辛苦的活计。鏊子腿短,人几乎要伏到地上;鏊子面积大,烧火需要技巧,要烧得均匀,面积和火力的双重均匀。

烙煎饼也渐渐机械化起来:鏊子演化成圆柱形,从面糊里转过,粘上面糊,在转的过程中加热,变熟,{zh1}用机械切割成长条状。无疑,这种机器制不出酥香口味的滚煎饼。

还有“鏊子转,耙子不转”的山东大煎饼,火也换成了煤火,解放了人的体力。

我家里有一大一小两个鏊子。小鏊子中间开裂了,好像是小时候我一次差点摔在上面,父亲一怒之下就把它摔到墙上了。推理一下,觉得可能不至于此,但是小时候被什么东西碰着了,家人总是惩罚这些东西却是很常见的。

小时候,爱吃糖,牙总是不好,一直到现在。所以总倾向于滚煎饼,烙的时候,凑过去,吃边上的酥脆部分。

可能正是因为牙不好的缘故,家里烙煎饼的次数并不多。小时候,伙伴们说:谁头{yt}晚上吃了几个煎饼,第二天他就能把手指捏响几次。所以我其实常常盼着家里能多吃几次煎饼。圆形的煎饼是叠成长方形放置的,吃的时候,直接卷起来正如蒲先生所言,如“巨卷”一般,所以往往从中间撕成两半,分两次食用。这样前半部分就以煎饼的外沿居多,相对薄一些,容易咀嚼,所以家人等我吃完一个上半部分后,就会又给我一个上半部分,我就很不情愿起来,一定要吃个下半部分,而且必须是与刚吃下的那半个配套的,以凑成完整的一个,好等第二天捏出一个响。很纳闷,{zh1}我一直也没捏响过,别人竞相讨论吃了几个煎饼的时候,我总有些尴尬。这又给我下次多吃几个的动力,但结局往往又是连一个完整的都没吃完。

煎饼卷葱,这种连书带笔一起吃的吃法,的确很不错。当然也可配上些虾皮、豆瓣酱等带些咸味的东西调剂一下。大葱蘸酱还是个雅致的说法:蛟龙探海。——左手擎着巨卷,右手再戏耍一下蛟龙,美哉?美哉。

煎饼放置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这时可以撕碎了,放上些猪油、盐,泡着吃。这个吃法,一些讨厌猪油的人可能不会喜欢,但也着实不错,有荤有素。

煎饼也是有生命的物种,也会像白鳍豚那样灭绝,远的自不必说,到我的孩子,他必已看不到伏着身子烙煎饼的情景了。



郑重声明:资讯 【煎饼_Map, Fold, Apply, and so on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