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厦门
乘风鼓浪
——与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会长柯成昆对话
◎本刊记者
刘少红
【人物简介】柯成昆,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福建厦门人,1953年生。他少时即喜爱盆景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始从事业余盆景创作。2006年,他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收藏并培育了诸多优质盆景,相继荣获国际、国内众多盆景展会大奖。2008年,他当选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会长。2009年由他提议并牵头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获得极大成功,被业界人士广为称赞。
舞韵(红果)柯成昆作品
谈创作:“我陶醉于盆景培育过程所带给我的愉悦”
用柯成昆自己的话说,在名家辈出的中国盆景界,他充其量也只能算个“新手”。他坦言,自己在盆景艺术上稍有作为不过是从2006年开始的。然而,人们不难发现,自2006年至今,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柯成昆在盆景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已然不凡:作品19次获得国际、国内盆景展会大奖;个人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称号,并被推举为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会长、《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编委……短时间内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对于盆景艺术,柯成昆有他自己的见解。
记者:在您的心目中,一件好的盆景作品,用什么标准评判?
柯成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仅仅以盆景艺术大师的意见为评判标准,还要看看它的市场表现。我很佩服那些盆景经营大户的眼光,也十分赞同他们的观点:凡是市场认同的盆景都是好盆景。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同一个树种,在南方与在北方生长,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生命力以及艺术美感是有差异的,所以就导致南方的盆景艺术大师与北方的大师在品评同一件作品时,他们的意见有时会xx相反。这个时候听谁的?我认为应该拿到市场上去评判,听一听盆景商家的意见。既然他敢于花费大笔的资金从一个地方买过来,然后更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就是其价值的体现。
记者:您购买盆景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讲究?
柯成昆:“独特的讲究”谈不上,只能算个人喜好吧。以前我喜欢购买桩胚,拿回家慢慢培养。后来发现一盆盆景成型往往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就像我最早的一盆九里香作品,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培育仍未成型,现在看来至少还得花费十年的工夫进行雕琢。我陶醉于盆景培育过程所带给我的愉悦,但看到一件作品经自己的打磨迅速地脱胎换骨,毕竟是件更令人愉悦的事。所以我现在喜欢购买快要成型的作品,买回来做做收尾的工作。像《阅历雄姿》,2006年到我手里时,就已进入了收尾阶段,只需要给枝条定位。一个月后,我就带着基本成型的它前往广东陈村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与那里云集的世界盆景高手切磋。没想到,我获得了银奖。一年后,我再次将改作后的它带到陈村,结果获得了第二届中国(陈村)盆景赏石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的金奖。之后,我又将它带到在本市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再次获得金奖。2008年,我将艺术风格更加完善的《阅历雄姿》送往西安,参加首届中国唐风盆景展,它竟然为我赢得了一枚用150克24K纯金打造的一等金奖奖牌。一棵沉寂多年的树,经过我的努力两年内就获得了4个国际、国内盆景展会的大奖,我感到十分欣慰。
记者:那么您在盆景创作上,有什么经验或是心得与我们的读者朋友一同分享?
柯成昆:创作盆景,尤其是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作品,不妨邀请一些高手前来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形成一致的意见后再动手。最近我花高价买了一棵红果,但是我觉得它的造型不是很理想,我想大手笔地改作,所以前几天邀请我们协会的一些老专家过来一起探讨,{zh1}截掉了十几个大枝条,现在就很漂亮了。
记者:您创作盆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得奖?
柯成昆: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盆景对于我来说,只是一种纯粹的爱好,它是我日常生活的调味剂。相信大多数痴迷盆景艺术的朋友也是这样。平时,我喜欢午后沏上一壶好茶,一边品茶,一边摆弄盆景。可以说,我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满院的茶香中诞生的。我带作品参加各种展览,只是为了结交盆友,相互切磋技艺,xx而已。至于每次的得奖都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在只图得奖的功利心下所创作的作品是缺乏灵性的。
谈协会:“当会长是要做贡献的”
据原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会长傅泉介绍,自从柯成昆2006年加入协会以来,一直热心协会事务。小到介绍会员入会,大到出钱出力组织会员作品参加国际、国内大型盆景展览,柯成昆事无巨细,事必躬亲。2008年11月协会换届选举时,傅泉力荐柯成昆出任新一届会长,而会员们更是以全票通过的方式来表达对柯成昆的支持。
记者:您怎样看待“会长”这个职务?
