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化,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用来指导农事活动,养生保健。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很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dy}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yt}。 .. 01、立春:地球公转 315°公历在2月3——5日 气候变化:经过漫长的冬天,气温开始转暖,立春以后,白昼长了,太阳暖了。“四立”的{dy}个是立春,从气候上说,一是东风频吹送暖;二是大地开始解冻;三是河冰开始融化,鱼儿游出水面。自然界开始复苏,象征着新的一个年轮开始。 农业生产:立春时节春打播种,春播备耕机不可失,一年之计决定在春。 民间风俗:立春亦称“打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有众多民俗,如迎春庆贺祭典,有打春的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中医养生: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xx,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进入春发的精神养生方面,力戒暴怒,忌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 02、雨水:地球公转 330°公历在2月18——20日 气候变化:表示降水日子开始,雨量逐日增多。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此节气一是自然界的水獭开始捕鱼了;二是天上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三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业生产:雨水春雨珍贵如油,顶凌耙耘重防墒流,多积肥料精选良种。 民间风俗:不确定。 中医养生:中医认为肝主xx,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入春后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春季养脾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其次,注意健脾利湿。清利湿邪,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导致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春季要多“捂”注意保暖,千万不能过早减少衣物。 .. 03、惊蛰:地球公转 345°公历在3月5——7日 气候变化:开始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此节气一是桃花红、李花白,发芽开花的时节到了;二是黄莺鸣叫、燕飞来,农村地区进入了春耕时节;三是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出来活动了,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的复苏现象的一个节气,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风调雨顺,主好年景。 农业生产:惊蛰天渐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出现,耕地耙耘早种春麦。 民间风俗: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昆虫。在这个时节我国民间常用一些xxx植物来通过熏蒸消灭毒虫等病害。 中医养生: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 04、春分:地球公转0°公历在3月20——21日 气候变化:春分一到,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农村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表现为一是春分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二是下雨时天空常打雷并闪电;三是闪电对自然界或人类生活可能带来灾难,因此生活中防雷电非常重要。 农业生产:春分风多雨水偏少,土地解冻初起春潮,稻田多翻冬麦勤浇。 民间风俗:春分这{yt}世界各地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怎会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这{yt}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虽然说法颇多,但其中的科学道理真不少。由于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游戏。 中医养生: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也是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xx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常见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压、月经失调、及过敏性疾病等。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zj0}效果。 .. 05、清明:地球公转15°公历在4月4——6日 气候变化:清明以后天气多转晴朗,空气清新明洁,气温逐渐转暖,草木繁茂。表现一是梧桐树开始荣华;二是田里老鼠活动多现;三是天空出现稀有美丽的彩虹。 农业生产:清明春始草木青青,种瓜点豆植树造林,水稻育秧选好种粮。 民间风俗:祭祖扫墓,这个习俗早在西周时代就十分重视。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中医养生: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也是人体血液正处于旺盛时期,在此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zj0}效果。 .. 06、谷雨:地球公转30°公历在4月19——21日 气候变化:谷雨开始雨水增多,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此时一是水草开始生长;二是各种鸟类开始鸣春,大有“春眠不觉晓,处处是谛鸟”的景象;三是南方地区养蚕的时间。 农业生产:谷雨后雪断霜未断,杂粮果园播种莫迟,家燕归来苗圃枝接。 民间风俗:品新茶。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由于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大都的茶客通常更追捧谷雨茶。 中医养生: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加大,因此是神xx的发病期,如肋间神xx、坐骨神xx、三叉神xx等。由于天气转温,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zh1}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胃的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但是,此时进补不能像冬天那样,应适当食用一些xxxx功效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体质,还可为安度盛夏打下基础。 .. 07、立夏:地球公转45°公历在5月5——7日 气候变化:“四立”的第二个是立夏,此时的季节变化一是田野的昆虫活跃,河田蛙虫齐鸣;二是地下蚯蚓纷纷爬上地面松土;三是早播的农植物开始开花结果。 农业生产:立夏麦苗节节高长,平田整地中耕除草,秋收丰收管理重要。 民间风俗:立夏当日,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也有吃咸蛋的习俗。 中医养生: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 08、小满:地球公转60°公历在5月20——22日 气候变化:小满节气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的变化一是苦菜(野菜)已经枝叶繁茂;二是喜好阴湿的一些草类植物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开始枯死;三是田里的麦子开始成熟。 农业生产:小满温和春意也浓,庄家防治虫害蚜蝇,稻田追肥分孽冷风。 民间风俗:“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野生苦菜是人类生存最早食用的食物之一。《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为了追思人类起源生存的艰苦与忆苦思甜教育,有一些团体往往在这个时节展开品尝野菜糠粮的纪念活动。 中医养生: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多发“风疹”疾病。《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曰:“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风疹”的病因病机一是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是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是因各人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因此必须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xx。 … 09、芒种:地球公转75°公历在6月5——7日 气候变化:这个节气是麦子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最忙的阶段,以后江南地区多雨水进入梅雨季节空气闷湿。这节气中一是农地里的螳螂破壳生出,对庄家害虫带来治理;二是一些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三是芒种代表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农业生产:芒种雨少气温升高,玉米间苗荞麦抢种,稻田中耕除草灭虫。 民间风俗:不确定 中医养生:春夏季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增加纤维素维生素的供给,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迎接夏天的到来。 … 10、夏至:地球公转90°公历在6月21日——22日 气候变化:“至”意为极、夏至这天在我国白昼最长的{yt},夏至以后我国江南也是梅雨季节,阴雨连连。此时一是珍贵动物鹿角品质{zh0}的解割季节;二是自然界报夏的蜩蝉开始鸣叫;三是中药植物半夏生长盛旺的时候。 农业生产:夏至气象冰雹可见,田间管理拔杂去劣,追浇勤锄防虫抗旱。 民间风俗: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yt},百姓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中医养生:古人认为夏季的养生也很重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心静自然凉,这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因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xx疲劳,xxxx,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 11、小暑:地球公转105°公历在7月6——8日 气候变化:小暑节气还未达最热,但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小暑节气一是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二是气候开始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爬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三是野外的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飞翔。 农业生产:小暑以后三伏天到,龙口夺食时间紧迫,玉米丰靠中耕培土。 民间风俗:小暑后在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还有的地区有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预防苦夏。 中医养生:小暑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 12、大暑:地球公转120°公历在7月22——24日 气候变化: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多旱涝灾害出现,往往暴热连续持久。此时一是夏夜的田野萤火虫增多;二是天气开始变得更加闷热,土地也泛潮湿;三是时常有大雷雨出现,这大雨使得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农业生产:大暑大热暴风雨增,复种防洪护秧降温,勤测预报抗旱防涝。 民间风俗:防暑降温啃西瓜大赛。 中医养生:由于气候进入酷暑,防暑降温对人们生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民间常食用一些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等食品煲成的消暑汤或粥,多吃水果如西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另外,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