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走下讲台教师的“高考作文”
一位走下讲台教师的“高考作文”
文/赵化鲁
21年前走上讲台,成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间,虽有过短暂的脱产进修和借调省城报社当编辑的经历,但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前半生基本都在校园度过。在别人眼里,我一直充当着“教书匠”的角色。
前年单位安排我到校办工作,去年年初开始从事党务。当了半辈子语文教师,一旦离开讲台,说心里话,还真有点不适应呢。有了解底细的网友打趣我:有本事你再上讲台试试?网友的打趣我不屑置辩。其实,没有上讲台,并不等于我离开了自己钟爱的语文教学。党务工作之余,我天天上“作文”课,从来不曾停过。
说起作文,好多学生头疼,许多老师觉得难教。在我看来,作为语文课“重头戏”的作文,其乐无穷。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不就是作文的全部秘诀吗?学生作文,不必像作家那样妙笔生花,只要生动真实地表达出所思所想足矣,何难之有?我认为,作文之难,难在兴趣;而兴趣的培养需讲究方法。老师怕作文,很大原因是缺乏“打铁先得本身硬”的功底;学生怕作文,是本身不善于观察思考。
好多学生最关心考试中如何取得作文高分。“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考试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前,考试作文的研究难以绕开。汶川大地震后,作文素材出人意料地进了当年的高考xxx目。在我看来,合乎情理。震惊世界的天灾,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语文教学指挥棒的高考,怎能对此熟视无睹呢?
2009年高考题目揭晓,我{dy}时间动笔,写下了一组“高考同题作文”。就全国卷的寓言故事,我写了《发展特长求生存》;北京卷、湖南卷、湖北卷、浙江卷考题我也先后试笔。在《发展特长求生存》一文中,我引用了辽宁阜新从“煤城”向“风电之城”转变的事例,说明扬长避短发挥潜能才能长盛不衰的道理。随之笔锋一转,由地及人,邓亚萍、赵本山的经历为文章张目,{zh1}拿刘心武离教从文的成功与盲目下海教师的亏本相对照,再次印证自己的论点:与其弥补弱点何如发挥特长,做一个{zh0}的自己就会无怨无悔。
我的高考系列作文,首先在新华网和中华语文网主页重点推出,随后被洛阳日报、临汾日报等各类媒体转载。值得一提的是,《经典美文》杂志2009年7期把我的写北京卷的下水作文和杨澜、郑渊洁等名人的同题文章一并推出,在下也过了一把“傍名人”的瘾,呵呵。
我之所以热衷于高考作文,源于我语文教师的职业习惯。暂时走下心爱的讲台,但我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不能就此“下岗”。我为新农保政策叫好的文章在全国获奖,我的时事评论在央视播出,我的文艺随笔被国外媒体刊载,我的散文、诗歌发表入书……这所有的收获里,让我最欣慰的还是我的“高考作文”。
新浪网大话教育论坛举行了对网上高考同题作文的打分活动,我的文章分数xxxx。走下讲台的语文教师,看到自己的作文得到高分,欣慰自豪溢于言表。如果再遇到哪位朋友,对我这位不代课的语文教师表露微词,我会自信满满地说:且慢开口,请您还是去看看我的2009高考同题作文吧!
2010-1-19上午,沃地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