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考题是不是为难了学生,弄闷了老师?--天马行空
 

这样的考题是不是为难了学生,弄闷了老师?

 

我们用的是教科版的,期末五年级科xxx有这样的一个题目,你们大伙儿说说是不是“为难了学生,弄闷了老师?”

题目是这样的:科学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找了一些土壤,开始寻找土壤成分的实验。

1我们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说明土壤中有(   )。沉在水底的土壤有分层现象,最上面一层颗粒要(  ),最下面一层颗粒要(   )。

2、我们直接烧土壤,闻到(    )被烧焦的臭味。

3、取土壤液烧,在铁片上有白色斑点,说土壤里有(  )的成分。从上面的实验说明土壤是一种(   )物。

这个题目中的每二、三问,你们认为合适吗?

 

我新课程后就教科学的,这第二问的答案,在改版前教材中是有这样的实验的,但修订后的教材已经把“把土壤放在火上烤”的实验给改掉了。为什么要改掉,我不知道,但这次却出现了xx上,不知出卷者是如何理解修订本的教材的。

 

第三问的答案的实验,改版前的教材也是没有的。不知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要不要学生做这样的实验?教材中不要求做的实验,为什么要出在xx中呢?我不理解。也许,我比较传统,还停留在“教教材”阶段。

 

重温了<课程标准>,关于“土壤”是这样定位的:知道土壤结构。但在“活动建议”里什么“建议”都没有。

 

再去读了教参,教参的“正文”部分对于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要求学生去分析和推测,学生根据自已的经验是能推测出来的,教科书通过资料证实和补充了学生的想法。”教材没有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发现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

 

在教参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条件和时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去发现。腐殖质是动植物    残体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后,又重新合成的黑色和褐色有黏结性的有机体,在土壤中我们不便把它分离出来单独观察,但是查以通过燃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闻到它的气味。方法是把土壤干燥后放在金属片上用酒精灯灼烧。无机盐是溶解在土壤水分中的矿物质,可以用蒸馏水浸泡土壤,然后用滴管取溶液滴在玻片上,待水分蒸发后就可以看到留在玻片上的白斑,这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出卷的,大概依据这儿的要求吧。

 

但这里的前提是“有条件,有时间”。这“有条件、有时间”体现的是个性的,也就是这样的实验“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现在出卷的把个性的要求提升为共性的要求了,合适吗?

 

出卷的,是不是应该需要科学的、客观的理解“新课标”的“上不封顶”?对于上述题目出在“高考xx中那肯定是好题。

郑重声明:资讯 【这样的考题是不是为难了学生,弄闷了老师?--天马行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