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衡器行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阿里巴巴haxye的博客BLOG
    我国衡器产品的技术状况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dy}阶段是五十年代,主要是搞机械式手动衡器,以日用衡器居多数,同时开始研制工业用大型衡器,包括1951年长春度量衡厂试制成功我国{dy}台100t轨道衡,1953年北京度量衡厂试制成功50kg大型精密天平,1954年沈阳衡器厂试制了{dy}台梅力哥式皮带秤,此后各种机械式定量秤、料斗秤、吊钩秤、油秤、棉卷秤、蔗汁秤、煤塔秤、香烟秤,架盘天平等产品也相继试制生产。第二阶段是六十年代,开始研制机械式自动衡器,即称重示值由手动杠杆改为字盘指针,如字盘式配料秤、250kg字盘包裹秤等;同时,随着公制的推行和加工手段的改善,对产品设计和加工工艺进行了改革,1961年至1962年全国性统一设计台、案秤图样,统一和改造了计量杠杆、刀、刀承等主关件的加工和装配工艺,不仅有利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精度。第三阶段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光电技术的应用,机电结合的衡器产品问世,示值部分由刻度指示改为数字显示,称量信息可输出,便于实现自动控制。第四阶段是七十年代末起始的衡器产品电子化。 
    我国着手研制电子衡器起步于五十年代末,同发达国家起步时间相差无几,当时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早在六十年代,国家在外汇很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万美元供衡器工业从日本、西德、意大利等国引进样机和加工设备(1966年从日本引进了表头式机械汽车衡、电子吊秤、电子皮带秤等样机,从西德和意大利购买了光学曲线磨、摇臂钻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财政实行拨改贷、贴息xx后,国家用于衡器工业技术改造的投入迅速增加,引进的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加之衡器行业技术人才匮乏、电子元器件研制和生产的大环境还很薄弱、消费观念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电子衡器的研制步伐极度缓慢,其间甚至于停滞,导致到八十年代初仍处于低水平,同国际电子衡器迅速普及和研制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衡器的发展,当时在工业用衡器中电子产品也只有大约1%。从"六五"中期到"七五"期间,衡器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步伐逐步加快,也取得了实效。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衡器行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阿里巴巴haxye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