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2010年1月20日

在2007 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实务的xx中,有一道分值高达22 分的计算题,其考点主要涉及“书刊印制”和“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知识,基本上涵盖了过去几年计算题中涉及的问题,有难度,获得高分不易。但由于每年都有计算题,所以大部分考生还是在这方面下了一定的工夫。从答卷情况来看,此题不得分的很少,但得满分的也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可以看出,考生在复习、考试过程中普遍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叙述得更方便,现附上原题:

69.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须列出算式;计算过程中的金额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zh1}计算结果中不足0101 元的部分进到0101 元) 。(本题22 分)

某出版社书刊销售收入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3 % ,且由于位于省会城市,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为7 % ,教育费附加率为3 %。该社计划出版一部特大32 开的纸面平装图书,封面带有前后勒口,共印6 000 册。即将付印时, 需要按利润为30 000 元的目标测算其定价。已知的相关数据如下(为避免运算过程过分繁琐,已对一些数据作了简化处理) :

以一次性稿酬的方式向作者付酬, 标准为40 元/ 千字。应付稿酬的版面字数为50 万字。

每册书书心的总面数为640 面;书心均用定量为60 克/ 米2 的胶印书刊纸印制,印刷时的加放率为5 %;该种胶印书刊纸的单价为5 440 元/ 吨,折合每令180 元。封面用定量为150 克/ 米2 、规格为1 000 毫米×1 400 毫米的铜版纸,每张纸可以开切12 张封面纸; 印刷时的加放率为8 %;该种铜版纸的单价是8 000 元/ 吨。

全书制版费用共8 860 元。书心单色印刷,印刷费单价为30 元/ 色令。封面四色印刷,而封二、封三均空白,印刷费的计价标准是每色印刷不足5 色令的均按5 色令计,单价为45 元/ 色令。装订费的单价为0103 元/ 帖,其中封面按2 帖计费。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含所用材料费用) 共计1 67218 元。

用于该图书的其他直接费用共6 300 元; 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均作为变动成本按每册书的书心印张数分摊,标准为每印张0125 元。此外,图书市场上的平均发行折扣率为60 %。

问题一:该书的税前稿酬是多少元?

问题二:该书的纸张费用总额是多少元?

问题三:该书的印装费用总额是多少元?

问题四:该书的变动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各是多少元?

问题五:如果尚不知该书的单位销售税金为多少,而赠送样书的费用又可忽略不计,则该书的定价应是多少元?

请运用与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有关的经验算式测算。初看这个题目,似乎是特别难,因为题目本身就比较大,数据又多。但仔细审一下题,就会发现问题一至问题三考核与书刊印制相关的知识,问题四、五考核书刊成本计算和定价测算的知识;五个小问题的顺序也正好是解该题的一个先后顺序,只要按照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各问题的解题方法不是{wy}的,可以分步算,也可以综合算。下面只介绍一个综合算的解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解析问题一

该书的稿酬是20 000 元。

具体算式是: 稿酬= 稿酬标准×千字数=40 ×500 = 20 000 (元)

本问考查的知识点是出版物文字作品付酬方式中一次性付酬的计算方法,该知识点在《出版专业基础·初级》第四章第四节和国家版权局文件《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载《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 中有介绍。

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解答此问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有:

11 概念不清。不知道什么是一次性稿酬,要么没做,要么计算的是印数稿酬(注意,印数稿酬以千册为单位,每千册按基本稿酬的1 %计算) 。

21 审题不仔细,画蛇添足。本题目是“以一次性稿酬的方式向作者付酬”,并没有提及要纳税,而且稿酬的个人所得税是应由作者承担的,出版社只是代扣缴,不必另行支付,但有的考生又添上了税费。

解析问题二

该书的纸张费用总额是23 58712 元。

关于纸张的费用,考生必须注意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书心用纸,其二为封面用纸。本题目给定“书心均用定量为60 克/ 米2 的胶印书刊纸印制”、“封面用定量为150 克/ 米2 、规格为1 000毫米×1 400 毫米的铜版纸”,因此要分别计算书心和封面用纸量。

本问考查的知识点是:书心用纸量和封面用纸量的计算。具体包括:与印刷用纸有关的基本概念———纸张的规格、定量、印张、令,图书的开数,印张的计算方法,实际用纸的加放数等。该知识点在《出版专业实务·初级》第四章第二节中有介绍。由于题目给定的书心、封面用纸定量不同,因此,解答本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A1 书心用纸令数= 单册面数÷开数×印数÷1 000 ×( 1 + 加放率) = 640 ÷32 ×6 000 ÷1 000 ×(1 + 5 %) = 126 (令)书心用纸费用= 每令单价×令数= 180 ×126 = 22 680 (元)

