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技术新知_合成革之家[PVCHOME.COM ...

前言 皮革产品分为xx革和人造合成革,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皮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实行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恢复生态的措施,使得皮革工业产量在逐渐下降,人造合成革正被逐步用来替代xx革的一部分,因此,为弥补xx皮革的不足及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人造合成革工业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造合成革是在底布涂覆树脂或浸渍聚氨酯树脂再经过后整理而制成,革基布的性能直接影响了人造合成革的特性,因此,革基布的生产技术、设备及质量水平是人造合成革行业得以良好持续发展的基础。 1、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分类 可以用做人造合成革基布的织物主要有机织布、针织布、非织造布和复合织物四大类 1)、机织布 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经、纬纱相互交织而制成,可分为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和起毛织物四大类。机织布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有纯棉、涤棉及涤粘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在聚氨酯人造革加工中用量{zd0},主要用于鞋革、装饰用革、服装革及箱包革等。 2)、针织布 指用针把单根(或一组)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串套而成的织物,可分为经编针织物和纬编针织物两大类。针织布所使用的原料多采用棉、粘胶、涤纶及锦纶长丝,具有很好的伸长率、弹性、柔软性和保持制品形状的能力,抗多次弯曲变形能力好,因此,常用在人造合成革基布中,主要用于柔软和有宽松感的衣料革,手套、鞋里、汽车坐垫和沙发包皮等。 3)、非织造布 用于人造合成革基布的非织造布生产方法主要有针刺和水刺两种方法: (1)针刺法 是将短纤维混合、开松、梳理后,通过机械或气流成网装置,制成一定厚度且均匀的纤网,再经过预针刺和主针刺机,使纤网达到一定的针刺密度,形成具有一定强度、伸长和厚度的非织造布。 (2)水刺法 有短纤水刺法和长丝水刺法两种,短纤水刺法是采用高压水流对经过混合、开松、梳理、成网加工的短纤网进行激射,使纤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和紧密抱合在一起而制成。长丝水刺法是以聚合物切片为原料,经熔融纺丝和分丝铺网后形成均匀的长丝纤网,然后经过水刺加固而制成,长丝水刺非织造布比短纤水刺非织造布有更高的强度和拉伸性能。 4)复合织物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各异的非织造布或非织造布与有纺织物之间通过化学、热或机械的方式复合在一起制成,由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复合产品集多种材料优良性能于一体,通过不同材料性能的互补作用,使最终产品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用做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复合织物一般采用热熔复合、粘合剂复合及水力缠结复合等技术,其中水力复合技术系采用高压水刺的方法将基材中的纤维打乱,使不同层材料中的纤维互相交缠、穿插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该方法所生产的产品手感柔软、风格好,产品性能优异,生产过程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是当前非织造布领域一种正在崛起的复合技术。 2、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发展及生产现状 1)、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发展 将织物做底布,在其表面进行再加工技术从14世纪就开始了,先是涂亚麻油布,用氧化聚合成膜法制作防水布、帐篷等,然后利用动物胶、xx橡胶等xx物质作为涂层剂制作的产品也不断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革基布产生于1921年,当时的人造革雏形是通过在底布上涂覆硝酸纤维素溶液而得到的硝化纤维漆布制成,随后革基布也与人造合成革的生产和研究工作一样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最开始是机织布、帆布、针织布到起毛布,所采用的原料从xxx的棉纤维也扩大到了合成纤维,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xx皮革基板是由普通纤维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粗细的微细胶原纤维在三维方向上相互交络而成,要做到仿xx效果好,基布必须具有类似于xx皮革的这种三维网状结构,但是机织布和针织布等织物不具备这样结构,因此,随着非织造布的出现,这种不用纺织和针织的方法而直接采用xx或化学纤维制成的具有三维立体交缠结构的非织造布被应用做革基布,并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但是,早期生产的非织造布基布所使用的纤维是常规纤维,细度在1.5D~6D范围内,产品的柔软度和弹性较差,表观密度和纤维的比表面积不够高,因而使制成的人造合成革仿真效果并不理想。 