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钳工手册(下)_绿水青洲_百度空间

在检查垂直度时,要注意角尺从上向下移动的速度,压力不要太大,否则易造成尺座的测量面离开工件基准面,仅根据被测表面的透光情况就认为垂直正确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正确的垂直度。
在接近加工要求时的误差修整,要全面考虑逐步进行,不要过急,以免造成平面的塌角、不平现象。
3.外六角形体锉削外六角形体的加工方法是先加工基准面,然后加工平行面,再依次加工角度面。
六角形体各表面的加工步骤,原则上是先加工基准面,然后加工平行面,再依次加工角度面。但为了能同时保证其对边尺寸、120°内角及边长相等的要求,各面的锉削步骤是,一般先加工好一对对称平面,然后从一个面的相邻两边依次加工其它两个面,使加工好的后一个面均与选定的基准面相接。为保证六角形体的内角和边长相等,在锉削第三、四面时,除了用角度量具进行角度测量控制外,还需采用边长卡板进行边长相等的测量控制。为便于掌握加工各面时的粗锉余量情况,加工前可在加工面两端按划线位置用锉刀倒出加工余量的倒角。
在加工时要防止片面性。不要为了取得平面度精度而影响了尺寸公差和角度精度,为了锉正角度而忽略了平面度和平行度,或为了减小表面粗糙度而忽略了其他。总之在加工时要顾及达到全面精度要求。
4.锉削曲面(1)曲面锉削的应用常用于配键、机械于难加工的曲面和增加工件的外形美观。
曲面锉削常用于以下场合:配键;机械加工较为困难的曲面件,如凹凸曲面模具、曲面样板以及凸轮轮廓曲面等的加工和修整;增加工件的外形美观。
(2)曲面的锉削方法曲面由各种不同的曲线形面所组成。最基本的曲面是单一的外圆弧面和内圆弧面。掌握内外圆弧面的锉削方法和技能,是掌握各种曲面锉削的基础。
①锉削外圆弧面的方法锉削外圆弧面所用的锉刀都为板锤。锉削时锉刀要同时完成两个运动:前进运动和转动。即锉刀在作前进运动的同时还应绕工件圆弧中心的作转动。
锉削外圆弧面的方法有两种:
?用摆锉法锉圆弧面顺着圆弧面锉削时,锉刀向前,右手把锉刀柄部往下压,左手把锉刀前端({jd0})向上抬。这种方法能使圆孤面锉削光洁圆滑,不会出现棱边现象。但不易发挥锉削力量,锉削位置不易掌握且效率不高,故适用于精锉圆弧面或加工余量较小的圆弧面。
在顺着圆弧锉时,锉刀上翘下摆的摆动幅度要大,才易于锉圆。
?横着圆弧面锉锉削时,锉刀作直线运动,并不断随圆弧面摆动。这种方法容易发挥锉削力量,能较快地把圆弧外的部分锉成接近圆弧的多边形,锉削效率高且便于按划线均匀挫近弧线,但只能锉成近似圆弧面的多棱形面,故适用于加工余量较大的圆弧面的粗加工。当按圆弧要求锉成多边形后,应再用顺着圆弧锉的方法精锉成形。
②锉削内圆弧面的方法锉削内圆弧面的锉刀可选用圆锉或掏锉(圆弧半径较小时)、半圆锉和方锉(圆弧半径较大时)。锉削时锉刀要同时完成三个运动:前进运动;随圆弧面向左或向右移动(约半个到一个锉刀直径);绕锉刀中心线转动(向顺、逆时针方向转动约90°)。锉内圆弧时,只有同时完成锉刀的三个运动,才能保证锉出的弧面光滑,准确。如果锉刀只作前进运动,即圆锉刀的工作面不作沿工件圆弧曲线和左右的运动,而只作垂直于工件圆弧方向的运动,那么就将圆弧面锉成凹形(深坑);如果锉刀只有前进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锉刀的工作面仍不作沿工件圆弧曲线的运动,那么锉出的圆弧面将成棱形。要得到圆滑的内弧面,锉削时只有将三种运动同时完成,才能使锉刀工件面沿工件的圆弧作锉削运动,把内圆弧面锉好。
5.锉削平面与曲面的过渡面先加工平面,然后加工曲面。
平面与曲面的连接方法,在—般情况下,应先加工平面,然后加工曲面,这样能使曲面与平面的连接比较圆滑;如果先加工曲面后加工平面,则在加工平面时,由于锉刀侧面无依靠而产生左右移动,使已加工曲面损伤,而且很难保证对称的中心面,此外连接处也不易锉得圆滑,或使圆弧面不能与平面很好地相切

