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雕刻艺术琐掇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之林中,盛开着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奇葩——木材雕刻。木雕是家具表面装饰中的一种重要工艺,也是我们祖先的宝贵遗产,其历史甚谓久远。

  

   1
源远流长,积淀深厚

  在距今几十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石刀”或兽骨制作的雕刻用具将木材雕刻成各式各样的“神灵偶像”,用以祭祀。当创造了极为简单“歌曲”、“舞蹈”后,他们又将木材雕刻成小木板,敲打伴奏,这是最早的“乐器”,这些木刻品简单粗糙,但却是后来木雕艺术的雏形。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木雕艺术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陵墓中,有以“虎”为题材的木质浮雕器物。公元前六世纪的诗歌总集《诗经》曾记载,西周初年,诸侯国的君主祭祀祖先时,用竹、木雕的“碗”盛装各种祭品。

   一干三百多年前的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诞生了。将要印刷的文字、绘画等反刻在纹理细致、材质坚实的木板上,然后印刷。雕刻印刷的出现,对于传播科学技术,交流文化知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到了宋代,雕板印刷极为盛行,雕印大部分书籍,雕刻工人往往要多达160余人。宋朝开宝四年,政府组织雕印的《大藏经》,有1066部,计5048卷,雕刻用的木板多达13万块,历时12年。元代xx农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他在担任安徽旌德县尹时,让工匠刻制木活字3万多个,印刷了一部6万多字的《旌德县志》。

   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代,xx科学家沈括出游契丹察看边境地势后,将那里的山峰河流、道路的分布状况雕刻在木板上,成为形象化的木刻立体地图。他将其送给朝廷,宋神宗和文武大臣十分赞赏。为此,皇帝专门下了诏书,令边疆各州都制作木雕地图,在当时战争频繁的情况下,其军事价值是很大的。这种木雕立体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比瑞士十八世纪问世的地理模型要早六个多世纪。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木雕艺术又与佛教有了联系。“木鱼”就是用木材雕刻成鱼形的佛教“法器”。僧人念经时敲击雕成网状鱼鳞形的木鱼;集会或用餐时,则敲击雕成挺直鱼形的木鱼。始建于唐代的广东潮州开元寺,现存一条僧侣们作为开膳敲击信号之用的“木鱼”,此木鱼为唐代所造,是现存我国最早的木鱼。北京的雍和宫是全国xx的佛教庙之一,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那里有许多木雕艺术珍品,被誉为雍和宫“三绝”的五千罗汉山、佛龛和迈达拉佛都是用紫檀木和楠木等雕刻而成。其雕刻之精,可谓巧夺天工,在世界同类艺术品中,是xxxx的。

  
   2
雕刻家具,一花独放,出类拔萃

    雕刻家具,是古代木雕艺术殿堂上出类拔萃的一颗闪耀光芒的明珠。家具雕刻即在木家具上雕刻图案、字、画等,是家具最为常见与重要的表面装饰艺术形式,也是鉴赏家具的一个主要标准。下文,笔者将它作为本篇重点详细阐述。
    

中国家具雕刻有纵、横两条主线。所谓纵线就是以历史为线索,产生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雕刻家具系列。横线就是以地方风格为脉络,产生一个地方一个地方雕刻家具模式。


  据介绍,木雕摆件不属于古典家具的范畴,但它的热销却来源于古典家具的“辅助”,因为古典家具的升温使得购买者日益增多,而中式家具需要同样风格的摆件来配套,所以木雕的销量也在逐年扩大。

      房产

        张翼兵告诉记者,虽然木雕多是白领购买,但价格并不因此而水涨船高。例如,一扇30cm×83cm的屏风叫价150元,一套四扇的600元。更大规格的46cm×200cm的屏风每扇450元,价格还可以商量。80cm×80cm的方形木雕窗价格在280元左右100cm×100cm的价格在400元至500元之间。直径在70cm至80cm的圆形木雕窗售价为180元。据介绍,消费者可以按个人喜好订做木雕摆件,每件大约高出几十元至一百元。                     