超细纤维具有柔软的手感、巨大的表面积和强烈的吸水特性,尤其是它的细度非常接近于xx革基板的束状超细胶原纤维,用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制成的合成革几乎具有xx皮革的一切特性和优点,并在机械强度、耐化学性能、吸排湿性、质量均一性、保型性、自动化剪裁加工适应性等方面更优于xx皮革,因此,超细纤维是人造合成革基布的理想原料。 非织造布基布中采用的超细纤维主要有分裂型超细纤维和海岛型超细纤维。采用海岛型超细纤维时一般以针刺法加工非织造布,然后经过后整理以溶去纤维中的海部分而成;采用分裂型超细纤维时以水刺法加工非织造布为主,利用高压水刺的能量冲击纤维,使其分裂成超细纤维。两种方法各有特色,但以水刺法生产的产品流程较短,产品成本相对要低一些。至此,利用现有的技术已经能够生产出具有良好手感风格的仿xx基布。 2)、人造合成革基布的生产现状 我国人造合成革工业从七十年xx始发展,经过近20年的建设,特别是最近几年高速度的发展,使该行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据统计,全国生产人造合成革的企业有上千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5亿平方米,这些企业对人造合成革基布的需求量很大,有资料表明,1999年我国人造合成革行业对革基布的使用量约为15万吨,到2001年革基布的消费量则达到了20万吨左右,预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为25万吨,毫无疑问,巨大的革基布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 但从我国人造合成革行业目前的生产情况看,中低档人造合成革产品居多,市场要求的xx人造合成革产品仍需要进口,这一点可以从我国人造合成革的进出口量中看出:如2000年中国进口人造合成革为15.43万吨,价值5.44亿美元,2001年进口人造合成革11.3万吨,价值3.1亿美元,进出口情况表明:PU革进口量同比增长0.91%,进口额同比增长20.53%;PVC革进口量同比负增长12.41%,出口量增长4.46%,进口额同比负增长7.57%,出口额同比负增长7.11%[8]。说明PU革进口数量增长不大,而相对应的进口额增幅却很大,xx人造合成革的进口继续增加,低档PVC进口量和进口额均下降,出口量增加,而出口额下降。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现今我国的人造合成革工业是以中低档产品占主导地位,xx革产品需要进口,而且进口量每年呈递增的趋势。 革基布作为人造合成革的主要支撑材料,它的性能好坏是影响人造合成革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从我国人造合成革的进出口和革基布的生产情况来看,并没有给人造合成革行业提供理想的产品:国内企业目前生产的革基布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所生产的革基布主要为机织布,占基布总量的70%,针织布基布占有23%的份额,非织造布基布所占比例很少,仅为7%左右。非织造布的生产方法是以针刺法为主,所得最终产品有比较明显的针孔,手感差,纤维损伤严重,并在生产过程中有断针的危险。用水力缠结方法生产的非织造布基布手感好,表面密度和外观平整度好,对纤维损伤小,但目前国内水刺非织造布所占有的比例较少,仅为非织造布基布总量的15%左右,且所用原料以常规涤纶纤维为主,没有使用差别化纤维,其中水刺非织造布中2/3以上是PVC革基布,不到1/3是PU革基布,因而,生产的非织造布基布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仿真性不好。 最近国内也有企业研制生产超细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但存在强力差、撕强低及开纤度不好等技术问题,至于将非织造布和有纺织物复合在一起制作xx人造合成革基布国内还没有能力生产,因此,我国的人造合成革基布并不能很好满足人造合成革生产商对高质量革基布的需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国外生产的合成革基布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产品主要以非织造布为主,且所用原料多选用超细纤维,在这方面日本一些公司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自己的技术诀窍,如日本的东丽、可乐丽、旭化成和帝人等公司,在2000年日本所生产的超细纤维人造麂皮产量为1661.9万平方米,几乎占世界超细纤维人造麂皮总产量的一半,凭借在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日本已经在世界超细纤维人造合成革市场上占据了{lx1}地位。