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很多同行一起时会聊到(现任总经理)与他在2004年创办的《》,《承言》可以说是重庆校园DM的鼻祖,我也很好奇,特将网上收集的一些资料整理了下,让想知道承言过去的人对它有个深度的了解。
引:
两年前,赵会星还是重庆大学材料学硕士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凭借着重庆大学材料学院提供的3000元启动资金,办起了《承言》。目前,这份免费赠阅杂志的发行量达到2万多份,在全市各高校设置了16个发行站点,前后为百多名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
《承言》的内容以反映大学生活为主,撰稿人除了重庆高校学子以外,还吸引了北大、清华学子前来投稿,而收入主要来自广告。
在国际广告界,流行一种名叫“DM”的杂志。意即“直接送达广告”,它不通过商店、报摊等中介,直接由发行人员将刊有广告信息的媒介免费送达消费者手中。
在重庆,一份由两位研究生创办的DM杂志,神话般风行重庆各大高校,其发行量高达2万份!
为研究生办一份报
赵会星是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建材系的研究生。2004年9月,刚被保送升入研究生一年级的赵会星就琢磨着办一份能够承载研究生的思想和学术的报纸。当赵会星把自己的想法向寝室的同学说出,得到了室友的热烈响应。蔡明是其中最积极的支持者。
说干就干,蔡明和赵会星把“招兵买马”的通知张贴在各个学院的布告栏里。不到一周,前来报名的研究生达到20多个。赵会星和蔡明决定立即着手创办这份报纸,他们把这份报纸取名为《承言》。
赵会星向学院领导提出申请,希望得到院、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院领导大力支持并在资金上予以资助。2004年10月,首期《承言》报诞生,赵会星任社长、蔡明任副社长。
首期《承言》报为对开四版,全彩色印刷,所刊载的文章笔锋犀利、见解独到、充满思辩,首印3000份。
赵会星和蔡明沉浸在梦想变成现实的喜悦里。可是,大学生办报,往往凭一时冲动,等时间一长,又缺乏资金支持,报纸自然就夭折了。《承言》的命运如何?它会像其他报刊一样,成为一闪即逝的流星吗?
将报纸变成DM媒介
首期报纸出版后,全校师生都给予了极大关注,赵会星又思考着另一个问题:一个刊物要继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从哪里来?靠报纸的订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靠学院的资助,那也是杯水车薪……
正在此时,赵会星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他了解到,目前,国外正流行一种叫DM的免费直投广告,主办者不收消费者一分钱,定点发放到消费者手中。一份DM广告尽管要花费很大的印刷成本,但当它在成千上万的受众中传阅后,其潜在的消费市场不可估量。文章介绍说,当一份DM杂志发行到一万册以上,受众传阅率达到2-3万人次时,广告的回馈值会超过受众的30%,给商家带来滚滚利润。
赵会星得到启发,大胆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己的《承言》报办成DM媒介!仅重庆大学的研究生院就有17000多人,每人赠阅一份,就已基本接近DM广告的饱合值,如果再扩大到本科生、专科生以及重庆其他高校,那传阅率可达到数万甚至10万人次。
赵会星向同伴大胆抛出他的想法,提出要打造中国高校{dy}份DM杂志。赵会星还说:“不能等那么久,按我的想法,从第二期起,我们就去拉广告,积极争取商家的支持,闯出一条独立办报、自主筹措经费的路子来!”
赵会星立刻草拟了一个《招商协议》,和蔡明分头去寻找商家的支持。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重庆的几家大型商社、娱乐场所、电器公司,向他们宣传DM广告理念,宣传重庆大学5万名学子的广阔市场,希望他们投入广告宣传。
开始的时候,很多公司老总都对他们的发行数量表示怀疑,还有人怀疑他们打着办报的幌子做骗钱的勾当。但赵会星没有放弃,他始终相信校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后来,赵会星改变了策略,他把目光对准那些素质较高、消费群体主要是学生的企业和商家。
赵会星来到重庆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跨进那个气魄宏伟、装饰富丽的大厦,他心里微微有些胆怯,但他依然鼓励自己要坚定信心。新东方学校市场部的夏经理接待了他。听完赵会星的陈述,夏经理没有立即拒绝,而是微笑着询问了几个问题。赵会星一一回答。
夏经理说:“你们的想法是正确的,高校校园确实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何让我们的形象进入大学校园,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DM广告的形式在中国刚刚起步,我希望从你们开始,把这一行业做大!”深具市场眼光的夏经理表示他们会给予《承言》报支持,每期均注入广告资金。蔡明又到一个驾驶学校去宣传,也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在第二期的《承言》报上,人们欣喜地看到了两条精致的广告。这是以前学生团体的报纸上xxxx的。也就是从这一期开始,赵会星他们不再要学校的扶持,他们开始独立办报!