(平面与外圆弧面连接时)。圆弧锉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形体误差:圆弧不圆呈多角形,圆弧半径过大或过小;圆弧横向直线度和与基准面的垂直度误差大,不按划线加工造成位置尺寸不正确;表面粗糙度大、纹理不整齐。练习时应注意避免。
6.球面锉削方法锉削圆柱形工件端部的球面时,锉刀要以直向和横向两种曲面锉法结合进行,才能有效地获得要求的球面。

1.钻孔是指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操作。
2.钻削的特点钻削的特点是钻头转速高;摩擦严重、散热困难、热量多、切削温度高;切削量大、排屑困难、易产生振动。钻头的刚性和精度都较差,故钻削加工精度低,一般尺寸精度为IT11~IT10,粗糙度为Ra100~25。3.钻孔设备常用的有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摇臂钻床、手电钻等。
4.钻头(麻花钻)(1)麻花钻头的构造麻花钻由柄部、颈部和工作部分(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组成。麻花钻一般用高速钢W18Cr4V或W9 Cr4V2制成,淬硬后的硬度为HRC62~68。①柄部是钻头的夹持部分,用于装夹定心和传递扭矩动力。
钻头直径小于12mm时,柄部为圆柱形;钻头直径大于12mm时,柄部一般为莫氏锥度。②颈部是工作部分和柄部之间的连接部分。用作钻头磨削时砂轮退刀用,并用来刻印商标和规格号等。
③工作部分包括切削部分和导向部分。
?切削部分切削部分起主要切削作用。它由前、后刀面、横刃、两主切削刃组成。
?导向部分导向部分有两条螺旋形棱边,在切削过程中起导向及减少摩擦的作用。两条对称螺旋槽起排屑和输送切削液作用。在钻头重磨时,导向部分逐渐变为切削部分投入切削工作。
(2)麻花钻头的刃磨①标准麻花钻的刃磨要求两刃长短一致,顶角对称。
?顶角符合要求,通常为118°±2°。?获得准确、合适的后角。通常外缘处的后角为10°~14°。?横刃斜角为50°~55°。?两主切削刃长度以及和钻头轴心线组成的两角要相等。否则在钻孔时都将使钻出的孔扩大或歪斜,同时,由于两主切削刃所受的切削抗力不均衡,造成钻头很快磨损。
?两个主后面要刃磨光滑。②标准麻花钻的刃磨方法?两手握法右手握住钻头的头部,左手握住柄部。
?钻头与砂轮的相对位置钻头轴心线与砂轮圆柱母线在水平面内的夹角等于钻头顶角的一半,被刃磨部分的主切削刃处于水平位置。
?刃磨动作将主切削刃在略高于砂轮水平中心平面处先接触砂轮。右手缓慢地使钻头绕自己的轴线由下向上转动,同时施加适当的刃磨压力,这样可使整个后面都磨到。左手配合右手作缓慢的同步下压运动,刃磨压力逐渐加大,这样就便于磨出后角,其下压的速度及其幅度随要求的后角大小而变,为保证钻头近中心处磨出较大后角,还应作适当的右移运动。刃磨时两手动作的配合要协调、自然。按此不断反复,两后面经常轮换,直至达到刃磨要求。
?钻头冷却钻头刃磨压力不宜过大,并要经常蘸水冷却,防止因过热退火而降低硬度。
③刃磨检验方法钻头的几何角度及两主切削刃的对称等要求,可利用检验样板进行检验。但在刃磨过程中最经常有的还是采用目测的方法。目测检验时,把钻头切削部分向上竖立,两眼平视,由于两主切削刃一前一后会产生视差,往往感到左刃(前刃)高而右刃(后刃)低,所以要旋转180°后反复看几次,如果结果一样,就说明对称了。钻头外缘处的后角要求,可对外缘处靠近刃口部分的后刀面的倾斜情况来进行直接目测。近中心处的后角要求,可通过控制横刃斜角的合理数值来保证。5.划线钻孔的方法(1)钻孔时的工件划线按钻孔的位置尺寸要求,划出孔位的十字中心线,并打上中心冲眼(要求冲眼要小,位置要准),按孔的大小划出孔的圆周线。对钻直径较大的孔,还应划出几个大小不等的检查圆,以便钻孔时检查和借正钻孔位置。当钻孔的位置尺寸要求较高,为了避免敲击中心冲眼时所产生的偏差,也可直接划出以孔中心线为对称中心的几个大小不等的方格,作为钻孔时的检查线。然后将中心冲眼敲大,以便准确落钻定心。

