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统筹实施好村级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
讲述人:曾修和
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支书
2月上旬,青白江区姚渡镇要举行姚渡镇新农村文化节。这可是镇上今年的迎春重头活动。这两天芦稿村支书曾修和正盘算着怎么把镇上的文化节弄到芦稿村来举办。对这件事他可是底气十足:“要说咱村里刚刚修好的文化广场,在全区可都是数一数二的。”
过去没场地 搞活动怕出事故
这事要是搁在以前,老曾可是想都不敢想。
曾修和把记者领到村口,指着村卫生站门前的石头柱子说:“以前我们搞文化活动,就两根柱子中间(只有3米左右宽)拉横幅,舞台也就‘巴掌’大。大家伙自带板凳在村口的大马路上看节目,坐不下的村民就只能站到更远处的田坝头看了。”老曾说,每次村里搞活动他都提心吊胆的,怕出安全事故。“本来这就是进出村的必经之道,为了老百姓的安全,我们要专门拉上警戒线,引导车辆慢行,还要随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活动也不敢宣传,怕来的老百姓太多,发生拥挤现象。“每次活动只能有两三百人,这相对于全村3000多人来说,确实太少了。”
两个多月 文化广场基本完工
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给芦稿这样的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按照有关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划拨给每个村(社区)的改革专项资金不少于20万元。由于人口多、幅员广,芦稿村每年将得到30万元的专项资金。
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一些老百姓最期盼的问题,特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都市又出台了“村级自治组织可利用专项资金向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融资xx”的政策。去年9月下旬,芦稿村成为了全市{dy}个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金融签约项目,获批xx114万元,用于议事会决定的文化广场、水利设施和村组道路等项目。
自去年11月资金到账至现在,短短两个多月,村文化广场已经基本完成了施工工程。“我以前当过文化站长,这个广场基本上是我设计的。”曾修和兴致勃勃地领着记者参观新的文化广场。沿着台阶下行,中间有8级看台。“你看,看台特别宽,观众中间还专门留有人行过道。最下一级还安装了防护栏杆,免得小孩子掉下去。”
广场中央是标准的篮球场地,前面则是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舞台。舞台后边有更衣室、棋牌室和音乐茶座室;舞台左右两侧是羽毛球场和乒乓球场等。“我们还在广场上放坝坝电影。现在不用再拉幕布了,舞台上那面雪白的墙壁就是屏幕。”现在,文化广场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正在准备安装灯具。“到时候,把绿化搞好,体育、健身器材到位,就更巴适了。”
工程结束后 要提交监督报告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当天,青白江区把“情暖冬日”活动启动仪式放在了芦稿村文化广场。“这个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那天可热闹了,来了100多位‘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和志愿者、义工,他们不仅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还带来了很多礼物。中午,大家还在舞台后面的草地上包饺子,孩子们吃得可香了。”
得知姚渡镇要搞新农村文化节,老曾就开始盘算起来。“我们村有这么好的场地,如果把这个活动承办下来,村里人该多高兴啊。”他找到分管副镇长说了自己的想法,还打起了包票:“要是把文体活动放在我们村搞,这个活动方案就由我来办。不仅把活动组织方案写好,我还可以把活动细则、参加手册都弄好!”看到老曾这么热情,副镇长也感动万分,初步决定文化节当天的文艺汇演安排在镇上,其他文体活动、电影晚会放在芦稿村。“文化广场修好后,村民们可高兴了。还有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节目,稿子都交到我这里来了。”
其实,老曾心里还惦记着一件事:就是修建文化广场的资金用途得报报盘了。“等工程全部结束,村监督小组就要向全村代表大会提交监督报告,每笔钱怎么用都交代清楚。”此次融资修建的其他项目也正在进行中。预计到{zh1}还能节省几万元。“到时候议事会再来决定,可能还要弄点基础设施项目。”本报记者 李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