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通才/专才更重要(四)_丫头_新浪博客

嘉宾一:中华英才网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杨朝晖

嘉宾二:赫敦(上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姜晓芸

杨朝晖:首先,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在学校里学的是知识,而不是工作技能,或是社会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讲,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不过坦率地说,我认为“通才”得有个度,不能太过理想化。因为人的确可以有很广博的知识面,涉猎面宽,但在求职时最终起作用的,主要还是跟工作有关的那些技能。最近常常听说有企业出十几万元年薪招技工,年薪三四十万元招聘西餐总厨等等,从这个角度而言, “专才”又是非常有用和吃香的。所以我建议大学生,在低年级时可以涉猎面广一点,但到了大三大四还是应该确定一个专攻的方向,在专业方面多下些功夫。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加强锻炼,这样对将来的求职会很有用。

“通才”的优势可能是什么都能做,但换个角度来看,“通才”可能只是个“万精油”。什么都能做,但什么又都出不了彩。当然选择的余地大,工作机会自然就多,但烦恼也许也会更多。这里干两年,觉得不顺,马上又换个行业,再从头开始,跳来跳去,{zh1}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比较起来,那些认定一个方向,从底层干起,一步步积累经验的人,将来的职业发展可能更好。

再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通才”和“专才”都是需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人搭配在一起,能够达到{zj0}的人力资源配置。不过具体到某个职位,我还是倾向于优先考虑“专才”,然后才是“通才”。因为专才可能一直在某个领域发展,无论是专业知识、职业的稳定性,还是工作的效率方面可能都更有优势,适应工作更快。

姜晓芸:我觉得对于那些目前还处于职业发展初期的求职者来说,{zh0}是慎提“通才”概念。这里首先要说明我的一个观点:职场中人,不论是“通才“还是“专才”,“才”字代表的都是一种技能,而非知识。

那么,什么是技能呢?技能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熟练程度,它需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所以说,一个人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熟练地掌握好几种工作技能。因此,我觉得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时,{zh0}不要涉猎太宽,而在具体技

能上又缺乏深度,导致术业没有专攻,缺乏职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用人单位会感到迷惑,也可能会迷惑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今常听说复合型人才受欢迎,其实我认为,对于“通才”与“专才”,并不存在哪个会更成功的说法。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机遇不同,性格也不同,应当根据这些条件,来选择自己的成才道路,不论走哪一条道,只要用心,都可能获得事业成功。

企业:“通才”或“专才”,好用才行

嘉宾一:上海贝尔阿而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李一夫

嘉宾二:上海贝尔阿而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与发展经理李海波

李一夫: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我认为似乎以“通才”为主较好。但何为“通才”,何为“专才”,似乎需要有合理的定义。

首先,语言能力(包括外文、中文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现在相当多大学生的中文能力令人不敢恭维)、计算机的运用能力等基础才能,不论“通才”还是“专才”都是不可缺少的。

其次, “通才”涉猎的范围要适度,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杂,容易浅尝辄止,做不到出类拔萃。比如目前的管理类专业,本科阶段分设有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经济等专业,但都显得狭窄,所以建议不如成立广义的管理专业,涵盖财务、管理、投资、金融、人力资源、营销学等多门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是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但如果要求学管理的人同时学机械或是电子,对个案可能适用,要推广恐怕不易。

再次,对于高校来说, “专才”和“通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我个人感觉还要尊重学科之间的关联程度,考虑市场的需求,当然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天份”。

李海波:我是交大毕业的,其实交大很早就开始往“通才”教育的方向发展了。先是按系招生(我读书时是按专业招生的),发展到现在连系也不分、按学院招生了。其实即使在分专业招生的年代,各专业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相差也并不是很大的,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物理、电工、机械制图等,比如交大管院的学生,也都要学习这些课程,而且难度和其他工科专业是一样的。到了大学三、.四年级,才开始更多地学习专业课程。所以很难说如今这样就培养了“通才”,而以前培养的就是“专才”。

从公司的角度,我们倾向于录用的学生知识面能宽一些,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在大学里是否培养了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很少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但相关的基础还是需要的,比如数学、物理、计算机、通信等。这四项基础技能企业一般都很重视,当然还有英语,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是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了,它也属于基本能力的范畴。至于“专才”,我的理解是:在某一领域他研究得特别深。对于上海贝尔卡特而言,需要的“专才”是指通信、计算机或互联网领域的专家。如果是制药领域的“专才”,显然就不合适。

其实在我们企业,注重的还不是“通才、专才”的问题,更重视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如适应能力、应对变革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是否正直等等。