(2)工件的装夹工件钻孔时,要根据工件的不同形体以及钻削力的大小(或钻孔的直径大小)等情况,采用不同的装夹(定位和夹紧)方法,以保证钻孔的质量和安全。常用的基本装夹方法如下:①平正的工件可用平口钳装夹装夹时,应使工件表面与钻头垂直。钻直径大于8mm孔时,必须将平口钳用螺栓、压板固定。用虎钳夹持工件钻通孔时,工件底部应垫上垫铁,空出落钻部位,以免钻坏虎钳。②圆柱形的工件可用V形铁对工件进行装夹装夹时应使钻头轴心线与V形体二斜面的对称平面重合,保证钻出孔的中心线通过工件轴心线。③异型零件、底面不平或加工基准在侧面的工件,可用角铁进行装夹。由于钻孔时的轴向钻削力作用在角铁安装平面之外,故角铁必须用压板固定在钻床工作台上。
(3)起钻钻孔时,先使钻头对准钻孔中心起钻出一浅坑,观察钻孔位置是否正确,并要不断校正,使起钻浅坑与划线圆同轴。借正方法:如偏位较少,可在起钻的同时用力将工件向偏位的反方向推移,达到逐步校正,如偏位较多,可在校正方向打上几个中心冲眼或用油槽錾錾出几条槽,以减少此处的钻削阻力,达到校正目的。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必须在锥坑外圆小于钻头直径之前完成,这是保证达到钻孔位置精度的重要一环。如果起钻锥坑外圆已经达到孔径,而孔位仍偏移再校正就困难了。
(4)进给操作当起钻达到钻孔的位置要求后,即可压紧工件完成钻孔。手进给时,进给用力不应使钻头产生弯曲现象,以免使钻孔轴线歪斜;钻小直径孔或深孔,进给力要小,并要经常退钻排屑,以免切屑阻塞而扭断钻头,一般在钻深达直径的3倍时,一定要退钻排屑,钻孔将穿时,进给力必须减小,以防进给量突然过大,增大切削抗力,造成钻头折断,或使工件随着钻头转动造成事故。(5)钻孔时的切削液为了使钻头散热冷却,减少钻削时钻头与工件、切屑之间的摩擦,以及xx粘附在钻头和工件表面上的积屑瘤,从而降低切削抗力,提高钻头寿命和改善加工孔表面的表面质量,钻孔时要加注足够的切削液。钻钢件时,可用3~5%的乳化液,钻铸铁时,一般可不加或用5—8%的乳化液连续加注。6.钻孔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钻床时不可带手套,袖口必须扎紧,女工必须戴工作帽。(2)用钻夹头装夹钻头时要用钻夹头钥匙,不可用扁铁和手锤敲击,以免损坏夹头和影响钻床主轴精度。工件装夹时,必须做好装夹面的清洁工作。(3)工件必须夹紧,特别在小工件上钻较大直径孔时装夹必须牢固,孔将钻穿时,要尽量减小进给力。在使用过程中,工作台面必须保持清洁。(4)开动钻床前,应检查是否有钻夹头钥匙或斜铁插在钻轴上。使用前必须先空转试车,在机床各机构都能正常工作时才可操作。(5)钻孔时不可用手和棉纱头或用嘴吹来xx切屑,必须用毛刷xx,钻出长条切屑时,要用钩子钩断后除去。钻通孔时必须使钻头能通过工作台面上的让刀孔,或在工件下面垫上垫铁,以免钻坏工作台面。钻头用钝后必须及时修磨锋利。(6)操作者的头部不准与旋转着的主轴靠得太近,停车时应让主轴自然停止,不可用手去刹住,也不能用反转制动。(7)严禁在开车状态下装拆工件。检验工件和变换主轴转速,必须在停车状况下进行。(8)清洁钻床或加注润滑油时,必须切断电源。(6)钻床不用时,必须将机床外露滑动面及工作台面擦净,并对各滑动面及各注油孔加注润滑油。