  
   2.1
以历史为线索的纵线

  同上述林林总总的木材雕刻一样,我国古典家具的雕刻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随着木刻家具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在木家具上雕琢简单的花纹、图案。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楚墓里出土的彩漆屏风,屏风不高,仅15cm,长51.8cm,底座3cm,座上雕满动物的图案,其造型栩栩如生,体现了我国早期家具的精湛艺术。到了明代,这种雕刻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北京故宫太和殿内,有楠木制作,雕刻着九龙腾空的御座,是木雕艺术中的瑰宝,不可多得的珍品。及至清代,家具雕刻师殚精竭力,力求新意。他们在继承前代业已成熟的雕刻技艺,同时又借鉴了牙雕、竹雕、石雕、漆雕等多种工艺手法,逐渐形成了刀工严谨、细腻入微的独特风格。尤其是上等家具的雕饰,属于创新的写实艺术,制作技艺达到历史的顶峰。同时,清式家具上的雕刻的纹饰题材丰富,显示出一种设计思想的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从雍正帝起,宫廷家具不仅经由大内造办处出样,甚至皇帝本人也亲历亲为,降旨细致到用什么料,做多大尺寸,雕刻什么花饰,哪儿多一些,哪儿少一些,逐一过问,无微不至,而且不分造型,不论形式,不管部位,所制家具几乎无一不雕。清代的雕刻家具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一步一步走向登峰造极,家具的奢华、绚丽之风也迅速由宫廷传入民间,至乾隆一朝尤甚。还在今天北京故宫里保存的雍正、乾隆时代的家具,大部分是造办处和皇帝亲监的杰作,它与清宫的建筑,藻井,窗饰,与宫廷陈设的华丽工艺品都保持了高度的协调。

  还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以前的家具雕饰图案仅在仿古图案(如仿古玉纹、古青铜器纹,古石雕纹以及由这些纹饰演变出的变体图案),几何图案(简练的线条组合变化成为富有韵律感的各式图案),具有典型皇权象征的图案(如龙纹、凤纹等)。自清中叶起,却出现了西洋纹饰和中西纹饰相结合的图案。特别是清代宫中所用家具,雕有西洋图案的占相当比例,有些还是中西方画家共同参与下设计的,包括xx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这些图案或为舒卷的草叶、蔷薇,或为螺旋的贝类,这种典型的富丽奢华的欧洲贵族宫廷风格,显然能引起中国皇家、贵族的共鸣和喜爱。至于中西结合的图案,乃是清代的创新之举,有的作品纹饰结合巧妙自然,不露痕迹,其中以龙凤为主题演变的夔龙、夔凤、草龙、草凤、扬子龙等图案,是很成功的创新设计。

  我国家具辉煌期在明清两代,这为雕刻艺术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平台和机遇。细究其因,一是硬木家具的兴起。硬木质坚,适宜于雕刻。硬木经雕刻打磨后,能产生一种圆润俊秀的感觉。硬木家具不事髹漆(古典家具表面装饰的另一种工艺),于是雕刻就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法。二是工艺品的浸泽。明清的玉雕、砖雕、竹刻、石刻、砚刻、书画篆刻和佛教艺术等,非常繁荣,这些艺术养分无不滋润着家具雕刻。三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明万历年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侵入,代表西方文明的建筑、绘画、雕刻、家具等随之而来,从而影响到我国古典家具的制作业。四是文人与商人的参与。商人为了迎合文人之需,大量兴建了私宅园林;而文人有了一定的地位,也相应地需要这些私宅来装点门面。因而文化的底蕴决定了他们的追求。五是明清统治者与工匠们的不谋而合。明清统治者在物质生活上有一种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极力在家具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家具造型上不仅竭力尽显皇家威严,而且着力显其绚丽、豪华,于是片面改简就繁,甚至不惜用料奢费。六是海禁开放,材源丰富。明代海禁开放后,郑和七次下西洋,密切了中国同各国的关系。此后,各国相继派使臣赴中国朝贡(即勘合贸易),所带货物中都有相当数量的木料。通过这些国家定期或不定期的贸易往来,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进到中国。明代雕刻家具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的材质优良。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明式雕刻家具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清代,沿海门户进一步开放,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从南洋运到中国,中国政府还派官员赴盛产优质木材的南洋采伐,木材进口在清政府的外贸中已占很大比重,这为国内贵重木材资源日减的清代弥补了资源缺口,也为雕刻工匠解决了“少米之炊”的难题。


  2.2 以风格为脉络的横线

  我国的传统文化板块结构告诉我们,南方的珠江流域称为广派,中间是长江太湖流域称为苏派,北方以北京地区为京派。按照我国古家具研究界已取得的共识区分,上述三地上层社会家具流派便分别称之为广式家具、苏式家具、京式家具。这三足鼎立的古典家具流派,共同编织起中华民族灿烂的家具文化。

