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特殊催化剂
父亲使孩子能感觉到与母爱不同的爱。但在现实中,因为种种原因,父亲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是缺位的。因此,正确看待父亲教育,明白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的关系,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很多家庭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压到母亲身上,父亲成了教育的逍遥派;很多父亲从来都是不苟言笑,一副天生的严肃派。这不能不说是父亲教育的缺位。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之间什么关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担任什么角色?近日,《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一书作者东子向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从未受过惩戒的孩子更不幸

    记者:传统教育观念强调“严父慈母”,甚至讲“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您认为父亲应承担怎样的角色?

    东子:传统教育的精华到任何时候都不应摒弃,应把它揉入我们今天先进的教育理念里。“严父慈母”、“棍棒底下出孝子”显然已经不适应今日的教育发展。首先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上,男女社会地位出现了很大变化,“女主内,男主外”的格局已经打破,“严”的不一定是父,而“慈”的也不一定是母。父母都有“严”和“慈”的成分。

    我是反对棍棒教育的,不仅仅因为我深切地感受过那种皮肉之痛和内心的孤独感。更重要的是,我更能明白经常打骂会对孩子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可是,我还想说:从未受过惩戒的孩子更不幸。因为从未受过惩戒的孩子,有百分之百的溺爱成分。{dy},对于那些从小被长辈娇惯的孩子来说,惩戒是一种磨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方法。第二,教育离不开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是我一向坚持的观点。当说服教育显得虚弱无力的时候,惩戒教育会起到强大的警示作用。当然,这不等于鼓动大家打孩子,这里需要强调一个度,而且要把握几个前提,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不得不动手。我认为,惩戒孩子的前提是:{dy},同样的错误犯了两次以上,纠正过批评过,孩子也保证过,但事后孩子仍不重视。第二,主观故意犯错,这就更不能姑息迁就了。

    记者:您在书中表示,父亲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为什么这么说?母亲就不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东子:这是因为,从现实来看,大多数父亲的阅历相对比母亲更丰富。男性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交往方式的开放性,对孩子独立、果断、勇敢性格的培养更有先天优势,更有益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母亲教育或其他的类型教育也有其特点,但彼此不可替代。

    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趋于一致

    记者: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的关系是怎样的?“一方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方式是否值得推广?

    东子: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两者如空气和水一样,合力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空间。这样,孩子体验到的是两份力量,两种方式的爱,是张弛有度、刚柔相济的教育。实践证明,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更依赖母亲,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在重大问题上,孩子更依赖父亲。母亲与孩子的谈话是细致的,而父亲与孩子的谈话往往具有哲理性。

    就目前大多数家庭而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母亲唱红脸父亲唱白脸的情况较为普遍。家长主观上是想有助于孩子成长,但客观上对孩子成长不利。这种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一致,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在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几乎家家都有过,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会造成不良影响。

    我认为,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的默契,主要是为了追求其互补效果。在这里,有4条原则是应当遵守的:其一,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共同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在处理夫妻关系中的任何问题时都必须保证孩子的权益。其二,充分发挥性别角色功能,在各司其职中随时注意自己的性别角色示范作用。其三,要互相补台,不要拆台,不要因意见分歧在孩子面前顶牛,也不要两个人同时站在孩子对立面,一唱一和地数落孩子,使孩子陷入无助的恐慌。其四,防止比萨斜塔现象,即小家庭亲情关系向母性倾斜,在子女教育中出力多的妈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随意诋毁爸爸对孩子的关爱之心。

    母亲教育放放手,父亲教育揽揽责

    记者:父亲教育缺位会让孩子人格“缺钙”,过多的母爱会让孩子“高血糖”,那么,在“补钙”的同时,我们怎样做到“钙”和“血糖”平衡?

    东子:如果作个量化,孩子的钙和血糖正常值都是50%,那么现在的孩子钙质只有20%,而血糖则高达80%,把血糖高的30%转为钙补给孩子,就恰到好处了,也就做到“钙”和“血糖”平衡了。直白的说法就是,母亲教育放放手,父亲教育揽揽责。

    记者:我们知道您本人就是先进家教理念的身体力行者,您的女儿3年半读完小学,不满10岁升入初中,并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分别出版了自传体纪实作品《玩过小学》。作为一名父亲,您是否觉得自己的女儿道路走得有点顺,缺少一些挫折?您是否发现了女儿的性格弱点,如何进行补救呢?

    东子:其实不然,孩子的路并不是一路欢歌的,同样也有很多辛劳的汗水。从孩子会走路那{yt}起,我对她的挫折教育就一直没间断过,她经历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很多次失败,但都坚强地走了过来,于是才有了10岁半就独自走完60华里艰辛路的壮举。我女儿没有什么特别的性格弱点,如果说有一点,就是如大多数人一样的,有了成绩就有些飘。为了避免骄傲自满,我会提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

    记者:您觉得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东子: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他们中很多人养成了任性、脆弱、自私、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弱点。如果不克服以上缺点,家长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他们未来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生命中的每个挫折、打击都有它应有的意义。父母可以用如下方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设置困境,给孩子提供挫折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让孩子能够笑对生活;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抗挫折的勇气;与孩子一起体验感受挫折。

    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首先要让孩子具备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行,然后才是适应未来发展的技能。这一切都缘于幼时所接受的教育,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家庭教育。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非一日之功,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要有远见,为孩子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培养规划,然后克服“耐心、细心不足和爱心过剩”,因材施教,为孩子的人生大厦打下坚实的地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父亲是孩子成长的特殊催化剂】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