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雕技多变 异彩纷呈
家具雕刻的装饰手法虽然很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留底雕刻和无底雕刻。
所谓留底雕刻,即被所雕刻家具的木板不去底镂空,这个工艺也被称为“着地雕”,它包括线刻、阴雕、浮雕,是古代家具主要装饰的工艺之一。
线刻,亦称“线雕”,是用刻刀直接在木料上刻画出纹饰图案。它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具有流畅自如,清晰明快的特点,犹如中国画中的“白描”,在古典家其中并不常用,只是偶一为之,主要是用来装点某一局部,大面积使用者更是十分罕见。
浮雕是家具雕刻装饰的主要技法之一,这是因为古代家具所用良材均能满足设计者和施工者的要求。木材自身的特点也使家具雕刻者大展身手。浮雕有深浅之分,浅浮雕是将所浮凸的雕体一般不到立体雕的二分之一,比较接近线条雕刻,纹饰突起,轮廓明显,具有清逸雅静的装饰感。深浮雕则是一种多层次、多深度浮凸高度的雕刻,它以刀代笔,如同描绘,有一种流动的线条感,它不象浅浮雕那样,而更象一种雕塑,追求的是形象的逼真性与完整性,给人一种温文尔雅之感。另外,深浮雕的底面不象浅浮雕那样被处理成“平地”,经常要处理成“锦地”,即在底面还要进行再雕饰。无论是浅浮雕还是深浮雕,对材料的客观条件要求很严,尤其是深浮雕的要求则更严些。首先是韧性,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在高起浮雕时能耐住使用时的善意冲击,所以深浮雕的家具大都是硬木家具。其次是适应性,这个概念较为宽泛,比如材质的横向定刀有无可能,雕刻着的打磨是否容易,材质的纹理与雕刻是否冲突等等。
阴雕,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其雕刻内容大多为梅、兰、竹、菊之类的花卉,也有诗词、吉祥语之类的文字。这种技法主要雕于髹漆家具,同时又是漆器家具常用手法。它与线刻同属于“阴纹”装饰,但也有区别。如果说前者是“白描”,阴刻即是“写意”。
无底雕刻与留底雕刻,都属立体雕刻工艺,留底雕刻又分为透雕、镂雕、圆雕和透空双面雕。
透雕,即将花板底子镂空的一种工艺手法,它通常只雕刻器物的外表面。透雕深受建筑木雕的影响,因为这种雕刻将底子镂空了,能产生一种穿越木质感觉的视觉,具有浮雕的灵秀之气。纯粹意义上的透雕xx用锼弓搜出,在家具中往往用粗犷的纹饰处理,例如大案的牙头,板足开出的透光。与其它雕刻手法相比,透雕大都纹饰简单,所设计的通透效果,xx是为了克服滞闷。明式椅具中,靠背椅独板上常锼出各类形状的透光,在光束之中展现变化,又不失简洁的主观迫求。从这一点上讲,透雕可谓一石二鸟。
圆雕,是一种xx立体的雕刻,前、后、左、右四面都要雕刻出具体的形象来。它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艺术感的雕塑艺术,作品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植物,题材以吉祥为主,供人们欣赏为目的。它只用于家具局部,如端头、腿足、柱头等部位。以广式家具最为常见,是清代家具的主要特征之一。但这种雕技运用中搞不好极易弄巧成拙,古代工匠深谙此点,故尽量少用或不用。
透空双面雕,即两面都雕刻的透空雕。可供人们两面独自观赏,类似苏州的“双面绣”。这种工艺需要艺匠们具有高超的智慧与巧妙的构思。透空双面雕大多施工于条案档板、门窗板、隔扇、衣架等两面都可以看的家具。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同,只不过一正一反而已;另一类是正反图案相异,这种透空双面雕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即便整件家具散架了,其雕刻版也可作为单独艺术品珍藏、陈列。
上述各类雕刻手法在一件家具上可单独使用,而更多的是组合、交叉使用。在明清许多成功之作中仔细观察,以浮雕与透雕组合最多,聪慧的工匠把浮雕与透雕组合起来,二者优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透雕加浮雕使家具纹饰丰满,明式家具使用极多。尔后又发展了攒插加浮雕工艺,它的好处除了省材,还能克服木材纤维横向不如纵向易雕、相对也不结实的弊端,因而清代的扶手椅大量使用了这种工艺。有些板材并不厚重,由于使用了双面雕,透雕加浮雕的手法,使纹饰圆润,视觉感觉立刻变得丰厚。工匠利用视觉差,在展现家具美的同时,亦节省了材料。
4 玲珑剔透 巧夺天工
在漫长的家具制作过程中,经过历代匠人的悉心努力,形成了各地的雕刻流派。其中最xx的有潮州木雕和东阳木雕,两者并列为中国两大民间木雕体系。除此以外还有宁波金漆木雕、徽州木雕等。
4.1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盛行于广东东南部的潮安、揭旭、潮阳、普宁、饶平和澄海一带的民间工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自成一个体系。因为这几县旧属潮州府,人们便习惯地称之为“潮州木雕”。唐宋是潮州木雕艺术的萌芽时期。唐宋两朝,随着中原古文化的南移和渗透,潮州的工艺美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现存资料看,唐代的潮州便有书雕艺术。到了明代,潮州木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清代是潮州木雕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康、雍、乾”三代,潮州木雕艺人力求创新,在题材上追求丰富多彩,装饰上手法新颖,表现技艺成熟,达到登峰造极,充分展示了潮州木雕流派能工巧匠的高超造诣和艺术风格。
