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早稻中后期管理四重点

当前,南方早稻已进入大田生长中期。5月上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遇暴雨、寡照等不利因素,造成部分田块晒田困难,无效分蘖较多,群体数量偏大,个体质量较差。专家对此提出如下田间管理意见:

  看苗施肥,搞好肥料运筹 长江流域迟播迟栽的三类苗和华南地区受洪涝灾害影响的田块,雨后要及时增施一次保蘖肥,促进平衡生长。正常生长的一、二类苗,重点施好穗粒肥,以保花肥为主,即倒二叶期施肥,防止颖花退化,延长倒一、倒二叶的长度,促进分蘖成穗。对群体数量偏小的田块可提早到倒三叶施肥,促花与保花相结合。生产上应根据田间长势长相确定氮肥和钾肥数量,以达到增加有效穗数和粒数的目的。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钾肥3~5公斤。如遇抽穗期叶片颜色淡绿,还应看苗补施粒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2公斤或施用叶面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促进灌浆结实。

  因地制宜,加强水分管理 整体上要做到中期有水长穗和后期干湿壮籽,如遇强降雨要及时排水露田。对部分尚未晒田的迟发田块,掌握“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及时控水控苗,防止惜水惜苗,造成群体过大。对于晒田结束的田块,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抽穗期间采用浅水灌溉,做到有水抽穗,抽穗以后采用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方式,防止后期断水过早,防早衰和高温逼熟,做到活熟到老。

  抓好病虫害防治 重点做好迁飞性“两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两病”(稻瘟病、稻纹枯病)防治,积极推行集中连片的统防统治,减少农药用量。

  适时收获 早稻收获偏早或偏迟,均影响产量和品质。南方早稻应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特别要防止“割青”。收获期的确定,一般为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基本变黄。
 
(责任编辑:黄志坚)

郑重声明:资讯 【南方早稻中后期管理四重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