1.扩孔就是用扩孔钻对工件上已有孔进行扩大加工的操作。
为了提高孔的尺寸精、形位精度、减少表面粗糙度;以及加工大尺寸孔时,为减少切削变形和机床负荷;或者为孔进一步精加工做准备,往往采用扩孔加工。
2.扩孔加工的特点切削深度小,切削阻力小,排屑容易,加工平稳,质量高。
(1)切削深度较钻孔时大大减小,切削阻力小,切削条件大大改善。(2)避免了横刃切削所引起的不良影响。(3)产生切屑体积小,排屑容易。(4)扩孔的加工质量比钻孔高。一般尺寸精度可达

IT10~IT9,粗糙度可达Ra25~6.3。常作为孔的半精加工及铰孔前的预加工。3.扩孔钻扩孔钻的结构与钻头相似。但由于扩孔的切削条件大大改善,所以扩孔钻的结构与麻花钻相比较有较大的区别。其结构特点是:
切削刃数量多(3~4个),无横刃,钻芯较粗,螺旋槽浅,刚性和导向性好。因此,扩孔时切削较平稳,加工余量较小,加工质量较高。(1)因中心不切削,没有横刃,切削刃不必自外缘到中心,只需做成一段长即可,。(2)因切屑体积小,不需大容屑槽,因此容屑槽可以做得较小、较浅。从而扩孔钻可加粗钻芯,提高了扩孔钻的刚度,切削稳定。可以增大切削用量,双能保证加工质量。(3)由于容屑槽较小,故扩孔钻可作出较多的刀齿,如整体整体式扩孔钻有3~4个齿。由于刀齿棱边增多,导向作用大为加强。(4)切削深度较小,这样切削角度可取较大的值,使切削省力。在实际生产中,一般用麻花钻代替扩孔钻使用。扩孔钻多用于成批大量生产。