摘自:《人才市场报》2004.4

十一。心态放平机会就多了2005年12月28日浙江在线

本报通讯员 王彦/文 李俊/摄 12月24日,省高校就业招聘月的{zh1}一场大型招聘会——省工科经管类专场招聘会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今年我省首次将工科类和经管类的招聘会放在一起,涉及工科学生2.17万人,经济学、管理学的本科毕业生有近1.7万人。当天进场纳贤的用人单位达到270多家,提供岗位3000余个,其中经贸管理类岗位需求933人,机械类岗位需求662人,电子信息类需求409人,化工类需求321人,建工类需求160人,其他需求482人。对毕业生需求较多的专业依次是机械工程、市场营销、计算机、财务、国际贸易等。

  应聘者巧打时间差

  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学生小夏特意赶了个大早,只花了1个小时就投出了3份简历。她说早起的鸟儿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而浙江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吴晔彤则选择“迟到”,到中午11:30才进场应聘,说“这个时间,应聘者相对较少,用人单位负责人有时间跟我们多聊几句,多了解情况,等于多了一分胜算。”

  英语考级和应聘“撞车”了

  招聘会当天,恰逢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开考。浙工大校园里,考场和招聘会馆距离仅数百米,一些人由于时间的冲突,为英语考级放弃了招聘会,一些人则为招聘会放弃了英语考级。

  浙江工业大学国际贸易“3+2”班毕业生吴林采取考级、应聘两手抓,上午9点到招聘会上以最快速度投出简历,随后一头扎进教室为下午的英语六级考试备考。等他下午走出考场时,发现手机上有一个陌生的未接来电,赶紧拨过去,原来是上午投过简历的招聘单位中的其中一个,通知他第二天去面试,如此快捷的反应让他“实在没想到!”

  现场,像国际贸易类、市场营销类岗位均在海报上直接对英语等级作明确要求,如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杭州公司招外贸业务员,要求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或专业八级,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招外贸单证员,要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机械工程、计算机、化工类岗位很少对此作要求。

  郑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李典芝以一段流利的英文自我介绍来做应聘开场白,并拿出随身携带的英语等级证书原件、单证员证书原件,此举让招聘负责人印象深刻。他们立即请这个机敏的小伙子介绍实践经历,对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融专业大四学生小王一边在招商银行的招聘桌前排队,一边告诉记者,英语等级证书就像敲门砖。你少了一张证书,就多了个被用人单位拒绝的理由。

  专才通才谁更吃香

  {yt}下来,省财税信息中心的招聘负责人金先生只收进50多份简历,他说“我们要的是‘专才’,计算机硕士生当然不会很多。”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负责人金树立此行“淘”到几个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专业的教学“专才”。他认定的“专才”{zh0}符合下列条件:成绩优异,拿过奖学金,当过班团干部,毕业设计作品有创新性。他说,“他们虽然教学经验不足,但是专业发展明确、业务水平过硬。踏上工作岗位后,他们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能够很快获得教学技巧,由‘专才’变成‘通才’。相比之下,让一个师范类毕业生从‘专才’变成‘通才’要困难得多。”

  中国移动通信的招聘负责人许小姐表示,“像通信工程、统计分析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岗位,我们只招本专业毕业生,像市场营销等工作岗位门槛就没那么高,只要相关专业、能说会道就行。”

  台州市邮政局招聘负责人应先生说,他相信复合型的“通才”更适合管理类岗位,而单一型的“专才”更适合计算机类岗位。

  一位就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大四女生说,班上的同学不是在考研就是在考公务员,有几个同学既考研又考公务员。大家觉得专业学的东西泛而不专,培养的是‘通才’,在就业市场上很难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专才’抗衡。当然,如果“通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突出,是企业非常欢迎的,工大有位学生曾经当过校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主席助理,一开始求职就被某高校后勤集团相中,现已多次跟随老总出差了。

  应聘认可“情侣档”

  在浙江星腾化工有限公司招聘台前,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硕士生柴海芳将自己的简历和男朋友的简历一起交给招聘负责人周先生。她男友是郑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应届硕士生,两人很希望能在同一座城市找到工作。周先生说“单位招化学类研发工作人员,对员工的稳定性、忠诚度的要求特别高。两地恋容易导致心思不定,公司很支持夫妻档应聘者,前几年招进来的员工被撮合成功的已有三四对了。”

  浙江亚卫通讯科技公司招聘负责人吴小姐则认为:“优秀的女孩子在人事、组织、沟通等方面,一般比男性有更大的优势。”

