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高仁林当选扬州灯泡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资产不足4万元、残疾人占60%、濒临绝境的街道福利小厂,如今已发展成为资产达7000万元、年产氖灯7亿多只,拥有“一厂八公司”的世界氖灯xxxx。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为事业鞠躬尽瘁的“好人”,高仁林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现代管理理念和大力度的技术创新体现一个现代企业家的“深度”。
1986年,电饭锅开始进入家庭,每个电饭锅有两个指示信号灯。一黄一绿,这是专用的双丝氖灯,不仅电饭锅需要,电熨斗、电热杯、照相机……高仁林由此捕捉到潜在的氖灯市场,投资100多万,进行技术改造。仅用6个月就实施了产品结构调整,双丝氖灯进入国内外市场,由此迈出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高仁林针对残疾人的生理特点,率先实行“一周5天工作制”和“每天7小时工作制”;运用“倒逼成本法”,实施目标定额管理制度,xx一项,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200多万元。高仁林生前欣赏“借科技之梯上高楼”这句话,他带领质量小组,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sjlx}的{zj0}配方比例,使绿色氖灯的xx率从8%提高到80%。
在高仁林身上,现代企业家的魅力和传统美德得到融合。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的今天,这种融合体现了他的人格“深度”。
1989年,跑遍大陆找合作伙伴的台商黄炳源{dy}次到灯泡厂,高仁林实话实说,捧出了厂里的全部账册,黄先生为他的真诚所信服。一次,黄先生等来厂洽谈追加投资事宜,谈判从早上8时持续到中午12时以后,高仁林招待两位台商的是一人一碗肉丝面。
高仁林的“抠”是为企业,他常说,一只氖灯有的利润仅有几分钱,甚至几厘钱,企业的财富是职工一分一厘抠出来的,要用在刀刃上,用在企业的发展上。
“诚实和节俭”———被一些人看作落伍“陋习”的品质,打动了黄先生,他说,把资金和企业交给高厂长管理,我很放心。
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高仁林去世的噩耗传到台湾,黄先生于正月初四携夫人、子女赶到扬州吊唁,在祭文中,黄先生写道:“您我合作迈入第14年,从没有收到我的一份礼或一根烟,到现在您家住哪里,我仍一无所知……而今您突然不告而一世永别,苍天何其不忍,我心岂只伤痛……”
“送人花手留xx”。高仁林使一个企业的资产扩大了一千多倍,也为别人的人生带来亮色,生命厚度在“给予”中增值。
儿时的一次高烧使蒋惠落下终身残疾,进灯泡厂后,高厂长让她流过三回泪。她说,这么多年,自信仿佛从生命中消失了,如今,是高厂长放回她手心———
{dy}次流泪在1987年,在高厂长的鼓励下,热爱文学的蒋惠和另一位残疾女工在市里举办的“理想之歌”朗诵比赛中得了一等奖,高仁林亲自张贴大红喜报,并给她们晋升一级工资。第二次流泪是第二年,蒋惠脊椎严重侧弯,高仁林请教好几家医院的专家,并专门送她到南京医院配钢丝背心,临走前,塞了500元在她手里。第三次是得知高厂长去世的噩耗,为等高厂长的灵车,蒋惠在寒风中站立了三个小时,泪水干了又流,这一次,高厂长永远看不到了……
蒋惠只是厂里100多名残疾职工的一个缩影,他们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与高厂长不一般的“私交”:带头捐款为退休会计庄爱菊垫付医疗费;亲自陪残疾女工顾素萍到市房改办xx购买安居房……
高仁林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在1996年,他冷静地问:“还剩多少时日?”接下来的日子里,职工们看到一个更加不知疲倦的高厂长,只有他的妻子知道,由于经常用手揉摩胸口,他的羊毛衫这个部位磨出了一个窟窿。他像一个刚毅的战士,在没有倒下的前一秒,都在为生命的火焰燃烧到绚烂的{df}而握紧刀枪。生命xxx,高仁林乐观地说,我要和死神赛跑———
先哲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长度,而是用深度来衡量的。高仁林用一生向人们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有限的生命,若能{yj}地寄托在别人的记忆中,就能在无数次的延长中获得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