1.锪孔用锪钻(或改制的钻头)进行孔口形面的加工操作。2.锪孔的目的保证与孔连接的零件连接位置正确可靠。
锪孔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孔口与孔中心线的垂直度,以便与孔连接的零件位置正确,连接可靠。在工件的连接孔端锪出柱形或锥形埋头孔,用埋头螺钉埋入孔内把有关零件连接起来,使外观整齐,装配位置紧凑。将孔口端面锪平,并与孔中心线垂直,能使连接螺栓(或螺母)的端面与连接件保持良好接触。3.锪钻的种类锪钻分柱形锪钻、锥形锪钻、端面锪钻三种。
(1)柱形锪钻用于锪圆柱形埋头孔。
柱形锪钻起主要切削作用的是端面刀刃,螺旋槽的斜角就是它的前角。锪钻前端有导柱,导柱直径与工件已有孔为紧密的间隙配合,以保证良好的定心和导向。这种导柱是可拆的,也可以把导柱和锪钻做成一体。
(2)锥形锪钻用于锪锥形孔。
锪形锪钻的锥角按工件锥形埋头孔的要求不同,有60°、75°、90°、120°四种。其中90°的用得最多。(3)端面锪钻专门用来锪平孔口端面。
端面锪钻可以保证孔的端面与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当已加工的孔径较小时,为了使刀杆保持一定强度,可将刀杆头部的一段直径与已加工孔为间隙配合,以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
锪钻是标准工具,由专业厂生产,可根据锪孔的种类选用,也可以用麻花钻改磨成锪钻。
4.锪孔时的注意事项锪孔方法和钻孔方法基本相同。锪孔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刀具振动而使所锪孔口的端面或锥面产生振痕,使用麻花钻改制锪钻,振痕尤为严重。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锪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锪孔时的切削速度应比钻孔低,一般为钻孔切削速度的1/2~1/3。同时,由于锪孔时的轴向抗力较小,所以手进给压力不宜过大,并要均匀。精锪时,往往采用钻床停车后主轴惯性来锪孔,以减少振动而获得光滑表面。(2)锪孔时,由于锪孔的切削面积小,标准锪钻的切削刃数目多,切削较平稳,所以进给量为钻孔的2~3倍。(3)尽量选用较短的钻头来改磨锪钻,并注意修磨前面,减小前角,以防止扎刀和振动。用麻花钻改磨锪钻,刃磨时,要保证两切削刃高低一致、角度对称,保持切削平稳。后角和外缘处前角要适当减小,选用较小后角,防止多角形,以减少振动,以防扎刀。同时,在砂轮上修磨后再用油石修光,使切削均匀平稳,减少加工时的振动。(4)锪钻的刀杆和刀片,配合要合适,装夹要牢固,导向要可靠,工件要压紧,锪孔时不应发生振动。(5)要先调整好工件的螺栓通孔与锪钻的同轴度,再作工件的夹紧。调整时,可旋转主轴作试钻,使工件能自然定位。工件夹紧要稳固,以减少振动。(6)为控制锪孔深度,在锪孔前可对钻床主轴(锪钻)的进给深度,用钻床上的深度标尺和定位螺母,作好调整定位工作。(7)当锪孔表面出现多角形振纹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加工,并找出钻头刃磨等问题,及时修正。(8)锪钢件时,因切削热量大,要在导柱和切削表面加润滑油。