  据浙江工业大学就业办公室统计,该校2005届毕业生中女生就业率比男生高两个百分点。因为,大多数的女生成绩好、肯吃苦,光这两点素质就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杭州还是就业{sx}吗

  中学王老师陪女儿来应聘,她说前两年自己单位很缺人,一下子进了很多本科生。而今年即使是研究生,进校也有难度,因为学校人员编制已经满了。王老师的女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金融专业大四学生也有同感:“一方面,企业抱怨招不到他们想要的人;一方面,我们又进不了心仪的单位。找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不断调整自己职业定位的过程,面对那些外地来杭求职的毕业生竞争,我们确实应该降低地域限制。”

  省高校就业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留杭、离杭工作的毕业生人数比例是4∶6,与前几年相比有大幅下降。就业形势在变化,毕业生的择业标准也逐渐向基层理性调整。

十二。人才交流会五类人最吃香

万名大学生昨挤爆山东路人才市场交流会,记者调查发现五类人才最“吃香”“你歌唱得怎么样?”“会演奏哪些乐器?”昨天,一万多名大学生来到山东路人才市场参加人才交流会,不少大学生都被招聘单位问过这些“怪”问题。一家公司的人力主管给出的解释说出了许多招聘单位的心思———“招一些有才艺的大学生进来,单位里 举办活动也热闹,再说,有特长的学生头脑都很灵活。” 

    用人单位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才呢?昨天,记者就此问题在山东路人才市场进行调查发现:通才、怪才、口才、专才和智才五类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 

    通才1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受宠 

    “我们招聘的服装设计人员,除了专业精通外,{zh0}在艺术、审美等方面也有专长,这样的人才在我们公司的成长空间更大。”昨天,在山东路人才市场招聘的巴龙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杨小兰介绍说:“复合型人才拥有较高的素质,往往同时能胜任多个岗位,从公司的人力资源角度来考虑,这样的人才显然更加珍贵。”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在求职时较有优势,往往比别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面试机会。“今天我只递出了5份简历,其中就有三家单位让我下周去面试,看来我必须要向学校请假了。”来自山东大学的孙晓军高兴地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会计专业的小孙辅修了法律专业,而且大学里的第二外语日语也很熟练,属于毕业生中比较典型的“通才”,因此他递出的简历也得到了很多招聘单位的重视。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单位在招聘启事中明确写着“复合型人才优先”,具有双学位的毕业生尤其受欢迎。 

    怪才2吹拉弹唱会拉胡琴也是优势 

    在才艺方面拥有特长的大学生,昨天同样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记者在人才市场调查发现,一些用人单位除了关心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外,还对他们获得的各类“非专业”证书很感兴趣。这些证书包括:卡拉OK大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甚至是象棋比赛的证书等。 

    一家机械公司的人力主管王先生的一席话代表了许多招聘单位的想法———“招一些有才艺的大学生进来,单位里举办活动也热闹。再说,有特长的学生头脑都很灵活。”王先生介绍说,他刚刚给一名电子专业的大学生一个面试机会,因为这名学生不光专业成绩不错,“唱歌也好,还会拉胡琴”。 

    智才3眼界宽广打工经历起了作用 

    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小王昨天得到了意外的惊喜:他没想到自己大三时在校外的打工经历,会在求职时起到关键作用。 

    昨天,小王来到一家电子企业前准备应聘销售专员岗位,招聘人员一听他是应届毕业生,当场就拒绝说:“你不符合条件,我们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小王赶紧递上自己的简历说:“我去年在校外实习时,推销过电子产品,而且成绩还不错。”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看了他的简历后,同意给他一个机会。“当时只觉得打工能赚点外快,没想到还会对找工作有帮助。”小王满脸兴奋地对记者说。 

    记者在三菱海尔重工的招聘摊位前还看到,一名高分子专业的青大学生并非是该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不过他递交的社会实践证书得到了招聘人员认可,从而得以递上自己的简历,意外地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 

    口才4外语流利考官现场测试口语 

    “What's your major?”、“Why do you want to get this position?”(你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你想应聘这个职位?)……昨天,世未工艺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招聘“跟单员”时,在现场直接用外语与求职者“聊天”,这一招让一些外语水平不过关的大学生当场打起了退堂鼓。记者发现,在人才市场里有多家招聘单位现场测试求职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口语流利的大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青岛的外企和外贸公司多,外语好的毕业生当然机会更多。但是外语一般的毕业生,通过强化训练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针对人才市场一些用人单位用外语“突袭”求职者,智联招聘的黄晓波给大学生提出了建议。 

