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人生导师《二》
【中文著作】  

1.《做{zh0}的自己》


  人民出版社,2005年在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作者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以及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作者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作者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作者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作者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作者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
  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加辉煌的未来。
  

2.《与未来同行(李开复文集)》


  
,2006年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xx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yl}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yl}人才。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xx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xx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3.《一网情深:李开复与学生的网上对话》


  
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书是李开复在“开复学生网”(现我学网)上和中国青年学生三年对话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它不仅凝结了李开复和三十万位注册访问者“xxx”接触的思想火花,也有多位热心网友、专家、志愿者的回帖、建议和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开复对内容重复的问题进行了合并整理,对过于零碎的文字进行了过滤浓缩,{zh1}按照话题内容做了简单的分类。无论问题还是回答,都使它们保持了原有的对话感和现场感,把当时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开放的交流气氛传递给读者。
  

4.《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中信出版社,2009年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zd0},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4年前,两家全球{zd0}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对簿公堂,演绎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世纪官司,这只为争夺一位优秀的华人职业经理人。
  10年间,他在中国的高校中,做了上百场的演讲,超过百万的中国年轻人受到他的鼓励和指引。
  他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创办了谷歌中国, 如今,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正在酝酿,那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创业!让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平台!
  如何从一个淘气的“小皇帝”,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
  这本书是李开复{wy}一部,他将毫无保留地讲述他
  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烛照人生的心灵史。
  并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
  “在过去的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身边学习成长。
  有幸在PC时代历经了苹果和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历经了谷歌,
  我有幸看到这三个世界{yl}的公司的成长和成功。
  我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崛起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
  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把这些告诉中国的青年人。”——李开复
  内容简介
  这是李开复{wy}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xx的经历,为了他,两家{zd0}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yt},世界将因你不同。
  超级同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先生。据李开复先生说,大学里的奥巴马先生非常腼腆,坐在教室的{zh1}一排,带着一顶帽子(是不是睡觉不知道),不爱说话。说真的,要不是李开复先生转到计算机系,指不定现在的李开复先生就成了美国副国务卿了。   

李开复先生2009年做客《咏乐汇》!


  与百度各走各路 不一定你死我活
  作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李开复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令人相当“羡慕”,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助教到苹果电脑公司互动媒体业务副总裁,从SGI公司的副总裁兼总经理到微软全球副总裁及微软中国研究院首任院长,再到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依然是IT行业的明星。
  “我觉得加入谷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考验。特别是在其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逐渐消失的时候,谷歌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面对着过去4年的职业生涯,李开复向记者发出如此感慨。
  好在,经过4年的盘整,谷歌在中国的发展也日渐起色,来自第三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谷歌在中国搜索市场的份额占比已经接近30%,仅次于国内{dy}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而旗下的谷歌音乐、谷歌地图等产品也日渐为用户所接受。
  “事实上,虽然与百度在搜索领域有重叠,但并不表示这两家公司就一定要是你死我活。”李开复告诉记者,目前对于谷歌和百度而言,两家公司都在走自己的路,包括谷歌发布的Chrome、Android与百度发布的产品都有明显的差别。李开复同时强调,“从谷歌的观点来说,搜索最重要的几点应该是搜得xx,搜得多,搜得{zx1},毕竟搜索还是求知、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三个客观的衡量,我们都是{zh0}的搜索引擎。”
  

李开复谷歌四年大事盘点


  1、2005-2006:加盟Google 惹官司
  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2006年1月的庭审之前一直有效。12月22日,微软公司终止了对Google以及李开复的诉讼。
  2、2006-2007:大举招聘 推进人才本地化
  2006年4月12日,“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称在北京正式发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驻清华高科技园谷歌大楼。这一年里李开复大力推进人才本地化的工作,通过高校招聘工作赢得了Google总部的信任,并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声誉。从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就在全国各大高校宣讲,{zh1}在中国招聘了7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于2006年7、8月陆续开始上班。
  3、2007-2008:发力研发 结盟合作伙伴
  从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开始频繁地发布新产品及搜索的整合功能,陆续发布了地图、图书、热榜、生活、输入法、金融Onebox等10多种新产品,还有若干诸如搜索建议、相关搜索等等一些搜索功能的优化。与此同时,谷歌阵线联盟还在不断扩大,联盟中的成员越多就越能让谷歌摆脱舆论一边倒的劣势。正因为如此,李开复反复在各种场合说的四步论:人才、技术、流量、收益,终于将走到{zh1}一步。
  4、2008-2009:防守反击 运营本地化
  截至2008年底,谷歌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营销论坛一共举办了26场。在这一年里,百度遭遇央视曝光,让许多原百度的代理商和客户转投正努力开拓市场并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使得谷歌中国业绩突飞猛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8年谷歌中国营收达到14.32亿元,同比提高6%,谷歌和百度的市场份额差距缩短了几近8%。
  