1.铰孔就是用铰刀对已经粗加工的孔进行精加工的操作。
2.铰削特点切削速度很低,切削力小,切削热少,加工精度高。
由于铰刀的刀刃数量多(6~12个)、容屑槽很浅、刀芯截面大,故刚性和导向性好。同时铰刀本身精度高,而且有校准部分,可以校准和修光孔壁。铰孔时切削余量很小(粗铰0.15~0.35mm,精铰0.05~0.15mm),切屑变形也小,所以铰刀对切削变形影响不大,铰削近似刮削,尺寸精度高,其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9~IT7(手铰甚至可达IT6),表面粗糙度在Ra3.2~0.8μm或更小。3.铰刀的组成铰刀由颈部、柄部和工作部分(又分切削部分与校准部分)三部分组成。
工作部分的最前端有45°倒角,使铰刀容易放入孔中,并起保护切削刃的作用。而工件部分的主体是带顶锥角的切削部分,再后面是校准部分。4.铰刀的种类通常分为手铰刀和机铰刀两种。
铰刀的种类很多。按其使用方式可分为手用铰刀和机用铰刀;按结构分有固定式(整体式)和可调式铰刀;按所铰孔的形状分为圆柱形铰刀和圆锥形铰刀;按铰刀容屑槽的方向可分为直槽和螺旋槽铰刀;按材质分有高速钢、工具钢和硬质合金铰刀。
(1)手铰刀用于手工铰孔。柄部为直柄,工作部分较长。又分为固定式和整体式两种。
①整体式圆柱手铰刀(标准圆柱铰刀)主要用来铰削标准直径系列的孔。
手铰刀的定心作用好,铰削时轴向力也较小,切削部分较长。切削速度低,全靠校准部分导向,所以样准部分较长,整个校准部分都做成倒锥,倒锥量较小(0.005~0.008mm)。②可调节的手铰刀主要用在装配和修理时铰非标准尺寸的通孔。
可调节铰刀的刀体上开有六条斜底槽,具有同样斜度的刀条嵌在槽里,利用前后两只螺母压紧刀条的两端。调节两端的螺母使刀条沿斜底槽移动,达到调节铰刀直径的目的,以适应加工不同孔径的需要。
铰刀的刀齿有直齿和螺旋齿两种。直齿铰刀是常见的。螺旋槽铰刀多用于铰有缺口或带槽的孔,其特点是在铰削时不会被槽边勾住,且切削平稳、铰削的孔平滑,有链槽的孔更需要这种铰刀铰孔。
(2)整体式圆柱机铰刀机铰刀多为锥柄,可以安装在钻床或车床上进行铰孔。
机铰刀铰孔时,因切削速度高,导向主要由机床保证。为减小摩擦和防止孔口扩大,其校准部分做得较短,倒锥量较大(0.04~0.08mm),有圆柱形校准部分和倒锥校准部分两段。(3)锥铰刀用于铰削圆锥孔。
圆锥形铰刀是用来铰圆锥孔的。用作加工定位锥销孔的锥铰刀,其锥度为1:50(即在50mm长度内,铰刀两端直径差为lmm),使铰得的锥孔与圆锥销紧密配合。常用的锥铰刀有以下四种。①1:10锥铰刀,用于加工联轴节锥孔。②1:30锥铰刀,用于加工套式刀具上锥孔。③1:50锥铰刀,用于加工锥形定位销孔。④莫氏锥铰刀,用于加工0~6号莫氏锥孔。1:10锥铰刀和莫氏锥铰刀切削量大,铰削时费劲,一般做成2~3把一套。为了使铰削省力,圆锥孔在铰孔之前,可将孔钻成阶梯形,以减少铰削余量。
5.铰孔方法(1)铰削操作方法起铰时,右手施压,左手转动。正常铰削时,两手均匀平稳地旋转铰刀。
在手铰起铰时,可用右手通过铰孔轴线施加进刀压力,左手转动。正常铰削时,两手用力要均匀、平稳地旋转,不得有侧向压力,同时适当加压,使铰刀均匀地进给,以保证铰刀正确引进和获得较小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并避免孔口成喇叭形或将孔径扩大。
铰尺寸较小的圆锥孔,可先按小端直径并留取圆柱孔精铰余量钻出圆柱孔,然后用锥铰刀铰削即可。对尺寸和深度较大的锥孔,为减小铰削余量,铰孔前可先钻出阶梯孔,然后再用铰刀铰削。铰削过程中要经常用相配的锥销来检查铰孔尺寸。
(2)铰削用量和机铰速度的选择①铰削余量(直径余量)的选择铰削余量要适当。
铰削余量是指上道工序(钻孔或扩孔)完成后留下的直径方向的加工余量。铰孔余量是否合适,对铰出孔的表面粗糙度和精度影响很大。较削余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如余量太大,势必加大每个刀齿的切削负荷,破坏铰削的稳定性,增加切削热量,使铰刀直径扩大,孔径也随之扩涨,同时切屑将呈撕裂状态,使表面粗糙度增大,不但孔铰不光,而且铰刀容易磨损。铰孔余量太小,上道工序残留的变形和加工刀痕难以纠正和去除,则不能去掉上道工序留下的刀痕,也达不到要求的表面粗糙度,使铰孔质量达不到要求,同时,由于余量小,铰刀于啃刮状态下切削,磨损严重,从而降低了铰刀的耐用度。