    专才5精通学科网络人才需求升温 

    记者调查今年入冬以来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发现,市场营销、机械、会计、国贸、电子、文秘、外语等传统热门岗位今年需求量仍较大。像销售人员,有的单位一次就会招聘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与去年不同的是,随着IT行业的整体复苏,今年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开始升温。 

    昨天,在山东路人才市场上,有三四十家单位的招聘启事上列出了计算机、网页设计、互联网销售等岗位空缺。“我们计划招聘多名计算机和网络布线人员,具体人数根据应聘人员的水平来确定。”某网络公司负责技术的刘平堂告诉记者,一个上午只有20多人前来应聘,高水平的人才不多,招聘情况不是很理想,“可能与招聘网络人才的单位增加有关系”。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网上业务的增加,不少中小型公司也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一些与IT行业无关的单位也开始少量招收网络人才。能独立设计和维护网页的大学生,在求职时颇为“抢手”。本版撰稿姜好 

    新闻调查 

    大学生目标薪酬大多在千元左右 

    昨天,记者在山东路人才市场调查发现,多数单位为应届本科生提供的薪酬都在千元左右,专科生在800元左右,在这方面,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基本都在同一水平上。 

    记者还随机采访了30名2006年要毕业的大学生,发现毕业生们所期望的工资水平与单位能承受的“底线”差距不大。“以前有些毕业生,开口就要两千、三千月薪,现在这种情况很少见了。”青岛新东机械公司负责人事的王先生说,“这与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增大有关系。”昨天,在山东路人才市场,应聘大学生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来源:青岛新闻网 

十三。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了一份《2005中国人才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将大量需要如下人才: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物流人才;金融服务人才;律师人才;体育事业管理人才;石油勘探开发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等。

该《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人,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人。此项数据显示,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第二产业人才缺口数字{zd0},将达到1220万人。

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xx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心理咨询等,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新型金融专业人才缺乏

从近年财经类毕业生需求情况来看,社会需求相对较大的是会计学、审计学;需求较少的是管理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价格学、国民经济计划等。当然,需求不足不等于没有需求。相反,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的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从学历层次看,硕士、博士和MBA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尤其是新型投资银行业的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现在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是需求量大、要求高的职位。

外语、电子类前景乐观

在近几年的高考专业选报中,报考外语院校和外语专业的热度始终不减。但是,由于前几年外语类招生过热,总体就业形势又不理想,因此,目前外语类毕业生总体上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只有师范类外语专业毕业生走俏,这类人才的需求量今后几年内也会保持较高的数量。非师范类外语专业的语种不同需求也不相同,需求较大的有英语、日语、德语、法语等,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

今年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型的高科技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两年,国家每年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都超过1600亿元。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十年内将持续走俏。

网络人才逐渐吃香

网络人才将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zz0}钱的是下列三类人才:

软件工程师。一份{zx1}报告显示,从1996年至2006年,我国将有100多万个新职位需要软件技能,目前已有10万至40万人需要电脑软件技能的职位因无人填补而空着。软件工程师的频频告急,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争夺大战。

游戏设计师。在我国,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和特别效果业求才若渴,年营业额50亿美元的电子游戏业需求胃口惊人。

网络安全师。我国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安全系统脆弱,给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而“监守自盗”式的内部攻击对网络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我国也在组建自己的网络安全队伍,网络安全正在成为一门新兴产业。

航空航天类专业升温

随着“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大力发展航空航天业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当中。

航空航天类专业对学生数学、物理、模型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大致是航天局等科研单位、研究所,或民用航空公司。由于基础学科是力学,这些学生还可前往一些企业担任研发工作,如替企业设计冲床等。此外,在航空航天类专业中,以电子学和自动控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培养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人才的飞行器动力工程等,都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在研究部门从事固液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实验、研究、运行维护等工作,也可以从事一般机械设计和实验工作。

体育产业人才热

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到2008年,中国将至少需要1万名体育专业管理人才,特别是奥运会召开期间,仅在奥组委任职的工作人员就要达到4000多人。为此,国家教育部把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列为2006年高考招生新专业。体育产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在体育以及体育相关领域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以到各类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公司、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事业单位等就职。

物流管理业快速发展

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到2010年我国本科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而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专业年培养规模在5000人左右,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

目前,教育部已经批准75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侧重培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x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和省区市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贸公司、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中心从事物流和与之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管理工作。