柯成昆:当会长是要做贡献的。我们协会的前两任会长傅耐翁和傅泉先生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父子先后为协会做了23年的贡献。在他们的领导下,协会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我们厦门盆景艺术,也是在他们的大力推动下,在全国已经颇有影响。大家这么信任我支持我,我当然要尽我所能,为我们会员朋友做好服务,给他们多创造一些交流切磋的机会,以提高我们厦门盆景艺术的整体水平。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有{yt},厦门盆景会乘风破浪,走向世界!
记者:您为什么要在自己家中举办厦门市第十届家庭盆景艺术展?
柯成昆:这是我们协会的一项传统,即在国内大型盆景展览歇展的年份,由有能力的会员,在自己家中举办家庭盆景艺术展,展出自己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盆景作品,聊备一些茶水点心,邀请所有会员前来品鉴探讨。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盆景沙龙。会员们什么时候有空了就什么时候来,到来之后,或品评切磋,或叙旧闲聊。很随意,也很惬意。同时,这样的家庭展也对外界开放,喜欢盆景的市民和游客也可以参加。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如果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就会有很多人参与,赏玩盆景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记者:目前国内很多地方都存在同时有几个同一级别的盆景协会并立的状况,厦门也是如此。您怎样看待?
柯成昆:是的,我们厦门市的盆景组织目前并不止我们这一个,几年前又成立了一个“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这个研究会的大多数会员原来都是我们的会员,研究会中几乎所有的骨干,包括会长魏积泉先生在内,都是我的好朋友。魏会长德高望重,我一直都很尊敬他。2009年国庆期间,我们这两个兄弟组织还一起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盆景展览,我们合作得非常好,展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我觉得一个地方同时有几个同级协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大家都出于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以盆景会友,弘扬盆景文化。只要大家互相尊重,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推动当地盆景事业的健康发展。
谈展览:“提高厦门盆景的创作水平”
2009年9月30日至10月7日,由厦门市盆景花卉协会联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台湾“中华盆栽艺术总会”、广东省盆景协会、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厦门市市政园林局等单位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在厦门市忠仑公园隆重举行。展览汇聚了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的盆景作品近300盆,参展作品的树种多达50余个。展览无论是在组织展品、布展、评奖,还是在解决展品运输费用补贴、参展人员食宿等问题上,均受到业界人士赞赏。
记者:您为什么要牵头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盆景精品展?
柯成昆:其实这个想法早在我当选会长以前就向协会提出来了。当时我的设想是由我们协会独自操办,展会经费由我筹措,目的是向市民宣传盆景文化和艺术,提高会员的欣赏水平和制作技艺,进而带动本地区盆景艺术的发展。我当选会长后,这个想法更加强烈,在与我会名誉会长陈友鹏先生和厦门市盆景雅石研究会会长魏积泉先生提出后,立即得到了他们的积极相应与支持。他们都表示愿意出资赞助这个活动,并且建议由我们两个组织联合举办。我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后来,我在与他们商议展会相关细节时,提出广东、台湾两省与福建关系密切,且粤台盆景艺术品位高,在国际国内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果联合他们办展,互相交流学习,岂不是能大大提高厦门盆景的创作水平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此提议获得他们的赞同,并先后获得了这些协会会员的一致赞同。
记者:评奖几乎是困扰每个盆景展会组委会的{zd0}问题,但是通过当时我在展会现场采访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参展者都对本届展会的评奖结果表示满意。请问你们是如何做的?
柯成昆:对于评奖,我们的原则是,精品优先,兼顾公平,也就是说奖项要兼顾各个地区,确实优秀的作品,奖项就评高一些;如果一个地区盆景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那么我们也会适当照顾,以示鼓励。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鼓励大家进行盆景创作,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我们认为是有利于盆景事业的发展的。经过以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广东省盆景协会副会长谢克英先生为首的专家评审组的细心评比,共评出总{gj}1名、特等奖3名、金奖8名、银奖16名、铜奖32名、优秀奖60名,获奖率高达45%。评奖结果公布后,确实没有人向组委会提出任何异议。可以说,本届展会还是比较成功的。
更多精美图片,请查阅《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10年2月号
xx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