  由于流派不同,苏式、广式、京式家具在雕刻手法上各显其能,因而也就形成了各有特色的风格。
  
  从严格意义上讲,苏式是指出产于江苏苏州、扬州、南京以及松江一带的家具而言的。苏式称谓最早始于明代,因为当时无论是宫廷家具,还是官邸私室家具,都是经由流经该地的运河漕运(官运)北上或南下,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四面八方。

  众所周知,江南人杰地灵,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贵重木材奇缺。家具所需硬质木料,主要是靠海上通道。这些材料来之不易,为了充分利用木材,苏派工匠们惜木如金,巧妙套用,精雕细刻。这种既要造型美,又要省料还要顾及雕刻的作法,迫使工匠们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如同魔术般的精心落用木料,巧妙操刀,每一件家具的一招一式,空间尺寸,都是匠心独运,非常严格,达到减一刀则短,增一刀则长的地步。苏式家具的{zd0}特点是素洁文雅,它的雕刻从不繁复,尽显古朴之意,极富传统韵味。不仅博得世人的赞赏,而且经明的辉煌之后,到了清代早期在中国家具业上仍占有上风。

  前面已经谈到,在明代,中国的家具由苏式家具一统天下,到了清代则出现了广式家具,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广式家具所以能后来居上,与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不无关系。从地利上来说,广东是我国贵重木材的主要产地,同时又是进口木材的主要港埠,海运的发达,使南洋各国优质木材源源不断运到这里,为广式家具制作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天时上来说,清雍正、乾隆两代,社会经济稳定繁荣,手工业发达,从皇族国戚到达官显贵阶层,在生活上都不断追求一种绚丽、繁缛、豪华、富贵之气,家具尺寸随意加大放宽,以显示雄浑与稳重,而广式家具正是从这一点上迎合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广式家具迅速取代原来苏式家具的地位,成为清廷主要家具来源,得到清廷统治者的欢心。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的广式家具,具有重雕刻,重装饰,追求华丽的工艺特色,其雕刻的细致,令人感叹不已,有人这样来形容:每一件xx的广式家具,就是一件精美的雕刻作品。各种雕刻手段被全部调动起来,各种雕刻手法也运用得淋漓尽致。雕刻的面积宽广而纵深,家具雕刻装饰面积大多过半,有的家具雕刻装饰面积甚至高达80%以上。当然,从艺术角度与整体看广式家具,它不如苏式,但从家具史的角度看,广式仍不失为中国古典家具中精彩的一笔,它在清中期取代苏式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清宫的主要家具,也成了清代家具的代名词。

  所谓京式家具,狭义讲就是北京地区清代上层社会家具的流派,广义而言,天津地区与河北地区清代上层社会家具的流派也属于京派。它是从苏、广两派的基础上诞生的,已成为我国清代家具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现在,史学家一般把京式家具划为早、中、晚三期。最早的京式家具,实际上是苏广两地进贡的精品家具;中期京式家具,多指全国被召入宫的能工巧匠专事木作而成的家具,其特点是“皇气”十足,一般规格要比明代家具宽大,家具雕刻的范围更是随之增加,在造型上追求雄浑、稳重、繁缛与华丽的风格。晚期京式家具是指达官显贵散落的京式家具被民间仿效而成的,即仿宫廷家具。因为它们出自粗活工匠之手,质量与艺术上己远不能与中、早期京式家具同日而语,“京”味已差矣。特别是在家具图案的雕饰上,任意性很大,常常走形,从而失去了真正京式家具的价值。

      房产 所谓京式家具,狭义讲就是北京地区清代上层社会家具的流派,广义而言,天津地区与河北地区清代上层社会家具的流派也属于京派。它是从苏、广两派的基础上诞生的,已成为我国清代家具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现在,史学家一般把京式家具划为早、中、晚三期。最早的京式家具,实际上是苏广两地进贡的精品家具;中期京式家具,多指全国被召入宫的能工巧匠专事木作而成的家具,其特点是“皇气”十足,一般规格要比明代家具宽大,家具雕刻的范围更是随之增加,在造型上追求雄浑、稳重、繁缛与华丽的风格。晚期京式家具是指达官显贵散落的京式家具被民间仿效而成的,即仿宫廷家具。因为它们出自粗活工匠之手,质量与艺术上己远不能与中、早期京式家具同日而语,“京”味已差矣。特别是在家具图案的雕饰上,任意性很大,常常走形,从而失去了真正京式家具的价值。


