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加把油啊!”
2010年1月20日傍晚,天色阴沉。在湖北省阳新浮屠镇卢湖村西瓜基地,北煞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3台拖拉机在“突突突”来回穿梭。合作社副理事长卢中日一个劲地催促着农机手。
阳新北煞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8户,拥有各类农机44台(套)。卢中日说:“这个合作社是在‘农机补贴’政策的阳光雨露下成长起来的。”
阳新自2005年起享受中央及省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购置各类农机3289台(套),农民享受购机补贴1668万元。其中,2009年是阳新实施“农机补贴”政策“最火”的一年,全县购置各类农机具1424台,发放农机购置补贴862万元。
今年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一公布,许多农民开始提前提交了购机申请,致使农机主管部门既喜又忧。
阳新农机局副局长叶发茂称,
“农机补贴”就像是“四两拨千斤”,极大的带动了阳新农业械机化的发展.目前,阳新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万多台(套),这些农机包括其中收割机、微耕机、机耕船、插秧机等;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5家,近百社员。机收、机整、机耕、植保、机插等综合机械化水平道道62%。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阳新北煞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历经了5年风雨历程。合作社副理事长卢中日说:“尽管有一些农机户要求加入合作社,但合作社从去年起一概予以拒绝。”
卢中日称,主要是农机的存放、修理、配件、油料、赴外作业等问题,这些都得靠合作社想办法解决,没有这个能力了。”农机合作社做不大,合作社自身苦恼,农机主管部门也跟着苦恼。
农机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收益。由于没有配套的推广培训经费,农机主管部门无法开设田间课堂,为农民检修农业机械,培育机械化育秧和农机操作手;一些产品售后对农民的培训没有跟上,农民不熟悉新机操作规程,出现机具操作故障频繁,增加了农机的维修和生产成本,还有的酿出事故。
去年11月7日上午,阳新荆头山农场牧羊湖二队农工李某因操作不当,致使新买的收割机将一帮工妇女轧死。
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据调查,阳新除几个农场建有机耕路外,镇级有80%的农机机耕路未通,由于缺少项目支持和整体规划,导致“有机无处走、机闲无处放、机坏无处修”的情况发生。因不通机耕路,白沙镇同斗村一台收割机只能在湖边路边收割,收割量不足10%。;去年浮屠镇一收割机过田坎时造成“翻车”,一农机手受伤;种粮大户徐郁钱的一些农业机械排不能大显身手,令其有苦难言。
近年来,由于油价节节攀升,修理配件网点少,厂家“三包”期限太短,使得农机作业成本持续上升,作业利润降低,严重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目前,阳新没有一家正规的修理网点,只能靠农机手之间相互修理,一些故障修理不成就直接报废更换零部件,增加了生产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要科学制定“农机补贴”政策,加强对生产供货厂家的制约、监管、履责的同时,加强农机售后网点建设,对农机具维修网点进行考核补贴;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适当延长“三包”服务期限,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农机手的培训力度。
国家统计局阳新调查队的明庭美在对该县农机补贴实施情况调研后称,应整合涉农补贴优惠政策,建立综合配套政策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购置补贴、燃油补贴、农机信贷、税收优惠、农机保险等农业机械化政策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及外资投资农机机械、农机维修、配件等。
明庭美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把农机机耕路建设规划纳入其中。同时,统筹兼顾田块整合和农村机耕库房、油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机规模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
农机手李相湖说:“更重要的是售后服务问题,急盼农机服务队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