选择铰削余量时,应考虑到铰孔的精度、粗糙度、孔径的大小、材料的软硬和铰刀的类型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铰削余量的确定,与上道工序的加工质量有直接关系。对铰削前预加工孔出现的弯曲、锥度、椭圆和不光洁等缺陷,有一定限制。铰削精度较高的孔,必须经过扩孔或粗铰,才能保证{zh1}的铰孔质量。所以确定铰削余量时,要考虑铰孔的工艺过程。在一般情况下,对IT9、IT8级孔可一次铰出,对IT7级的孔,应分粗铰和精铰,对孔径大于20mm的孔,可先钻孔,再扩孔,然后进行铰孔。铰孔后孔径有时可能收缩。如使用硬质合金铰刀、无刃铰刀或铰削硬材料时,挤压比较严重,铰孔后由于弹性复原而使孔径缩小。铰铸铁孔时加煤油润滑,由于煤油的渗透性强,铰刀与工件之间油膜产生挤压作用,也会产生铰孔后孔径缩小现象。目前收缩量的大小尚无统一规定,一般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铰刀直径。

铰孔后孔径有时也可能扩涨。影响扩涨量的因素很多,情况也较复杂。如确定铰刀直径无把握时,{zh0}通过试铰,按实际情况修正铰刀直径。

②机铰铰削速度的选择机铰时通常应选较小的切削速度。

机铰时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要选择适当,不能单纯为提高生产率而选得过大。否则造成铰刀严重磨损,也容易产生积屑瘤而影响加工质量。但进给量也不能太小。如果进给量太小,以致使切屑的厚度小于铰刀切削刃的圆角半径时,刀齿就很难切下金属层,而是以很大的压力推挤被切金属层,被碾压过的金属层就会产生塑性变形和表面硬化。当金属层被推挤成凸锋时,后面的刀刃再切进去就会撕下大片切屑,使表面粗糙度增加,铰刀磨损加剧。

机铰时为了获得较小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必须避免产生积屑瘸,减少切削热及变形,因而应取较小的切削速度。用高速钢铰刀铰钢件时铰削速度为4~8m/min,铰铸件时为6~8m/min,铰铜件时为8~12m/min。6.铰孔注意事项(1)在铰孔或退出铰刀时,铰刀均不能反转铰刀铰孔或退出铰刀时,铰刀均不能反转,以防止刃口磨钝以及切屑嵌入刀具后面与扎壁间,将孔壁划伤。

(2)机铰时,应使工件一次装夹进行钻、铰工作机铰时,以保证铰刀中心线与钻孔中心线一致。铰毕后,要铰刀退出后再停车,以防孔壁拉出痕迹。

(3)铰削时要加切削液冷却润滑铰削的切屑一般都很细碎,容易粘附在刀刃上,甚至夹在孔壁和铰刀的刃带之间,将已加工表面刮毛,使孔径扩大,导致切削过程中热量积累过多,工件、铰刀变形加剧,从而磨损加剧,耐用度降低。因此,铰削时必须选用适当的切削液来减少摩擦并降低刀具和工件的温度,借以达到冲走切屑、散热和润滑的目的,防止产生积屑瘤并减少切屑细末粘附在铰刀刀刃上,以及孔壁和铰刀的刃带之间,从而减小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与孔的扩大量。

(4)要保护好铰刀刃口,避免碰撞铰刀是精加工工具,要保护好刃口,避免碰撞,刀刃上如有毛刺或切屑粘附,可用油石小心地磨去。铰刀排屑功能差,须经常取出清屑,以免铰刀被卡住。