   3
雕技多变 异彩纷呈

  家具雕刻的装饰手法虽然很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留底雕刻和无底雕刻。
  
  所谓留底雕刻,即被所雕刻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镂空,这个工艺也被称为“着地雕”,它包括线刻、阴雕、浮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的工艺之一。

  线刻,亦称“线雕”,是用刻刀直接在木料上刻画出纹饰图案。它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具有流畅自如,清晰明快的特点,犹如中国画中的“白描”,在古典家其中并不常用,只是偶一为之,主要是用来装点某一局部,大面积使用者更是十分罕见。

  浮雕是家具雕刻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这是因为古代家具所用良材均能满足设计者和施工者的要求。木材自身的特点也使家具雕刻者大展身手。浮雕有深浅之分,浅浮雕是将所浮凸的雕体一般不到立体雕的二分之一,比较接近线条雕刻,纹饰突起,轮廓明显,具有清逸雅静的装饰感。深浮雕则是一种多层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笔,如同描绘,有一种流动的线条感,它不象浅浮雕那样,而更象一种雕塑,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与完整性,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之感。另外,深浮雕的底面不象浅浮雕那样被处理成“平地”,经常要处理成“锦地”,即在底面还要进行再雕饰。无论是浅浮雕还是深浮雕,对材料的客观条件要求很严,尤其是深浮雕的要求则更严些。首先是韧性,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在高起浮雕时能耐住使用时的善意冲击,所以深浮雕的家具大都是硬木家具。其次是适应性,这个概念较为宽泛,比如材质的横向定刀有无可能,雕刻着的打磨是否容易,材质的纹理与雕刻是否冲突等等。

  阴雕,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其雕刻内容大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花卉,也有诗词、吉祥语之类的文字。这种技法主要雕于髹漆家具,同时又是漆器家具常用手法。它与线刻同属于“阴纹”装饰,但也有区别。如果说前者是“白描”,阴刻即是“写意”。

  无底雕刻与留底雕刻,都属立体雕刻工艺,留底雕刻又分为透雕、镂雕、圆雕和透空双面雕。

  透雕,即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筑木雕的影响,因为这种雕刻将底子镂空了,能产生一种穿越木质感觉的视觉,具有浮雕的灵秀之气。纯粹意义上的透雕xx用锼弓搜出,在家具中往往用粗犷的纹饰处理,例如大案的牙头,板足开出的透光。与其它雕刻手法相比,透雕大都纹饰简单,所设计的通透效果,xx是为了克服滞闷。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独板上常锼出各类形状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又不失简洁的主观迫求。从这一点上讲,透雕可谓一石二鸟。

  圆雕,是一种xx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体的形象来。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题材以吉祥为主,供人们欣赏为目的。它只用于家具局部,如端头、腿足、柱头等部位。以广式家具最为常见,是清代家具的主要特征之一。但这种雕技运用中搞不好极易弄巧成拙,古代工匠深谙此点,故尽量少用或不用。

  透空双面雕,即两面都雕刻的透空雕。可供人们两面独自观赏,类似苏州的“双面绣”。这种工艺需要艺匠们具有高超的智慧与巧妙的构思。透空双面雕大多施工于条案档板、门窗板、隔扇、衣架等两面都可以看的家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同,只不过一正一反而已;另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异,这种透空双面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即便整件家具散架了,其雕刻版也可作为单独艺术品珍藏、陈列。

  上述各类雕刻手法在一件家具上可单独使用,而更多的是组合、交叉使用。在明清许多成功之作中仔细观察,以浮雕与透雕组合最多,聪慧的工匠把浮雕与透雕组合起来,二者优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透雕加浮雕使家具纹饰丰满,明式家具使用极多。尔后又发展了攒插加浮雕工艺,它的好处除了省材,还能克服木材纤维横向不如纵向易雕、相对也不结实的弊端,因而清代的扶手椅大量使用了这种工艺。有些板材并不厚重,由于使用了双面雕,透雕加浮雕的手法,使纹饰圆润,视觉感觉立刻变得丰厚。工匠利用视觉差,在展现家具美的同时,亦节省了材料。


