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着手研制电子衡器起步于五十年代末,同发达国家起步时间相差无几,当时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早在六十年代,国家在外汇很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万美元供衡器工业从日本、西德、意大利等国引进样机和加工设备(1966年从日本引进了表头式机械汽车衡、电子吊秤、电子皮带秤等样机,从西德和意大利购买了光学曲线磨、摇臂钻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财政实行拨改贷、贴息xx后,国家用于衡器工业技术改造的投入迅速增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加之衡器行业技术人才匮乏、电子元器件研制和生产的大环境还很薄弱、消费观念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电子衡器的研制步伐极度缓慢,其间甚至于停滞,导致到八十年代初仍处于低水平,同国际电子衡器迅速普及和研制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衡器的发展,当时在工业用衡器中电子产品也只有大约1%。从"六五"中期到"七五"期间,衡器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步伐逐步加快,也取得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