国外对于复合材料类的合成革基布也有生产,复合加工的方法有浸渍粘合法和水刺法,复合织物用做革基布具有非常好的手感风格、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高、弹性好等优点,是xx合成革产品的理想材料。 3、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发展趋势 从非织造布的加工设备及其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革基布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1)、超细纤维非织造布 :以超细纤维为原料,用水力缠结的工艺技术加固而制成的高撕强、高强力、xx真性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革基布这种产品目前市场上有销售,但还要在原料的合理选用和对生产工艺技术做改进等方面继续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超细纤维的开纤度,增加纤维的细度和比表面积,使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经、纬向强力基本接近一致; 2)、复合织物:复合织物兼具了非织造布和有纺织物的优点,综合性能好,是革基布生产商看好并努力研制其生产技术的又一xx人造合成革基布产品。下一步要进行的研究工作是对复合织物的单组分材料之——非织造布的原料组成和加工方法进行改进以及对复合加工的技术进行改善,在提高复合织物风格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复合织物产品的生产成本,扩大其在人造合成革领域的应用; 3)、功能性非织造布:在努力研制开发超细纤维非织造布革基布和复合织物革基布的同时,赋予人造合成革基布新的功能,如具有防水、透湿、xx防臭等功能的革基布也是急待开发的一类新产品使革基布具有一定的功能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1)采用差别化纤维,如xx纤维、调温纤维、异型截面纤维及进行过表面改性的纤维,可以改善最终人造合成革产品的xx性、抗寒保暖性、透气性和耐磨性等,而且所具有的这些特定功能是{yj}不变的; (2)采用后整理的方法赋予革基布特定的功能,如xx防臭整理、防水透气整理、仿皮革味整理、香味整理等,选用的整理剂有两种类型: l 一般性整理剂,这种整理方法成本较低,经过整理的革基布可以具有多种功能,但功能持久性不好,不耐洗涤,即使在不洗涤的情况下整理剂也会在短时间内挥发掉,使革基布丧失功能性; l 含有微胶囊的整理剂,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使之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微小粒子即微胶囊的直径在2mm—2000mm范围内,由于在形成微胶囊时,囊心被包覆而与外界环境隔离,使其本身性质能毫无影响地被保留下来,不受外界的湿度、氧气、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而在适当条件下,壁材被破坏时又能将囊心释放出来,因而使用期长久。采用含有微胶囊整理剂的整理工艺简单,在一般的整理设备上就可以应用,其成本虽然比一般整理剂的成本高,但功能持久性好,如一些材料经过含有香味微胶囊整理以后,其留香性可以保持三年或三年以上。 以上两种赋予革基布功能性的方法中,笔者认为,采用差别化纤维可以使革基布具有{yj}的功能性,但生产成本高,影响了其普及应用;对革基布进行后整理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成本低的加工方法。为了排除一般性整理剂整理效果持久性差的缺陷,应该采用含有微胶囊的整理剂。对于人造合成革这类耐用品,在制成服装、鞋或箱包后,使用时间一般为1~5年,就要更换新款式,而经过微胶囊技术整理以后,革基布功能的持久期限xx能够保持在1~5年这个时间段内,因而包含有微胶囊的整理技术是革基布获得功能性的一种较理想的加工手段。 4、结语 革基布在我国的人造合成革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国内生产的革基布还远远不能满足人造合成革工业的要求,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及原料的选用上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以后的新环境,参与国际竞争,国内的革基布生产企业要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装备技术水平,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来源:有关于无纺布的事业)

郑重声明:资讯 【人造合成革基布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技术新知_合成革之家[PVCHOME.COM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