通才是指综合素质高各方面能力强并且有智、德、体等各方面与之相应的复合型人才,专才是指具有某一项或某一行业有突出能力并且有相应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素质相配的专门性人才。当今社会既要一批在各行各业拔尖优秀的专门人才,又要能够统揽全局的复合性通才。但当今社会,更需要通才。

如果把一座漂亮的大厦比作一个社会,那么我们可以把整座楼的各方面的协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比作通才而把其中的一砖、一瓦、一个螺丝钉比作专才,它们各自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作用。固然,我们的一座楼,不能少砖也不能少瓦还不能少螺丝钉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相互协调好,没有一名通才使他们优美的结合在一起,那一块块砖头就是再漂亮,也建不出一座漂亮的大楼的。同样,当今社会尤其如一座大厦,通才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往往是顾及各面,而专才往往是在某一方面专门研究,我们要更好的建设这个社会就必不可少通才,如果一个专才有成果后没有能力使它更好地配合这个社会,就好象做了一双2米高1·6米的皮鞋一样只具有收藏的价值不仅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许还会阻碍这个社会的发展。

当今社会错综复杂,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与合作。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有太多的问题要解决,世界形形色色的冲击,更要求我们能够认清精华,去其槽粕。我们的国家在这样的条件下,更缺乏通才,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讲合作、讲配合协调、讲一起朝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的社会里,埋头苦干我行我素,不与其他人很好地交流协作的人有个好的发展前途。或许我们的教育,培养专才更容易,成本低,见效快,或许,人生有涯,其学也无涯,我们更应该发展专才,要在人生百年中学到世界如此浩博的知识或许是不可能的,但正因为如此,通才才是当今社会更需要的人才,通才才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人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在招纳人才的时候,并不是冲着他或她具有很优秀的那项技术的,首先看的仍是综合素质,他们只xx自己的特定需求以及具备特定技术和相关经验的人。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知道:现代的人才,不仅仅是专的专长,而更是在专的基础之上的通才。

很高兴听到我们的国家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消息,可以这么说,我们的国家大部分的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来自农村,由于农村本身的经济原因,农村的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只能专于“埋头苦干”,课本的知识于农村本身又没有起到多大的实际意义,却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弄这东西,很多的人认为,农村的孩子“专”到“能认字”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跟教育资本投入打个“赌”,{zh1}他们专的仍然是如何在土地上找口饭吃。但我相信,国家的这个措施将会使农村有更多是经费用在其他事情上,学生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基础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我们的国家缺少的如此之多的通才必将在这个措施下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见,我们的先人就注意到“专”的重要,我们也发现,有些人生来就是在战场上的,有的人生来就有王的霸气;在更早的时候更是“男耕女织”,各干各的,各人把自己的做好就可以了。但是那些时代是他们特定的时代,那些方式当然是他们特定的方式,而现在,我们也必须有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式。我们的时代是还将是探索大自然的时代,同时又是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的时代,很多人一贯主张的唯专才已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我们的国家必需更多的通才!

祖国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很多基础之上的的,一方面,我们需要一大批在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应世界,就必须有一大批很优秀的通才。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现在通才的缺乏,我们必须看到我们更紧缺的是通才!

{zh1},希望大家看清形势,专而博!

网友观点:

关于这个话题,现在的普遍共识似乎是:{dj0}的精英学府适合通才教育,而一般的高等学府适合专才教育。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在其存世不多的名作《大学一解》里专门讨论了通才和专才的问题。认为“大学教育所真能早就者,不过一出身而已,一资格而已。”大学四年,而学问无涯,根本不能提供既通又专的教育。要么是选择又宽又浅的通识教育(通才教育),要么是选择又窄又深的专识教育(专业教育)。经过比较,梅校长认为前者较现实,因为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并非培训机构和工作单位的关系,大学教育一方面要适应社会需要,对{dj0}学府而言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改造社会,即大学有“新民之任”。短短四年时间里,学生应努力成就的,是通过遍识浅尝,对人文、社会、自然、工程、艺术等各大学科门类有个基本的认识,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益心,去寻找安身立命的职事。毕业后既可经过事业的历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又可进专门研究院进行深造。大学所培养的是人格健全的公民,是营养元素全面的知识分子。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走到社会上才不会“扰民”,而会“新民”。

     事实上,国外名校无论是牛津剑桥还是哈佛耶鲁,都有这种自由教育传统。对学生的求知领域不多加外在的限制,而任由其自愿选择,成为通才还是专才,主动权在学生。就连欧陆高校,如巴黎、柏林还是莫大,也不同程度地有着自由传统,将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 

郑重声明:资讯 【2002年国际大专辩论赛:通才/专才更重要(四)_丫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