  4 玲珑剔透 巧夺天工

  在漫长的家具制作过程中,经过历代匠人的悉心努力,形成了各地的雕刻流派。其中最xx的有潮州木雕和东阳木雕,两者并列为中国两大民间木雕体系。除此以外还有宁波金漆木雕、徽州木雕等。


  4.1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盛行于广东东南部的潮安、揭旭、潮阳、普宁、饶平和澄海一带的民间工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自成一个体系。因为这几县旧属潮州府,人们便习惯地称之为“潮州木雕”。唐宋是潮州木雕艺术的萌芽时期。唐宋两朝,随着中原古文化的南移和渗透,潮州的工艺美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现存资料看,唐代的潮州便有书雕艺术。到了明代,潮州木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清代是潮州木雕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潮州木雕艺人力求创新,在题材上追求丰富多彩,装饰上手法新颖,表现技艺成熟,达到登峰造极,充分展示了潮州木雕流派能工巧匠的高超造诣和艺术风格。

  潮州木雕通常要在表面贴金,以示金碧辉煌,故潮州木雕又有“金漆木雕”的美誉。潮州木雕熔雕刻、绘画于一体,向以多层镂空、富丽堂皇、夸张的风格和细腻精致的工艺特色著称于世,可谓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流派。

  潮州木雕精雕细刻,主要包括凿粗坯、细雕刻、髹漆贴金三道工序,有些木雕还要绘上金漆画。每道工序都非常精细,但是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后两道工序上。而其中漆贴金和金漆画工艺又是其突出特点。在凿粗坯和细雕刻时,艺人们讲究因材施艺,根据各种装饰物的性质,造型特点,选择各种相应的题材和表现技法。如对内容庞杂丰富的作品构图上多采用“之”字形排径,径路清晰,层次分明,使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内容。画面讲究疏密匀称,层层叠叠,不受xx法约束。在雕刻技法上,艺人可以把浮雕、透雕、线刻或单独、交叉或综合地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形式美。其中{zj1}特色的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透雕,能把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画面上,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人物和环境的处理亦实亦虚。

  广式家具中髹漆贴金后的作品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如果贴金木雕再配以金漆画、金漆字,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上更显华贵庄重,整个木雕也就显得精致、瑰丽而又金碧辉煌。
      房产

  4.2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产地浙江东阳而得名。历史上的东阳木雕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发展于明代。清代中叶,由于国家稳定,生产力发展,东阳木雕形成了一个历史高峰期。当时家具雕饰日趋盛行,乾隆年间有400多名东阳木雕大师被召入宫为大婚的皇帝专事刻雕龙床、帝王宝座、屏风、各类箱、柜、案、椅以及其它木雕摆件之类,至今还有很多保存在故宫内。

  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是有区别的,潮州木雕要在表面绣涂红漆,然后再贴金箔,而东阳木雕不髹漆,以保留木质的本来面目,故称“白木雕”。其次,东阳木雕更注重雕刻表面的打磨工艺,以圆滑细腻、精美光润著称。兴盛时期的东阳木雕技艺,曾对广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阳木雕家具,也几遍全国各地。

  东阳木雕所以走红,与它丰富的雕刻工艺密切相关。在雕刻技艺上,东阳木雕形成了以浮雕、圆雕、镂空雕、满地雕、阴雕、彩木镶嵌等完整的工艺体系,在镂空雕中最为精彩的是镂空双面雕,两面图案各自独立。彩木镶嵌在家具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利用各种木材自身的色彩、纹理,镶嵌出不同的花纹图案,以达到典雅的艺术效果。东阳木雕还有散点、xx、多层次、保留平面的艺术风格。这种表现风格更适合于家具表面雕刻,以及建筑中的门、窗、花板、隔扇等。还有一点颇有特色的是,东阳木雕刀法熟练遒劲,线条简明奔放,显示艺人们的深厚功力和清代东阳木雕的洗炼风格。

  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极为丰富。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风景、文物、园林……,几乎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东阳木雕所使用的有1500余宗品种,2600多个花色。人物题材大多采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民间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舞台戏曲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等等。这些作品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为东阳木雕大为增色。