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离职创业


  消息人士透露,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将于今天正式辞职,结束其为期四年的任期。谷歌中国官方和全球均尚未对此消息发表评论。
  {zx1}消息显示,谷歌中国将于今天上午或午间宣布李开复离职的消息。在过去四年中,曾多次传出李开复离职的消息,但最终均被否认。此次离职消息也已在业内流传数日。
  据悉,李开复离职后或将自行创业。目前尚无法得知其离开对谷歌中国的影响。2005年7月时任微软副总裁的李开复跳槽谷歌,出任谷歌中国区总裁。随后,微软起诉李开复,阻止其跳槽。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李开复于2005年12月加盟谷歌。
  李开复回到中国后,四处演讲组建团队,并表示将带领谷歌在中国推出更好的产品。四年来,谷歌中国遭遇多次危机。目前尚不清楚其谁会接替其职位。(腾讯科技随后获悉,谷歌全球副总裁刘允将暂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一职)
  2009年9月4日,正式宣布从谷歌离职。
  2009年9月4日 19:41:54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专访李开复:新公司下周成立 做青年创业平台
  

李开复先生宣布新公司为“创新工场”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博客内首度公布了新公司的名字“创新工场”,并对新公司做了简短的介绍,称“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zh1}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
  “创新工场”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孵化器+创业指导的混合。
  “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李开复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帮助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高科技公司。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拆分出3-5个独立运营公司。   从知春路的微软中国研发中心至五道口的谷歌公司车程不过二十分钟,李开复却用了半年以上的时间走完这段路程。为了阻止李开复加盟谷歌,微软一纸诉状将李开复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最终以和解结束,但是却将李开复加盟谷歌的日程推迟了近半年左右。
  结束官司后的李开复于2005年12月正式履行谷歌大中华区总裁的职务,当时他对谷歌提出了两大使命:一是雇佣{zh0}的人才;二是使最多的中国用户对谷歌的产品满意。
  中国互联网的特别之处在于:与传统行业相比,中国公司在互联网上更容易击败国外公司,谷歌宣布进入前,雅虎、eBay均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
  为此,李开复为谷歌总部开出了“本地化”的解决方案。首先,众多前去谷歌应聘的人员发现主考官并非人力资源总监而是李开复本人,其次他宣布在中国招收50名关门弟子的消息迅速引起媒体对谷歌公司的xx,这些举动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谷歌节省了绝大部分的广告支出并增加了媒体曝光度。
  2006年4月12日李开复带领下的中国团队迎来了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视察,当日施密特亲自宣布了google的中文名称“谷歌”,尽管中文名称宣布后当时曾引来了业内的部分非议,但这一名称还是在随后的几年内迅速取代了google。
  2006年6月的一件小事成为业内{dy}次传出李开复离职的离职传闻,当时有外电报道称呼谷歌创始人Sergey Brin表示将重估中国。随后即有国内媒体猜测并撰写报道称谷歌将退出中国市场,李开复本人也将离职。
  这一事件的真实情况是Bri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谷歌正在全球各地进行政策评估,中国也不离开,这一言论被媒体误读为谷歌将重估中国市场。
  据日前《PCWorld》披露的数据显示,谷歌和百度合计占中国互联网搜索市场的95%份额,在移动搜索领域,谷歌和百度在其中分别占26.6%和26%的份额。此外,尽管百度与谷歌的市场份额之比仍然是接近3:1,但收入上的差距却相差不多,谷歌虽然没有扩大战果,但已通过多年的努力拿下雅虎退出中国市场后被竞争对手吞噬的部分市场。   1、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助教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dy}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2、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gj}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zg}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3、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5、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李开复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加盟微软公司前,李开复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此前他还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李博士在Cosmo任职期间,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在此之前,他曾担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负责多个产品系列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网络产品策略的制定。李开复在苹果公司任职六年中的{zh1}一个职务是其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他们后来开发出QuickTime,QuickDraw 3D,QuickTime VR,PlainTalk等产品。
  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并开发出了世界上{dy}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gj}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zg}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在网络工程学上获得巨大的成就。



郑重声明:资讯 【李开复人生导师《二》】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