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航母情结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 2010-01-24 10:26

  • 2010-01-23 23:14

  • 2010-01-23 22:54

  • 2010-01-23 12:39

  • 2010-01-22 18:03

  • 2010-01-22 17:53

  • 2010-01-22 17:38

  • 2010-01-22 17:06

  • 2010-01-22 01:01

  • 2010-01-21 21:15

  • 2010-01-21 18:56

  • 2010-01-21 18:29

  • 2010-01-21 15:25

  • 2010-01-21 13:55

  • 2010-01-21 11:28

  • 2010-01-21 10:49

  • 2010-01-20 23:34

  • 2010-01-20 23:28

  • 2010-01-20 22:02

  • 2010-01-20 19:06





曾经的航母情结
  我相信很多男性都怀有一股航空母舰情结,就像青春少女怀春一样。自小耳濡目染的电视纪录片画面、玩具,到了心智开化时,可以享受大量的拼装模型和军事杂志,够酷,够威猛。
  曾经年少的我,总是对着《舰船知识》上跟解放军海军相关的照片发愁,人家都是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了,我们怎么还是手操的双23、37mm火炮;驱逐舰、护卫舰上怎么都是清一色的体积笨重、电子系统严重不靠谱的冥河反舰导弹,老大哥的笨家伙已经让埃及、叙利亚海军在跟以色列的海战中付出了战果一边倒的惨重代价;我们的舰载直升机怎么少得可怜;我们怎么没有舰载防空导弹……忧国忧民的我一想到这些对照,就着干着急得焦头烂额。
  时间飞逝,经历了漫长的旅大级驱逐舰、江湖级护卫舰时代,既是审美疲劳持续,又是忧心忡忡不断,所以到了112、113、167舰出来的时候,望着终于告别了二战风格的舰体布局,我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我在2001年开始上舰船知识论坛,一有风吹草动,网友们就说“派167舰去那里钓鱼”,意思是搞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武力威慑。到了两艘现代级驱逐舰的购买,由外媒的传言变成堂而皇之上了《舰船知识》的封面彩照,我激动得简直要晕厥了。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消息传输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本质的飞跃,隐身化、相控阵雷达、垂直导弹发射……作为一个军迷,我见证了各类满天飞的谣言经历时光xx事实,只是我对军事却越发冷淡,我的阅读发生了转向。而今神秘的光环,都聚集在中国制造航母这么一个命题上,九十年代的寒酸日光里,我都不敢想这事,只求能有几艘像样的现代化作战军舰。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航母的意义,远远大于航母本身,冲破岛屿封锁链、走向蓝水、收复台湾、保护南海、再跟日本叫板、跟美帝争夺话语权都是一朝一夕之间的辉耀,航母是救命丸,是图腾。这样的春秋大梦,就如一个人受捧一个鸡蛋想着孵出小鸡重复生蛋孵鸡直至成为上市公司或者托拉斯,结果呢,一不小心把寄托了美丽人生所有希望的鸡蛋摔坏了。
  我曾经重口味,故钟情于苏联的武器,它们弥漫着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哪件武器不是气势汹汹、声势夺人,而且种类繁多,这多刺激。反观西方国家,大力强调标准化、通用化,一眼望过去,实在简洁明了,清汤寡水。其实这正是从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思路体现了两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苏联军工产业清一色的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人人要有口饭吃,所以军方一提出某项武器研制计划,对于接下任务的企业都必须兼顾到其生产效益,所以都会采用它们的成果;以美国为例,则是市场经济下几家公司互相竞标,{zh1}一家获胜,赢家通吃。
  同时,对于苏联,还有一个领导意志高高在上,老大哥说一就是一,否则送你进古拉格,斯大林偏爱大舰巨炮,但统治不逢时,苏德战场的严峻环境下只能集中资源优先生产最急需的陆空军装备,无法制造对当时战场作用不大的海军装备,战列舰计划也就因此泡汤了,靠着沙俄时代的几艘破旧战列舰撑到了把国旗插上国会大厦的那一刻。赫鲁晓夫钟情于核武器,所以优先发展核战略火箭军,在此旨意之下,海军的发展重点便是反舰导弹的研制,而舰船的研制反倒成为了一种副产品,专门用来搭载新研制出来的导弹。整个冷战时期,苏联一直是层出不穷的反舰导弹,外加一个庸俗的搭载、发射平台,由于厂家众多,大量的型号之间,更多是全新设计的,不像美国那样,可以将“捕鲸叉”这款导弹从七十年代一直列装到现在,期间虽是经历多次改进。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尝到了航母的甜头,所以战后的海军路线是以发展巨型航母为核心的航母编队为主。苏联则处心积虑思索着击沉对方的舰队主心骨——航母。对于性能各异、各有千秋的反舰导弹,需要针对每一款导弹制定应对之策,尤其是百弹齐发,从飞机、舰艇、潜艇三位一体呼啸而来时,这确实是美国的噩梦。尽管因为电子技术落后而使得苏联的导弹体积巨大臃肿,但装药量也相应提高了,偌大的航母挨上一枚就要被翻个底朝天。
  1962年,经历了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因为开往古巴的运输船队缺乏远洋大型作战舰船的护航,而被美国在海上凌辱了一番。于是老大哥决意要发展远洋军事力量,那么造航母吧。之前赫鲁晓夫的观念是认为航母乃海上的浮动棺材,如此巨大的目标在导弹时代成为人家的活靶子,谁料自己领导下大力发展起来的核潜艇们,面临美军对已货船的登船检查和拦截时,根本不敢也无法发挥出作用。