潮州木雕通常要在表面贴金,以示金碧辉煌,故潮州木雕又有“金漆木雕”的美誉。潮州木雕熔雕刻、绘画于一体,向以多层镂空、富丽堂皇、夸张的风格和细腻精致的工艺特色著称于世,可谓匠心于一体,赋玲珑于全身,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流派。
潮州木雕精雕细刻,主要包括凿粗坯、细雕刻、髹漆贴金三道工序,有些木雕还要绘上金漆画。每道工序都非常精细,但是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后两道工序上。而其中漆贴金和金漆画工艺又是其突出特点。在凿粗坯和细雕刻时,艺人们讲究因材施艺,根据各种装饰物的性质,造型特点,选择各种相应的题材和表现技法。如对内容庞杂丰富的作品构图上多采用“之”字形排径,径路清晰,层次分明,使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内容。画面讲究疏密匀称,层层叠叠,不受xx法约束。在雕刻技法上,艺人可以把浮雕、透雕、线刻或单独、交叉或综合地灵活运用,以表现不同的形式美。其中{zj1}特色的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透雕,能把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画面上,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对人物和环境的处理亦实亦虚。
广式家具中髹漆贴金后的作品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如果贴金木雕再配以金漆画、金漆字,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上更显华贵庄重,整个木雕也就显得精致、瑰丽而又金碧辉煌。
房产
4.2 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因产地浙江东阳而得名。历史上的东阳木雕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发展于明代。清代中叶,由于国家稳定,生产力发展,东阳木雕形成了一个历史高峰期。当时家具雕饰日趋盛行,乾隆年间有400多名东阳木雕大师被召入宫为大婚的皇帝专事刻雕龙床、帝王宝座、屏风、各类箱、柜、案、椅以及其它木雕摆件之类,至今还有很多保存在故宫内。
东阳木雕与潮州木雕是有区别的,潮州木雕要在表面绣涂红漆,然后再贴金箔,而东阳木雕不髹漆,以保留木质的本来面目,故称“白木雕”。其次,东阳木雕更注重雕刻表面的打磨工艺,以圆滑细腻、精美光润著称。兴盛时期的东阳木雕技艺,曾对广式家具的雕刻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东阳木雕家具,也几遍全国各地。
东阳木雕所以走红,与它丰富的雕刻工艺密切相关。在雕刻技艺上,东阳木雕形成了以浮雕、圆雕、镂空雕、满地雕、阴雕、彩木镶嵌等完整的工艺体系,在镂空雕中最为精彩的是镂空双面雕,两面图案各自独立。彩木镶嵌在家具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利用各种木材自身的色彩、纹理,镶嵌出不同的花纹图案,以达到典雅的艺术效果。东阳木雕还有散点、xx、多层次、保留平面的艺术风格。这种表现风格更适合于家具表面雕刻,以及建筑中的门、窗、花板、隔扇等。还有一点颇有特色的是,东阳木雕刀法熟练遒劲,线条简明奔放,显示艺人们的深厚功力和清代东阳木雕的洗炼风格。
东阳木雕的题材内容极为丰富。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风景、文物、园林……,几乎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东阳木雕所使用的有1500余宗品种,2600多个花色。人物题材大多采撷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民间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舞台戏曲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等等。这些作品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为东阳木雕大为增色。
在用材上,东阳木雕广泛搜罗,既用硬材,也用软材。硬材中有花梨、红木、紫檀等,软木中有锻木、桑木、白杨、红松等。
4.3 宁波朱金木雕