  在用材上,东阳木雕广泛搜罗,既用硬材,也用软材。硬材中有花梨、红木、紫檀等,软木中有锻木、桑木、白杨、红松等。
  

   4.3
宁波朱金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及家具雕饰。其人物题材多取自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古人称之谓“京班体”。据传百年以前的宁波城内有一位徐筱照师傅,能雕大过一丈,小至一寸的人物。这种“京班体”的构图格局,均采用主观体,除近景、中景和远景分现在同一画面的平面上,前景不挡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栩栩如生。与传统绘画的“丈山、尺树、寸鸟、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实际物体。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在表现人物手法上,采用“武士挺颈,美女无肩,老翁凸肚,武士实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传统的朱金木雕妙趣横生,引人人胜。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是朱金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朱金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面而不在于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来进行装饰。因而雕刻并不在于十分精细,而漆工的精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朱金木雕从明清以来普遍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流传下来的“千工床”,费工浩大,床内床外就如一座亭台楼阁,而且梳妆台、文具箱、点心盒、马桶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床内四周有雕刻绘画,床外层层楼阁挂面,贴金朱漆极其富丽,国内外收藏者不惜重金收购珍藏。

      房产


  4.4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实际上是一种文人木雕,为我国南方xx的明清木质雕刻流派,因产生并流行于安徽的徽州地区,故名。它与徽州的xx的石雕、砖雕并列为“徽州三雕”。

  徽州木雕历史非常悠久,产生及流行的时期是元末至民国初期。由于它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木雕作品的题材以人物为主,所表达的也多为儒家文化,通常出现的内容有教道、忍让、中庸、崇礼、恩荣、忠义、冠礼、读书、及第、诗教、耕织等。再例如琴棋书画题材,在徽州木雕中也居多,它体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思想。另外,姻姻和合题材是儒教宗法伦理道德的范畴,此类内容有“百年好合”、“门当户对”、“子孙满堂”等。徽州木雕中还有一个重要选题,那就是文学戏曲典故人物,什么“文王访贤”、“舜使大禹”、“三顾茅庐”、“关公送嫂”、“严贵别窑”、“柳毅传书”等,无不是儒学精神的体现。有人说,徽州木雕雕不离儒,儒不离雕,雕儒合一,可谓入木三分。正因为徽州木雕表达的题材是人物为主,故多采用留底浮雕艺术手法。

  徽州木雕的创作风格古拙而朴实,造型浑圆结实,其风格近似汉代画象砖,刀法简练挺拔,人物形象比较夸张。至清代,雕刻风格趋向缜密、繁复而精巧,以追求精细xx为时尚,似有过分雕琢之赘,雕刻力度感已明显受到削弱,渐失明代粗放刚劲的气势。在雕刻手法上,明代只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及至清代,又增加了凹雕、浅刻、多层雕,还出现了透雕。最为常见的当多层雕,有的甚至有七、八层之多。画面边框的处理常常打破单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宝奇珍或花卉叶蔓等各种装饰纹样组合,具有{jj0}的立体视觉美感,木雕的画面一般没有多少空白。

  与其它木雕流派不同,徽州木雕从不一味追求雕刻木材的名贵性,不拘一格用木材,徽州木雕的原材料,有“阳春白雪”类的柏、檀、樟、梓、榧、楠,也有“下里巴人”类的松、杉、榆、柳、槐、杨,它们不分彼此,不论高低贵贱,都可走进徽州木雕的创作天地里,这在其它木雕流派中极为少见。

  徽州木雕的再一个特色,大多不施髹漆,以显示木质的xx纹理之美,它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徽文化。有些徽州木雕即使用髹漆,色彩也十分单纯,一般只用红、黑及金色,这样的色彩处理,更显示出木雕的大器感。

  徽州木雕的载体,出现在家具中主要是木床花板及橱门等。由于徽州木雕属于建筑大类,旧时古家具的书籍中很少介绍这种木雕流派,随着近年来古董家具收藏热的兴起,徽州木雕中的雕刻家具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古董家具行业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潜在价值日渐显露,并形成一个收藏热点。

  在漫长的历史中,雕刻家具这朵传统艺术之花,没有因岁月流逝而凋零。由于历代艺人的继承和发扬,雕刻的形式、种类不断发展,风格亦不断创新。这朵艺术之花将长开不败,香飘人间。但是木雕家具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工艺师在效率的催生、效益的诱惑下,已经没法做得那么精致了。可能以后再也不会象先人那样,耐心地一点一滴地雕琢、油漆、贴金,传统手艺有全被机器代替的可能。另外,雕饰过繁和深度较大的木雕家具容易造成积尘难拭和影响观瞻的弊病。应当指出,这种情况也是木雕家具一个最为突出的弱点。


郑重声明:资讯 【木材雕刻艺术琐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