  1964年下水的两艘莫斯科级直升飞机母舰,还是遵从了赫鲁晓夫的导弹加潜艇路线,它们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战略核潜艇不受美国的攻击性核潜艇的威胁,说到底造船是为了潜艇,造潜艇是为了潜艇上的战略导弹。
  七十年xx始陆续下水、服役的基辅级航母,其实是一种将航母和巡洋舰嫁接起来的怪胎,它们只能搭载直升飞机和垂直起降飞机,除此之外配备了一以贯之的超强火力,对舰、防空、反潜样样俱全,意图借助航母发射反舰导弹摧毁敌方航母,还是跟巨炮时代的战列舰对决一个思路。卖到中国作为娱乐场所的“明斯克”号,便是此中一员。
  1991年服役的新型航母才算是圆了苏联的航母梦,此时的政治格局,已经是风云变幻,柏林墙早已倒塌,东欧国家纷纷制度转型,经历“苏联”号、“克里姆林宫”号、“勃列日涅夫”号和“第比利斯”号,该舰{zh1}被定名为“库兹涅佐夫”号,就像一个高度政治化国家里一条街、一个广场的命名都是足以上升到政治高度的重大问题。作为沙皇时代的海军名将,库兹涅佐夫的命名,可以看成是俄罗斯当局对政权合法性传承的一次重新定位,告别极权走向宪政,告别革命走向沙皇。看看苏联对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惟一四艘镇山之宝战列舰是怎样重新命名的,“十月革命”号、“巴黎公社”号、“马拉”号、“伏龙芝”号,意识形态上是多么的旗帜鲜明,与旧时代彻底割裂的姿态。
  解体后的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红海军的大部分衣钵,但无以例外,它需要为往昔饮鸩止渴的国家政策付出代价,举国重工业体制,跟美国的军备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拖垮了苏联,当然主要原因是制度的优胜劣汰。经济的低迷导致军费短缺,于是舰船缺乏保养并且无法得到充足的燃油而启动出航,连天桅杆静静地在荒芜的军港内生锈腐烂,“库兹涅佐夫”号还算幸运,有限的资金首要用于保障最主力军舰的运作。
  军事装备的命运,也是管窥一个国家政治运作的窗口,在科研领域坚持政治至上,最xx的例子除了众所周知的苏联遗传学劫难外,苏联拒不接受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固执坚守已经发展到瓶颈的电子管技术,导致了电子设备的体积大于同类型的西方设备,所以大部分舰载导弹都大得吓人。面面俱到的攻击思路,也是趋于乌托邦xx社会目的的一种折射,各种武器一股脑儿往船上装设,挤压了士兵们的居住、活动空间,而苏联整个社会也是以压榨轻工业、副食品生产来全力以赴供应军工为主的重工业,贫瘠的物质享受被宣扬成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海军发展的思路更大程度上受着{zg}领导人的好恶左右,庞大僵硬的官僚制扼杀了许多的创新理念,苏联武器研制的一大特色便是零件整合能力优秀,但只能对既有的单体资源做做排列组合,无法建筑全新的结构。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托克维尔写下了《论美国的民主》,他目光深远地意识到:“美国人在与自然为他们设置的障碍进行斗争,俄国人在与人进行搏斗。一个在与荒野和野蛮战斗,另一个在与全副武装的文明作战。因此,美国人的征服是用劳动者的犁进行的,而俄国人的征服则是靠士兵的剑进行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人以个人利益为动力,任凭个人去发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而不予以限制。
  而为此目的,俄国人差不多把社会的一切权力都集中于一人之手。
  前者以自由为主要的行动手段,后者以奴役为主要的行动手段。
  他们的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然而,其中的每一民族都好像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yt}要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
  到了1989年,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zh1}之人》一书里提出,自此之后,“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作为社会进步的常识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不论人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何种形态,这一人类理念的实现是不可更改的。
  福山的话,连同柏林墙的断壁残垣,为冷战的结束拉上了帷幕,也为托克维尔的预言成真打上一个回车键,暂时告一段落了。
  在阅读中获得启蒙后,我现在面对着航母,xx失却了热情,我关注一个国家的输出价值观,甚于它所制造出来的冰冷xx武器。现代化的国际社会,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国家的强大,正是在于它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自由、是否幸福。
  
  成稿于10-01-15
  
 

 


  供《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2010年1月23日,编辑让我联系思明洲约稿,我才发现自己也可以写军事类文章,多了一条生路,且是重操旧业了。我在想,目前国内媒体的军事评论者里面,基本上是宋晓军、阮次山、张哈夫那样的脑残为主,缺乏自由派的写作者,我也许能乘虚而入,多挣钱给老婆买东西。
  有一处明显的常识性错误,库兹涅佐夫不是沙俄时代的海军将领,而是苏维埃时代的,很不幸,他作为一个成就{zy1}的职业军人,{zh1}死于斯大林之手。日后须仔细核对把关,特此向编辑们和读者道歉。





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

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郑重声明:资讯 【曾经的航母情结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