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青海海西大发展阿里巴巴gemqhcn的博客BLOG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国家从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出发,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落后的局面明显改变,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人均生产总值实现新的突破。

  今后,海西州将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紧紧抓住再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的机遇,全面推进资源转换战略,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节能降耗为突破,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全州上下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dy}要务,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力促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3亿元,在2001年61.5亿元的基础上翻了1.57番,年均增长16.7%;人均GDP达到62583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1亿元,年均增长19.2%,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4.4亿元,年均增长3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49亿元,年均增长31.6%。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改善。西部大开发以来,海西州大力实施基础优先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缓解瓶颈制约,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工建设并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管道、电力、工业园区水电路项目,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年至2009年11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1亿元。

  交通方面。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乌兰煤化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和柴达尔至木里铁路建成投用。215国道察尔汗至柴旦半幅高速公路工程、格尔木至老茫崖二级公路、315国道绿草山至黄瓜梁、察汗诺至德令哈段、当金山至黄瓜梁等公路建成使用。开工建设了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315国道德令哈至大柴旦二级公路、215国道当金山至柴旦二级公路。

  电力方面。330千伏湟源至乌兰至格尔木输变电工程、110千伏乌兰至德令哈Ⅱ回路、锡铁山-鱼卡、热水-江仓、木里专属供电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110千伏刚察至天峻输变电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水利方面。开工建设了德令哈市巴音河河道市区中心段治理、格尔木河河道治理及西干渠改造工程、德令哈市生态农业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农田草原节水灌溉工程19项。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重点解决工业和城镇用水。

  农牧区基础设施方面。共解决了16万人21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建成农村公路4095公路,农村沼气12137户,日光节能温室9248座,畜用暖棚11642座。

  工业园区方面。乌兰、德令哈、柴旦、格尔木四个工业园区内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饮马峡园区公路、德令哈环工业园区道路、格尔木盐化路改造、110千伏巴音变电站乌兰至德令哈双回路输变电线路改迁、察尔汗变电站设备改造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园区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建成了德令哈市集中供热二期、大柴旦镇集中供热工程以及德令哈市经四路延伸段等城市道路、乌兰县团结路、冷湖行委团结路道路与排水工程。完成了德令哈市环城西路、昆仑北路等城市街道绿化工程。建成实施了德令哈市、格尔木市供水管网改扩建、花土沟镇饮水净化和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冷湖行委给水水质处理及城区管网改扩建。完善了大柴旦镇团结路等城镇道路及花土沟镇昆仑路、团结路配套附属设施。格尔木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一期及供水三期、大柴旦镇防洪一期、天峻县和冷湖镇的集中供热以及两市、三县、三行委道路及排水工程和天峻县、乌兰县、冷湖行委供排水工程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州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城镇带动和辐射功能得到增强。

  信息化方面。电子政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政务内网实现上连省级、横连州级、下连县级的公文传输和视频会议系统。州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运行,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基本建立,逐步实现了生产管理自动化,行政村通话率达到{bfb}。

  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项目,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126个,网络教室58个,中小学远程教育覆盖率达96.4%。“两基”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两基”人口覆盖率达{bfb}。2001年以来,全州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14项,资助资金7361.05万元,其中,取得省州级科技成果178项。青海锂业吸附法提锂技术、东台吉乃尔湖卤水提锂工业性试验、东台吉乃尔湖卤水综合利用钾锂硼工业性试验、盐湖镁资源氨法制取高纯镁砂产业化技术等3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这些成果已在相关领域和行业成功应用。同时,州内其它中小企业也围绕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和提高竞争力,在资源吃干榨净和“三废”利用方面,突破了一批技术难题,建成了一批配套企业或装置,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加强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体系,建成了州县级人民医院门诊、急诊综合楼和县级民族医院综合业务楼以及一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了紧急救援中心、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传染病区改造等卫生设施建设项目,卫生医疗普遍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加强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全州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的目标以内。加强了文化、广播电视、体育设施建设,建成了海西州广电中心、德令哈市档案馆、都兰县文物馆、都兰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工程和132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开工建设了海西州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海淀图书馆、柴达木报社、州档案馆工程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项目,以“柴达木之夏”为主的各类文艺演出、竞技活动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成为群众业余生活的追求。2008年底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4.5%。

  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22.26元,年均增长1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25元,年均增长10.8%。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0年的8.55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31.09亿元。全州实现了城镇居民{zd1}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特困人口生活、医疗救助的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底,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保持{bfb},农民工工伤待遇支付率达到{bfb}。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并向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和农民工扩展。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开始建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启动。