B1 封面用纸令数= 印数÷封面纸开数÷500 ×( 1 + 加放率) = 6 000 ÷12 ÷500 ×(1 + 8 %) = 1108 (令)

封面用纸令重= 定量×单张纸面积×500 ÷1 000 = 150 ×(1 ×114) ×500 ÷1 000 = 105 (千克)封面用纸费用= 单价×用纸吨数= 8 000 ×(105 ×1108 ÷1 000) = 90712 (元)

C1 纸张费用总额= 书心用纸费用+ 封面用纸费用= 22 680 + 90712 = 23 58712 (元)回答此问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11 对“印张”的概念理解不清。不会计算书心印张和封面印张。一张全张纸的一半两面印刷后为一个印张,所以印张不是用来计算空白纸张的,而是印刷后的纸张用量。另外,书心是双面印刷,封面是单面印刷(“封二、封三均为空白”) 。考生由于对印张的理解错误,导致对“令”的概念理解不透,所以在计算书心和封面的令数时,不知道该用“1 000”还是“500”。

21 不知道封面的开数就是“12 开”(题目给出“每张纸可以开切12 张封面”) ,不会计算封面用纸量。

31 对实际印制过程不清楚。不理解实际生产时会有纸张的损耗,单色印刷和彩色印刷的纸张损耗量不同以及纸张的损耗要由出版单位来承担的道理,所以虽然题目中已经分别设定加放率,但很多考生或没有算纸张的加放数,或书心、封面按同样的加放率“5 %”计算。

41 读题不够认真。题目中已经给出书心纸的“单价为5 440 元/ 吨,折合每令180 元”,但许多考生忽略了“每令180 元”,自己给书心纸规定了规格尺寸后再去计算令重、用纸吨数等,不仅平添了麻烦,而且答案也不正确,甚至有的考生把封面用纸规格作为书心用纸规格来计算。

51“定量”概念不清。“定量”是指单位面积纸张的质量,但有的考生误认为定量是一纸张的重量。在计算封面用纸费用时直接使用定量,没有通过面积折算出令重数。

61 计算不准确。本问涉及的计量单位较多,如吨、千克、克、平方米、毫米等,其中很多地方要通过换算才能使计量单位统一。部分考生换算方法不对,计算结果就不准确。

71 理解题意不清。题中是问“该书的纸张费用总额”, 而有的考生理解为“一册书的纸张费用”,所以没有考虑印刷量“6 000 册”。也有些考生在计算封面用纸时,用了另一种方法:封面用纸张数= 印数÷开数×(1 + 加放率) =6 000 ÷12 ×(1 + 8 %) = 540 (张)封面用纸面积= 单张纸面积×用纸张数=(1 ×114) ×540 = 756 (米2)封面用纸吨数= 定量×用纸面积= 150 ×756 = 113 400 克= 01113 4 吨封面用纸费用= 单价×用纸吨数= 8 000 ×01113 4 = 90712 (元)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易懂,但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尤其是题目中明确提出“计算过程中的金额小数均保留实际位数”,而有些考生在计算过程中取了近似值,所以结果不正确。总的来说,由于计算步骤较多,同时该知识点只在2007 年版初级教材中讲述,部分{dy}次参加中级考试的考生没有复习到,所以第二问xx答对的人数较少。

解析问题三

该书的印装费用总额是13 73218 元。本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考点:印装包含哪些环节;“印装费用”与“印制费用”的区别;色令制计价法;表面整饰加工费用计算方法。该知识点在《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六章第五节中有介绍。解答此问时考生必须清楚,图书的印装包括印刷、装订和表面整饰加工。在实际印刷中普遍使用色令制计价法,即按照总色令数计算费用,印刷时有一个{zd1}印数的要求,即实际印数不足{zd1}印数的,须按{zd1}印数计价;实际印数超过{zd1}印数的,则按实际印数计价。对于色令,考生必须理解:印刷一次只能在纸张的一个面上印一种颜色,四色印刷要印四次(或由四个印刷滚筒分别完成) ;本题书心是双面单色印刷,封面是单面四色印刷。解答时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A1 书心色令数= 单册印张数×印数÷1 000 ×印刷面数×印刷色数= (640 ÷32) ×6 000 ÷1 000 ×2 ×1 = 240 (色令)书心印刷费用= 单价×色令数= 30 ×240 =7 200 (元)

