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五成民营书店已倒闭_中华印刷包装网

  讯: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上下)》售价定价47.2元的5折,即23.6元。甚至在该网站xx书中,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小波全集》仅需3.5折就可购得。郑大姐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希望把价格放下去。价格每降低一点,她赚的就更少。但是面对网上图书销售进货的更低折扣,郑大姐能做的就只有妥协。

  低价正是网络书店崛起的“杀手锏”。据记者了解,目前{zy1}、当当等网络书店占到了出版社及文化公司30%以上的发行量,仅磨铁图书策划《明朝那些事》在网上的销售就近百万本。法制出版社的相关负责人更是明确表示,目前网上书店销售量占到了该社1/3以上的份额。此外,记者从出版业界资深从业人员处获悉——{zy1}、当当的影响力已经具备了和出版社讨价还价相抗衡的“议价”能力,而这是民营实体店书商连想都未曾想过的事情。

  除了可以获得较低的进价折扣,网络书店对读者的人性化服务更让传统出版分销商如履薄冰。在当当网可以按图书内容、作者、出版社检索,可以看到图书封面、图书版本介绍、读者评论、购买此书读者还购买过的产品,甚至处理器通过对购物者之前购买记录的分析,智能推荐相关读物。当当网更是推出了“在线读书”,实现免费阅读,销售火热的《明朝那些事》全套6部都可以在线阅读。

  无怪乎李棚昆感叹,现在是读书不买书时代。他认为,“正是许多人都到网上、图书馆看书了,所以来我这买书的人越来越少”。

  而五花八门的图书设计满足了差异化读者的需求,网络销售商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北京学院教授叶辛认为,虽然不能单一地将实体书店经营不好归罪于网络销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社会,网络对于传统出版销售流程的影响程度是不小的。关键是,这种影响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实体书店的消亡还是有助于传统出版销售流程的改进,还值得进一步观察。

  未来八成民营书店将会倒闭

  “80%的民营书店将会倒闭。”不知什么时候这一论调已经开始在媒体间盛行起来,而相关专家认为,目前国内的各大城市中基本都有书城和图书大厦,民营企业如果再投资大型书城,其成本将会更高,xx没有优势可言。一位在上海经营了多年民营书店的老板坦言,上海的民营书店寿命似乎还很少有超过8年的,一般5年内就要倒闭。

  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不断改革的中国出版业,面对风起云涌的出版市场变局,这些民营书店究竟该何去何从?

  中国{dy}家也是{zd0}的民营全国性连锁书店——席殊书店遍布30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座城市,然而现在其600余家加盟店或是倒闭,或是更换招牌;上海声名鹊起的明君书店有过22家直营店、10家加盟店、逾13万会员的繁盛时期,最终却拖欠职工7.3万元工资,而被法院强制关门;曾把分店开到王府井[34.280.00%]的“思考乐书局”,先后被牵连进7桩银行“xx”案件,涉案本金超过5000万元,最终因财务问题被收购。这些“鲜活”的案例,再次让人相信,“加盟连锁”模式对于书店而言,几乎是一个不祥的谶语。

  窗边舒服的大沙发、别致的桌椅、大院子,以及张广天、严歌苓、查建英等文化名人的沙龙,构成了一家幽静的小店。读书已经成为一种xx的享受。这家书店是许知远、苏丝黄、杨文轩等十几位各有专长的股东创办,把单向街书店办成了“专业传媒书店和高水准文化沙龙的结合体”。3个分店的书量之和不过3万本,却都是精心挑选的文化图书。即便是如此美好的购书环境,开张至今股东对“单向街”的投入已逾100万元,但现在依旧月亏损4000元,好在各位股东分摊,尚能承受。其经理王燕安也坦率地承认,目前股东正在利用人脉积极谈判,试图xx房租的过快上涨。

  风入松书店刚上任不久的办公室主任刘爽也说道:“风入松目前是遇到了一点困难,也不是{yt}两天的事情了。两个多月前就有传言说我们倒了,但我们还没倒。”

