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药“治病”有市场

 今年,有关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的诸多报道又让农药在社会公众面前曝足了光。不可否认,在中药材生产中存在滥用农药的问题,但农药用得多,实际也反映了中药材病虫害发生严重。中药材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这一直是中国中药材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据统计,中药材生产中如果不使用农药,每年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可高达70%以上,而正确使用农药可挽回近40%的损失。
    中国中药材生产,虽然也有不少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但生产的主力军仍然是散户,这就遇到了与大田作物相同的问题,农民使用农药的技术水平很低,打药的随意性也很大,导致了用药量越来越大的现状。
    那么,中药有病应该由谁来治?因为中药特殊的经济用途,在实际生产中更要求要科学使用农药,单纯靠政府监管的道路肯定是行不通的。科研机构在这方面也显得捉襟见肘。目前,中国专门从事中药材栽培、病虫害防治的植保科研人员十分有限。在全国的中医药类高校中,至今还没有任何一家高校开设专门针对中药材植保的专业。而在基层,由于缺乏科研项目支持和科研经费来源,许多原本从事了多年中药材植保专业的科研人员都放弃了该专业,转而参与其他项目了。
    笔者认为,给中药治病的任务由农药企业承担最为合适。对企业来说,赚钱是最重要的目的之一,而中药材用药市场商机无限。
    从种植面积上来看,目前,中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超过200种,种植面积大,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约2100万亩(不含林下种植面积),年产量接近900万吨。
    从病虫害种类来看,在中国,每种药材都有特定的病虫害,有的药材甚至受十几种病虫害侵袭。
    最为重要的,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水平不高,谁能提前进入抢占市场,谁就容易成为领路者。人才方面,中国在中药材植保领域科研力量和人才的薄弱成了困扰这一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药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人员队伍巨大,经验丰富,要转到中药材用药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上来并不是一件难事。
    有中药材种植者呼吁,如果能有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技术来保证整个中药材的生产,中药材的种植将不是问题,农药残留的困境将会有大大的改变。这所谓的系统而完整的技术,不正是农药行业当前流行的病虫害解决方案吗?对于农药企业来说,技术相当成熟,只是一个简单的在不同植物上的转化问题而已。
    作为经济作物中利润最为丰厚的品种之一,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应该早日引起农药行业的重视。
(责任编辑:江华)

郑重声明:资讯 【给中药“治病”有市场】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