宁波朱金木雕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及家具雕饰。其人物题材多取自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古人称之谓“京班体”。据传百年以前的宁波城内有一位徐筱照师傅,能雕大过一丈,小至一寸的人物。这种“京班体”的构图格局,均采用主观体,除近景、中景和远景分现在同一画面的平面上,前景不挡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栩栩如生。与传统绘画的“丈山、尺树、寸鸟、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于实际物体。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在表现人物手法上,采用“武士挺颈,美女无肩,老翁凸肚,武士实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传统的朱金木雕妙趣横生,引人人胜。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是朱金木雕艺人的经验总结。朱金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面而不在于雕,依靠贴金箔和漆朱红来进行装饰。因而雕刻并不在于十分精细,而漆工的精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正是这种工艺,使朱金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朱金木雕从明清以来普遍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流传下来的“千工床”,费工浩大,床内床外就如一座亭台楼阁,而且梳妆台、文具箱、点心盒、马桶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床内四周有雕刻绘画,床外层层楼阁挂面,贴金朱漆极其富丽,国内外收藏者不惜重金收购珍藏。
房产
4.4 徽州木雕
徽州木雕,实际上是一种文人木雕,为我国南方xx的明清木质雕刻流派,因产生并流行于安徽的徽州地区,故名。它与徽州的xx的石雕、砖雕并列为“徽州三雕”。
徽州木雕历史非常悠久,产生及流行的时期是元末至民国初期。由于它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儒学思想渗透的结晶,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木雕作品的题材以人物为主,所表达的也多为儒家文化,通常出现的内容有教道、忍让、中庸、崇礼、恩荣、忠义、冠礼、读书、及第、诗教、耕织等。再例如琴棋书画题材,在徽州木雕中也居多,它体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的思想。另外,姻姻和合题材是儒教宗法伦理道德的范畴,此类内容有“百年好合”、“门当户对”、“子孙满堂”等。徽州木雕中还有一个重要选题,那就是文学戏曲典故人物,什么“文王访贤”、“舜使大禹”、“三顾茅庐”、“关公送嫂”、“严贵别窑”、“柳毅传书”等,无不是儒学精神的体现。有人说,徽州木雕雕不离儒,儒不离雕,雕儒合一,可谓入木三分。正因为徽州木雕表达的题材是人物为主,故多采用留底浮雕艺术手法。
徽州木雕的创作风格古拙而朴实,造型浑圆结实,其风格近似汉代画象砖,刀法简练挺拔,人物形象比较夸张。至清代,雕刻风格趋向缜密、繁复而精巧,以追求精细xx为时尚,似有过分雕琢之赘,雕刻力度感已明显受到削弱,渐失明代粗放刚劲的气势。在雕刻手法上,明代只有浅浮雕、深浮雕、圆雕,及至清代,又增加了凹雕、浅刻、多层雕,还出现了透雕。最为常见的当多层雕,有的甚至有七、八层之多。画面边框的处理常常打破单一的方框模式,以八宝奇珍或花卉叶蔓等各种装饰纹样组合,具有{jj0}的立体视觉美感,木雕的画面一般没有多少空白。
与其它木雕流派不同,徽州木雕从不一味追求雕刻木材的名贵性,不拘一格用木材,徽州木雕的原材料,有“阳春白雪”类的柏、檀、樟、梓、榧、楠,也有“下里巴人”类的松、杉、榆、柳、槐、杨,它们不分彼此,不论高低贵贱,都可走进徽州木雕的创作天地里,这在其它木雕流派中极为少见。
徽州木雕的再一个特色,大多不施髹漆,以显示木质的xx纹理之美,它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徽文化。有些徽州木雕即使用髹漆,色彩也十分单纯,一般只用红、黑及金色,这样的色彩处理,更显示出木雕的大器感。
徽州木雕的载体,出现在家具中主要是木床花板及橱门等。由于徽州木雕属于建筑大类,旧时古家具的书籍中很少介绍这种木雕流派,随着近年来古董家具收藏热的兴起,徽州木雕中的雕刻家具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古董家具行业的一个重要项目,其潜在价值日渐显露,并形成一个收藏热点。
在漫长的历史中,雕刻家具这朵传统艺术之花,没有因岁月流逝而凋零。由于历代艺人的继承和发扬,雕刻的形式、种类不断发展,风格亦不断创新。这朵艺术之花将长开不败,香飘人间。但是木雕家具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工艺师在效率的催生、效益的诱惑下,已经没法做得那么精致了。可能以后再也不会象先人那样,耐心地一点一滴地雕琢、油漆、贴金,传统手艺有全被机器代替的可能。另外,雕饰过繁和深度较大的木雕家具容易造成积尘难拭和影响观瞻的弊病。应当指出,这种情况也是木雕家具一个最为突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