  刘爽认为,出版社转企改制后对分销商缩短账期的要求是风入松一类社科人文书店经营困难的原因之一。供应商要求账期从原来的6-9个月缩短至3-6个月,而风入松等经营的大多是人文社科类图书,而非畅销书和教辅书,资金周转期本来就长。回款周期一下子缩短了,压力顿显。加上“风入松要倒了”的传言一直未停,不少出版社也因此加紧催款,并控制发货,这更加大了风入松的困难。

  有人认为,房租上涨带给书店的困境远比账期问题严重。众所周知,图书零售利润太薄,房租等销售成本的增加,会给不少没有政策扶持的中小书店带来极大的压力。租金压力曾使“季风”旗舰店难以续约,“沪上文化界”、“读者”甚至发出了“保卫季风”的呼声。虽然{zh1}保住了季风地铁店,但租金翻番使其经营更加困难了。风入松也承认长期以来,来自租金的压力确实不小。不单社科人文类书店,连一些经营得不错的专业书店,也有同样的困境。如广告人书店的徐智明,最近在MSN上的签名就是“房租连年上涨,无力承担,上海店最近要搬家”,并因此而请上海的朋友帮忙寻找店址。

  房租背后的沉痛代价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这是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的名言。只是,这种梦代价太大。

  徐州先锋书店总经理沙剑锋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如果要和国营书店比规模,{jd1}是民营书店的误区”。由于在资金、规模和渠道上难以与新华书店抗衡,民营书店无法发挥规模性的效益。

  民营书店除了没有网络书店低廉的折扣优惠以外,更严重的是没有自己的地产,面对房价的上涨、房租的攀升,一旦房租上涨过快,就有可能入不敷出。上海两家民营书店就是{zh0}的案例:

  2003年,上海思考乐正大店在浦东最热闹的商圈开业。一年的营业额1200多万元,但房租却高达450万元。我们可以替上海思考乐正大店简单地计算一下其收入:一般图书的进价在6.5折,除去运输等成本,到达书店为6.8折,差价为32%。这样算来,不包括会员卡购书打折在内,1200万元的营业额利润约在384万元。扣除6%的税、8%的人工费用等,加在一起有228万元,再付出450万元的房租,最终每年亏损280万元。一江之隔的上海书城1.8万平方米,面积是思考乐正大店的3倍以上,一年的租金却只要250万元。原因是国有的上海书城是公益性租房,而思考乐却是商业租房。

  王笑东面对民营书商接二连三的败退无奈地说道:“面对‘国家队’,民营出版商在市场中是没有丝毫的办法。国营的出版商可以享受到先征后退、减免所得税,甚至改制出版社可以得到3年内免交所有税种的优惠政策。”王笑东指出,像法国等出版业发达国家,从事出版文化产业,都享有很高的税收保护,甚至政府财政补贴。而在我国,民营资质的出版商和书店很少能获得政策的垂青。其次,在经营上,我们国家对于图书等文化产品有着更为严格的内容管理制度,甚至可用苛刻来形容。这致使很多优秀图书不能出版,也间接地制约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影响了书商的收益。

  王笑东认为民营书店经营商,没有形成、品牌,不能享受到金融政策。金融机构的xx很少能惠及民营资本的出版业,不论是民营书商还是民营书店。资金流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原因之一。

  如今,民营书商已然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地位,年轻的民营书商不但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而且没有可以和新华书店竞争的资源成本和与网络书店较量的进价折扣,还要面对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络、电子阅读器等渠道分销出去的图书购买群体,民营书商剩下的只有无奈。

  在无奈背后,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转型或关门。李棚昆几年前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只卖教材、教辅,凭借和一些学校“关系”支撑着门面。郑大姐则把重点放在了北京以外的内蒙、东北等多个地区,她主要做图书批发代理,不过这一买卖也不安全。“和我们合作多年的老顾客等到自己做大了,就很少从我们这里拿货,而是直接联系出版社拿货了。”李棚昆和郑大姐都曾考虑建立自己的网上淘宝店卖书,但每次总是不了了之。“现在的经营状况我们没有钱和人力去拼一个我们拼不过的市场。当当网和{zy1}网已经牢牢占据了网上市场,我们没有任何机会。”
 

     

        相关新闻:

  

  

  


郑重声明:资讯 【超五成民营书店已倒闭_中华印刷包装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