报纸变杂志,广告猛增
第二期报纸印出后,广告赞助费与印刷费和纸张成本费基本持平,印数已增至3500份。拿着刊有广告的报纸再去找商家宣传,事情就容易得多了。第三期,他们拉到4000元的广告,第四期拉到6000元,第五期拉到8000元。与此同时,《承言》的发行量也节节飙升……
2006年2月,赵会星带着《承言》报继续向商家宣传。一个老板的一番话,又让他猛然醒悟。老板认真看了《承言》报,不停地点头赞许,但他表示自己不会在上面投入广告。赵会星不解地问其原因。“因为你们办的是报纸,报纸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人们阅读后也都随手丢弃了,它的传播面和覆盖率受到影响。而杂志就不同了,它有很强的保存性……如果你们办杂志,我肯定投入广告。”
经过深思熟虑,从第六期开始,赵会星决定把《承言》改成杂志。改成杂志后,赵会星又亲自出征,寻求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投入广告!
2006年3月,赵会星看见“文氏·百利莎国际美容中心”在某广场进行美容宣传,他立即向老板推荐《承言》媒介。他分析说:“大学生、研究生是{za}美的群体,她们的年龄和身份决定了她们对自己的容貌会不吝成本;重庆大学有5万大学生,女生占了绝大多数,这一市场是其他任何市场都难以比拟的。而《承言》杂志是重庆大学及重庆高校有影响力的杂志,它的优势更在于,它是全免费的DM杂志,不需要学生花钱购买,也不需要到报摊或其它中介机构领取,由我们的发行人员直接定点送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刊载的广告就能{zd0}程度地被受众传阅、{zd0}面积地覆盖到所有人群!”一席话,说得美容中心的老板频频点头,她当即答应做一个封二广告。
很快,赵会星和其他同学又拿下了“明日电脑”、“锐博娱乐”、“比萨快餐”、“新威驰电器”、“重庆大学驾校”、“新东方英语”的广告。
改版后的杂志,不仅封面、封底实现了全彩印刷,还增加了4个P的彩印广告。整个杂志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可读性强,xx与社会上的成熟杂志接轨。当期杂志,发行量飙升到13000册。
杂志面世后,广告商纷纷打电话到杂志社,主动要求刊登广告。有的要求预定多期版面,甚至有的抢先预定了封面和封底广告。
2006年5月,《承言》出版到八期,发行量达到22000册,其定点投放覆盖重庆大学A、B、C三大校区,进入A、B区的每一间宿舍,还延伸到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从第四期开始,《承言》大幅盈利,为奖励发行人员的辛勤劳动,赵会星作出决定,每发行一份杂志,给予一角钱的劳务费。重庆大学A、B、C校区和附近高校都成立了发行站,前来发行站报名的学生络绎不绝。不少贫困学生到发行部打工,每期可获得数百元报酬。
时机成熟了,赵会星干脆成立了“重庆大学承言文化传媒公司”,下设理事会作为管理机构,理事会又辖杂志社、活动部、发行部、网络部、招商部、财务部六个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打造“承言”品牌。
无疑,赵会星凭着自己的智慧创业,已成为校园的小富豪,但他为人十分低调,绝不张扬自己的财力。他说,他毕竟还是一个在校研究生,他在锻炼自己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还要努力完成学业,攀登知识和学术的高峰。
《承言》综合信息:
《承言》创办人:赵会星、蔡明
《承言》鼎盛时期发行量:13000册以上
目前赵会星状况:重庆嘉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