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中国钛工业
2000年至2008年,在世界经济强劲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中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钛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钛产业规模大幅提高
  2000年,中国钛工业的规模很小,海绵钛的年产能仅2800t/a,
  钛锭的产能不超过10000t/a。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海绵钛的产能已达到71000t/a,钛锭的产能已达到69200t/a。宝钛集团、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中国钛锭及钛加工材生产的骨干企业,它们均装备有8吨及其以上的大型真空自耗电弧炉、大型混料布料系统,其钛锭产能已占全国总产能的54.9%。
  2000年至2008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增幅大幅回落。积多年的快速发展,至2008年中国海绵钛的产量已居世界{dy}位,钛加工材的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1.4%。
  钛及钛加工材进出口呈增长状态
  2004年以来,中国海绵钛的进口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出口量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中国海绵钛转变为出超状态。
  2004年以来,中国钛加工材进口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于2008年达到6387吨,出口一直呈增加的状态,于2008年达到8570吨,2007年中国钛加工材转变为出超状态。
  总体来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出口量所占生产总量的比例不高,净出口量所占生产总量的比率更低,中国钛工业还是一个内需型企业。
  需求推动了中国钛工业的崛起
  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内在的、决定性因素。新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钛工业的崛起;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进入衰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放慢,钛的需求呈明显的回落状态。
  中国钛工业的巨大进步和不足
  除上述可用数据描述的巨大进步之外,中国钛工业的进步和不足还可概括为:
  1)、中国已经具有了宝钛集团和遵义钛业这样的{sjj}大厂。前者的钛锭产能为20000吨/年,后者的海绵钛产能已达14000吨/年,新建的20000吨/年产能也已基本建成;
  2)、海绵钛品级和钛加工材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海绵钛的优级品率(0级和1级产品)已从30%左右提高到70%以上;
  3)、建成了先进的钛合金锭的混料布料系统,TC4薄板生产线,钛复合板生产线,钛及其合金宽板生产线,Φ3.0m环轧件生产线,等温模锻生产线,钛及其合金棒材连轧生产线,钛精密铸造等生产线。
  4)、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温钛合金、高强钛合金、阻燃钛合金、低温钛合金、船用钛合金、生物钛合金、耐蚀钛合金等钛合金体系;
  5)、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产学研结合的钛及其合金生产、应用、研究结构;
  6)、中小企业已成为钛工业的一支生力军;
  7)、中国钛工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还缺乏有机的结合,市场波动大,对企业的冲击太大;
  8)、中国钛工业的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中低端产品生产量大,xx产品生产量小,产品品种尚有重大缺项,如中国暂时还不能生产钛带、钛及其合金大直径挤压管及型材等。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产钛用钛大国。
  金融危机对中国钛工业的冲击
  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通货紧缩加剧,金融危机传导到实体经济,原材料的需求锐减,世界经济发展明显减速,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中国钛工业则全面进入调整期。
  生产剧烈减速
  从2008年全年看,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的产量仍有上升,但用半年的数据来分析2008年的生产状况的话,我们就会发现,2008年下半年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双双下降,其中海绵钛下降24.5%,钛加工材下降3.2%。事实上,海绵钛和钛加工材生产下降主要发生在2008年的四季度,至2008年年底时,中国海绵钛的开工率估计仅为20%。
  价格跌入谷底
  钛需求的锐减和中国钛工业产能的扩大在2008年下半年造成了钛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2008年6月一级海绵钛的价格为10万元/吨,2008年12月到2009年1月跌入谷底为4.7万元/吨,至今(2009年6月)仍在低位徘徊。
  钛材也有类似的价格走势。以TA2、3.0mm厚钛板为例,2008年6月价格为18~20万元/吨,2008年底降为15万元/吨,目前大约为不足10万元/吨t。
  企业进入调整期
  在需求疲软、价格下降的压力下,中国钛企业进入了调整期。部分中小企业(海绵钛和钛加工材)停产,大部分企业减产,在建项目大都处于缓建状态,放慢速度,观察市场。
  钛行业反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尽管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国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因此,当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扩展到实体经济的时候,当世界经济发展明显放缓的时候,2008年11月,中国政府率先出台了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等措施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5月,中国政府又通过并发布了包括有色金属工业在内的xx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其中有色金属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了12条具体政策措施(如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建立国家收储机制,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完善企业重组政策,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问责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以促进有色金属工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钛工业也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
  首先是国家尽快落实和启动了“钛冶炼及加工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年产3万吨钛材及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两项支撑计划项目。
  其次是国家在行业协会的建议下,建立和完善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储备计划。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上半年,国家约储备钛锭10000吨,既保证了国家储备的经济合理性,又保证了中国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三是国家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适度调整了钛加工材的出口退税率。所有钛加工材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这将对中国钛加工材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钛产业是一个高技术的先导型的材料产业,各地方政府在当地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给予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如优惠、优先xx,适当地减免地方税收,调低电价,支持上市融资等。这些支持对于困境中的钛企业渡过危机无疑是雪中送炭,也反映出政府和企业共谋发展的一致性和和谐性。
  除政府层面上的支持外,企业本身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抵御危机,如减产,停产,延缓在建项目,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投资方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职工、干部培训等。
  2009年钛工业展望
  2009年将是中国钛工业比较困难的一年,钛制品的需求不足,价格跌入谷底,开工率下降,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延缓了在建项目。
  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机遇期,中国的大飞机计划、嫦娥登月计划、太空站计划、核电发展计划、舰船建造、海洋石油开采,以及中国快速发展的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体育休闲业等都对钛材提出了更高的质和量的要求,中国钛工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钛工业已具备相当的实力,产品质量已有很大的提高,产品价格很低,中国钛制品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的努力下,中国钛工业一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出低谷,更好、更健康地快速发展,中国钛工业前程远大。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的中国钛工业】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