  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西部大开发以来,海西州全面推进农田林网保护、封沙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现有林带保护与恢复、城镇绿化等林业五大工程,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xx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展顺利,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开工建设了青藏铁路海西州防风固沙项目、315国道绿化工程,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及周边荒山造林种草69.4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865.66万亩,城镇绿化0.61万亩,全民义务植树622.6万株。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35.67万亩,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就。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淘汰“两高一低”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认真落实关停小火电机组和火电脱硫工程建设任务,建成了格尔木污水处理厂和大柴旦行委、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茫崖行委、冷湖行委等地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及环卫设施,开工建设了德令哈市污水处理厂、德令哈市排污管网、格尔木市等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州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省核定的范围以内。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1999年的7.6:58:34.4调整为2008年的2.6:79.7:17.7。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利用独特的农牧业资源,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实施了海西州枸杞产业化种植基地、格尔木市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德令哈万头仔猪繁育场、乌兰县中藏药材种子生产示范基地、优质青稞制种基地、农区养殖小区、可鲁克湖湖蟹规模化养殖等项目。全州建设“一村一品”村社达到30个,蔬菜、马铃薯种薯繁育、枸杞种植等产业快速发展,2009年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9%。已培育和扶持省州级xxxx12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全州工业增加值仅为29.8亿元,到2008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201.2亿元,年均增长19.2%,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化工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45.6亿元。

  循环经济、园区经济成为新亮点。2005年10月,柴达木地区被国家批准为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拉开了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及试验区建设的序幕。经过四年的发展,海西州树立起打破地区界限、地区一盘棋、建设一区四园的集约发展观念,大力推进资源间循环利用、产业间循环组合、企业内循环生产,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地区建立了四个工业园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健康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工业生产力的集中布局,工业园区已成为带动海西特色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73.6%。

  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海西州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相继建成30万吨甲醇、30万千瓦天然气电厂、120万吨纯碱、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期、100万吨焦化、300万吨洗精煤、65万吨硫酸钾镁肥、7.5万吨氧化镁、2.3万吨碳酸锂、30万吨氯化钙、10万吨硫精砂制取硫酸等50多个循环经济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全面投产,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后劲。同时,格尔木工业园60万吨甲醇,150万吨炼油扩建升级改造,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二期、三期,10万吨联二脲配套10万吨ADC发泡剂,10万吨粗铅冶炼,500万吨铁矿采选,120万吨球团;大柴旦工业园20万吨硫化碱配套1万吨聚苯硫醚、五彩矿业110万吨纯碱、青海煤业400万吨矿井;德令哈工业园青海碱业二期120万吨纯碱、昆仑碱业100万吨纯碱、10万吨氢氧化镁;乌兰工业园青海庆华二期100万吨焦化、300万吨洗精煤等20多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项目建设呈现出建成一批、在建一批、规划一批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也培育壮大了青海盐湖集团、中信国安、青海碱业、庆华集团、海西化建、盐湖海虹、西部矿业、金瑞矿业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资源开发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海西州把握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和产业升级的新方向,光伏产业等成为新的开发热点;碳酸锂等一批新型产业正在形成,全面提升了工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举办了2008年激情穿越柴达木、自驾车越野、登山、民族风情游等活动,还被评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目的地,格尔木市进入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市,昆仑山旅游区、察尔汗盐湖进入中国百强景区,察尔汗盐湖被评为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激情穿越柴达木进入中国xxxx旅游线路,自驾车线路设计全国排名{dy},青藏线风光旅游、南丝绸之路风情游进入青海省xxxx旅游线路。旅游产业的xx作用开始显现,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体制机制更富活力。西部大开发以来,全州各项改革进展顺利,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惠。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非公有经济制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府职能转换迈出实质性步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海西州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无锡、西宁等地召开新闻发布会、项目对接会,吸引了一批投资者到海西考察、洽谈项目。成功举办了“广州项目推介会”、 “上海项目推介会”、“宁波项目推介会”和三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参加“青洽会”、“西洽会”等大型招商节会,共签约项目162个,签订协议资金100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68.32亿元。成功引进了内蒙古庆华集团、西豫公司、昆仑碱业、五彩矿业等一批有资金、技术、管理的企业、投资者前来海西开发建设。加强与西藏、新疆、甘肃等周边地区的联合协作,与北京海淀区缔结为友好州区,建立多领域的合作关系,柴达木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西部大开发青海海西大发展阿里巴巴gemqhcn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