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1-24 03:25:06 / 个人分类:
1月23日 周六 晴
1月12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dy}个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而专门制订的规划,也是今年国务院{dy}个颁布实施的区域规划。对安徽来说,无异于寒冬中的一股暖流。这个消息前几天注意到,22日上午的发布会才正式公布。这是中部的第四个试验区,也是离长三角最近的中部试验区。我想下一个应该是河南的郑汴带吧。
2008年初,xxx总书记来安徽视察时指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如今,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这个指示的具体化。
安徽的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安徽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扩大与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密切与中西部地区的联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区域合作,争取早日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效应。这是明智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要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这个范围给我两点不解,一是这个示范区把不在长江边上的合肥、巢湖、滁州、宣城也纳入皖江城市带,一般说的皖江城市带指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安庆。二是这个示范区多达59个县,如何运作。武汉城市圈仅33个县。
示范区2008年人口为30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安徽省的45%和66%。
据了解,规划的一大亮点在于赋予安徽在承接产业转移等经济领域拥有“先行先试”的权利,并将安徽定位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明确安徽方面重点发展的四大领域:装备制造业(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原材料产业(冶金、化工、建材);轻纺产业(家用电器、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等);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等);现代服务业。
规划还设定了具体的开发区域,包括铜(陵)池(州)产业组团、宣城产业组团、滁州产业组团、芜(湖)马(鞍山)巢(湖)产业集聚区、合肥产业集聚区、安庆产业集聚区。强调了和长三角接壤城市的规划,以芜湖为例,规划指出要“建成以芜湖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港、安庆为副中心港的多功能、多层次、多类型现代化港口群,基本形成沿江煤炭、建材、矿石、石油、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系统”。
规划为安徽相关产业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到2015年,汽车、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家电、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以汽车产业为例,规划专门对奇瑞和江淮这两家企业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安徽省发改委下属安徽省经济研究院近期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必须加快省内两大骨干汽车企业——奇瑞和江汽的整合,真正形成强强联合和规模效应。”从而建设“江淮车谷”。有记者了解到,长安汽车可能会将旗下某生产基地搬迁至合肥。国家将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规划、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给予皖江城市带优先支持。
规划指出,上缴中央财政的增量部分实行先征后返,重点用于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并且实行示范区地方债券单列。“生产性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dy}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规划给的另一优惠政策。
安徽对与长三角合作建设开发区的积极性非常高,并且主动让步。这一点确实很刺激,也是一种创新。目前,安徽宣城等地已和沪浙一些区域共同设立了开发区,形成了园中园、托管园、共建园等有效合作方式。其中,共建园是目前主流的合作方式,一般由两地政府合作推动共建,双方利益主要通过总部经济和GDP、税收分成两种渠道实现。比如,产业转移到安徽某地,则GDP权重全部纳入当地统计范畴,并不计入输出地GDP总额中。为此,安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对GDP的统计,“允许GDP统计数据在转出地和转入地之间分解”。“飞地”模式既提高了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激发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积极性。上海市委研究室一份调研报告中就指出,“苏北地区、皖江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善、运输成本持续降低,应作为近期合作的重点”。这样的话,安徽基本上实现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无缝隙对接。
让人羡慕。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