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文博兄聊天,说的话题很多,文博兄知识丰富,除了金融界的那点事,多有自己深刻的见解,但其他各种话题也是说的头头是道,引人入胜,让听者有茅塞顿开的喜悦。
中午休息,一起看新浪2009年xx好书评选结果,于是就说到读书的事了。没有想到,平时没看出来,文博兄原来也有不凡的读书经历。
学生时代的文博兄,看到一本好书,真好比行走在茫茫黑夜中忽然看见前方隐隐出现一点灯光,忽闪忽闪地,让文博兄灰暗的心升起希望;那一点微光的力量便足以牵引我,要文快步前行,以为只要接近灯光,就该到了目的地了,长途跋涉后的休憩的终点了,脚步也因此变得轻盈起来,急急地走,以至于接近跑步前行了,而实际上,那一点闪烁的灯光却永远的前方,无法接近,无法捕捉。
那时文博兄的兴趣广泛,但出身贫寒,高雅的活动自然无法承受,好运动,但没有运动服,买不起球鞋,羞与同学一起打篮球、踢足球,其他需要礼尚往来的各种活动,文博兄更是躲的远远的。
好在文博兄有一颗好学的心,不拒绝阅读。在学校,只有读书是最没有费用的一项活动,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只需要一张阅览证和一张借阅证,便可以完成所有精神方面的活动,在书的世界里游泳,在书路上的行走世界,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或喜戏剧,或悲剧,或战争,或游戏,或爱情,或亲情,总之,有无尽的故事,尽可以在书里消磨。
但那时,文博兄虽然好读,读书多是漫无边际,在文博兄的眼里,只要是书自然是好书,尤其学校里的书,更应该如此,不然,岂非贻误学生。因此一本接一本,在图书馆里看,看不完,借来读,不加咀嚼,更不思索,求的是多,看的是广,记的是情节、人物,而深沉的、潜在故事里的意义,在没有引导、缺乏方法的情况下,无从领会、难以转化和升华。
那时的文博兄象是一个寺院里的修行者,独自摸索,没有良师的点拨,没有交流的伙伴,除了读书只为读书。当然也有厌倦的时候,就象一个水箱,水装满了,总有溢出的时候,以文博兄当时的头脑,装了无数的故事后,满了,终于溢出,无数的人物、事件在脑海里如沸腾的水分子,杂乱无章,失去了秩序,转为混沌,弄得一片迷漫。
都说读书要将书读薄,将无用的东西过滤,留下精纯的东西,在脑海里形成秩序,形成层次,大脑才能继续装下新的东西。可怜的文博兄那时哪懂这些深奥的道理。
古人说的有道理,为学需先有师,有师才能入得学问的门径。可能有人说了,学校的老师不是老师吗?确实没有错,但是,老师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照顾得到,一个班级四五十人,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点拨。所以优秀的只有那么几个,而且优秀的常得到老师的青睐而变得更为优秀,多数则只能处于中下。其实,老师的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次点名表扬的机会往往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一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就是一个点拨的机会,可惜很多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多把这种机会给了已经是优秀的学生。
可怜的文博兄,几年中学下来,一直默默无闻,所以学问没有多少长进。不过,文博兄说,他还是得到过一位老师点拨的。
那是初中的事了,初一、初二的时候,英语一直没有好好的学,成绩也就刚刚能及格,初三面临考高中的时候,终于受到英语老师的批评,当时文博兄真是受宠若惊,多年来还从来没有老师关注过自己,居然有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后来知道,老师觉得文博兄的英语成绩一直处在及格线上,还是有潜力的,稍微努一把力,成绩会直线上升。因此,此后成绩稍有提高,总能得到英语老师的公开点名表扬,文博兄从此更加勤奋,不仅英语成绩提高的最快,数理化也一起受惠,如愿进了当地的一中念书。所以直到现在,文博兄提起那位英语老师,念念不忘,满脸崇敬。
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老师又是如何教导学生的。文博兄一提起往昔的读书生涯就感慨万分,还说其读书过程经历的弯路数不胜数,因为天分不高,身边又缺少良师益友,且非出身书香门第,根本没有门径可循,多是自己摸索,所以至今学问也没有多大长进,成不了某某家,遗憾至今,不过呢,收获的经验教训倒很多,若想听,以后找机会接着聊。
我自然是很欢喜,老师的作用原来如此重要,实在不能怠慢老师啊。文博兄正好可以当一位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