(5)铰定位圆锥销孔时的进给量不能太大铰定位圆锥销孔时,因锥度小有自锁性,加上韧性材料塑性大,因此在铰削时铰刀刃口必须锋利,且进给量不能太大,否则极易锁住铰刀而旋转不动,使铰刀卡死或折断。

车工工作内容:

操作技能

1、 中级操作技能

(1) 车制蜗杆(多头蜗杆)头数Z1〈=3,模数mx<=4mm的轴向直廓、法向直廓蜗杆

①精度9级(GB10089-88)

②表面粗糙度Ra1.6um

③分度圆直径对测量基准的圆跳动不大于0。05mm

④用三针(单针)或齿轮游标卡尺测量

(2) 车制传动进给丝杠、螺母(多线螺纹)

①梯形螺纹及矩形螺纹的中长型丝杠与螺母

②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JB2886-81),螺母为9级(矩形螺纹除外),或丝杠与螺母单配合间隙适当

③表面粗糙度Ra1.6um

④梯形螺纹牙型半角误差不大20`

⑤中径对测量基准圆跳动的公差等级为10级(GB1184--80

(3)车制复杂台阶轴

①车床主轴类台阶轴

②主要外径公差待难不低于IT7

③表面粗糙度Ra1.6um

④主要形状公差等级不低于8级,主要位置公差等级不低于7级

⑤主要长度尺寸公差等级IT9

⑥内、外锥面配合的接触面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面积应大于65%

(4)车制偏心工件

①偏心轴、套类工件

②偏心距尺寸精度相当公差等级IT9

③偏心轴线对基准轴线平行度不大于0。04/100mm

④表面粗糙度:偏心外圆Ra1.6um偏心孔Ra3.2um

(5)加工轴承座、油泵体等工件在花盘和角铁上装夹加工轴承座、支承座、减速器壳体、支承板、油泵体等类工件:

①孔距误差不大于0。05mm

②加工部位轴线对定位基面的平行度(垂直度)不大于0。04/100mm

③交错孔垂直度不大于0。05/100mm

(6) 加工十字头、十轴轴等工件在四爪单动卡盘上装夹加工十字轴、十字头等类工件:

①加工部位轴线对测量基准的平行度、垂直度公差等通讯不低于8级(GB1184--80)

②对称度精度等级不低于9级

(7) 车制细长件

①工件长度与直径之比>=25-60轴类工件

②表面粗糙度R a3.2um

③公差等级IT9

④直线度公差等级为9-12

(8) 车制复杂内孔工件

①多孔、台阶孔、薄壁孔和深孔公差等级IT7,表面粗糙度Ra1.6um

②多孔工件(如模块、钻模板等)

a孔距误差不大于0。03/100mm

b各孔轴线的平行度不大于0。05/100mm

③台阶孔9如轴套、阶台套等工件)

a台阶孔同轴度不大0。05mm

b孔深度肥差等级IT9

④薄壁孔工件(如刻度圈、汽缸套等)

孔圆度、圆柱度肥差等级8-10

⑤深孔工件

a 长度与孔径之比>=5-10

b 公差等级IT8

c表面粗糙度Ra3.2um

d圆度、圆柱度公差级9--10级

(9) 精车两拐曲轴

①主轴颈和曲柄颈公差等级IT7

②表面粗糙度Ra3.2um

③曲柄颈开档公差等级IT9

④曲柄颈圆度精度等级7-9

⑤曲柄颈轴线对基准轴线平行度公差等级7-9

⑥主轴颈对基准轴线圆跳动公差等级8-10级

(10) 立式车床车制工件

①大型盘、轮(偏心轮)、壳体类工件

②外圆、内孔公差等级IT7(偏心轮偏心距误差0。05mm)

③表面粗糙度R a1.6um

④长度尺寸公差等级IT9

⑤同轴度公差等级为8级

⑥两端面平行度公差等级为8级



郑重声明:资讯 【入门钳工手册(下)_绿水青洲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