B1 封面每色印刷色令数= 印数÷封面纸开数÷500 ×印刷面数= 6 000 ÷12 ÷500 ×1 = 1(色令)因每色印刷不足5 色令应按照5 色令计,在后续计算时,应将1 色令改成5 色令。于是:封面四色印刷色令数= 每色印刷色令数×印刷色数= 5 ×4 = 20 (色令)封面印刷费用= 单价×色令数= 45 ×20 =900 (元)

C1 装订费= 单价×(书心帖数+ 封面帖数) ×印数= 0103 ×(640 ÷32 + 2) ×6 000 = 3 960(元)

D1 印装费用总额= 书心印刷费用+ 封面印刷费用+ 装订费+ 表面整饰加工费用= 7 200 +900 + 3 960 + 1 67218 = 13 73218 (元) 回答本问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印刷费也加上了纸张加放数。与计算用纸量不同,在实际计算印刷费时,只按照理论用纸量的印刷量计算,不必加上加放数。教材中对此作过说明,但有些考生没注意到。

21 忽略了书心是双面印刷。

31 计算书心纸和封面纸的令数时,将不同的折算系数“1 000”和“500”相混。

41 对“封面印刷时每色印刷费有{zd1}收费标准”的特点理解不清楚,“1 色令”没有进到“5 色令”计,近四成考生虽然考虑了“5 色令”的问题,但把“每色”{zd1}标准,误认为是总的{zd1}标准,所以出现了“封面四色印刷色令数= 1 ×4 = 4 ,不足5 色令,按5 色令计算,所以,封面印刷费= 45 ×5 = 225 元”的情况。

51 装订费只计算一册书的费用,忘了乘上印数6 000 册。

61 不会计算书心的帖数。

71 没有加上1 个封面按2 帖计的装订费。

81 不知道表面整饰加工费用属于印装费用,少加1 67218 元。91 把制版费用8 860 元算到了印装费里。

解析问题四

该书的变动成本总额是67 320 元,单位变动成本是11122 元。本问的考核点为:什么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项目及单位变动成本的计算方法。该知识点在《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十章第三节中有介绍。解答本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A1 变动成本总额= 纸张费+ 印装费+ 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 23 58712 + 13 73218 + (0125 ×640 ÷32 ×6 000) = 67 320 (元)

B1 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印数=67 320 ÷6 000 = 11122 元本问回答xx正确的人极少,主要原因是:

11 不理解变动成本的含义,把制版费用、稿酬等计算到变动成本总额中。

21 没有仔细审题,没注意到题中设定的“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均作为变动成本按每册书的书心印张数分摊”,有些考生没有计算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而有些考生则是不会计算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

解析问题五

该书的定价应是42107 元。

本问的考核点是:成本定价法中用经验算式测算图书定价的方法。该知识点在《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第十章第五节中有介绍。

本问的正确答案是: 定价= [ ( 固定成本总额+ 利润) ÷销售数量+ 单位变动成本] ÷发行折扣率×[ 1 + 增值税率×(1 + 城市维护建设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 = [ ( 20 000 + 8 860 + 6 300 +30 000) ÷6 000 + 11122 ] ÷60 % ×[ 1 + 13 % ×(1 + 7 % + 3 %) ]≈42107 (元)

许多考生注意到了本问是考查本量利的基本公式的应用,但没有注意到要求“用经验算式测算”(教材中介绍的成本定价法三个公式中,{dy}个因题干中未给出“单位销售税金”而无法用于解答本题,第二个是理论上的计算,过于烦琐,不便记忆,所以《考试大纲》没有将它列入考试的基本要求,xx中不会考核) ,所以主要出错的点在于公式没有记住,算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另外,一是不会计算固定成本,尤其是把制版费用计算到变动成本中;二是算定价时没有考虑利润;三是增值税率使用错误。

总的来说,本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主要是通过计算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题目,包含考点较多,计算步骤也较复杂,但各问题之间不是都互相关联的,如{dy}问与第二、三、四问不关联;第二问是计算纸张费用,第三问是计算印装费用,也不关联。不要因为前面问题不会做,就不再去看后面的问题了。考生如果能够对“书刊印制”和“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知识充分掌握,虽不能拿满分,但得到一个相对来说较高的分数也是不难的。

{zh1},向考生们提几点建议:

11 切忌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或断章取义、不做深入的探究。

21 要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及相关的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

31 考试过程中要仔细审题,认真阅读每一个字,把关键字句用笔勾画出来,做完之后再读一下题目,看是否有用错的数字或遗漏之处。

41 牢记公式、准确计算是得高分的保障。

51 不要轻易放弃答题。题中考核的知识,一般都有难也有易,只要努力去答,总有得分希望。一旦放弃回答,那就肯定不能得分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1月20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