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三味——字正、法正、刀正_画家韩雪璜_新浪博客


 篆刻三味——字正、法正、刀正

    字正:搞篆刻首先要识篆,要识篆,就必须选用专业界公认的篆刻字典。偶然机会我参与了天津车永仁先生编弘一法师篆刻集的辨字工作,发现其篆字大都出自《六书通》字典而生涩难辨、大失水准,大师也有失误。所以,选字典尽量用当代人编写的影印原迹字典。古代字典除《说文解字》外慎选;配字也很重要,一幅篆刻作品的字体要有繁简疏密变化,就需选用不同的书体进行构图的搭配,但每一方作品所选用的书体必须统一。如用甲骨文,几个字都用甲骨,不能乱用,万一有一个字在甲骨文中找不到,也可用相近的钟鼎文代用,但必须统一笔画结构特点。写篆即书写篆书作品,它可更直接地感受和体验以刀代笔的过程和诀窍。

法正:篆刻与中国书画相通,是一门艺术.与刻公章之类的技术有根本的区别,学习与创作的办法必须正确,那就是在识篆的基础上,先得临摹古代经典篆刻作品,如“秦朱汉白”是公认入门临摹作品,不能绕开。临习当代名人作品是创作阶段的功课,不能提前。篆刻入门必须有名师指点,同时找正统xx技法书籍作为自学参考,邓散木所编写的《篆刻学》是必读xx书籍。弘一法师在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不可否认,但篆刻则是他艺术生涯中{zd0}败笔,他绕过了临摹“秦朱汉白”的过程,又把错误百出、无法临摹的《六书通》作为参考书籍,失误是必然的。另外,一幅好的篆刻作品是一幅浓缩了的点线面构成的平面造型艺术作品,现代构成的核心就是差异对比,也就是在一幅作品中把每个字的点线面及击边、破残等线性肌理的质与量中,着力注意营造各种变化着的对应的或比较的形式构成关系。只有把中国传统的主观辩证思维模式与西方科学的逻辑思维模式就像中西医结合一样融合互补起来,才是书法篆刻艺术创新的正路。

    刀正:篆刻艺术用石材硬度较低,刻石的刀法直接产生篆刻字体笔划形态的质与量,旧教科书上所说刀法有几十种,不足为信,刀法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即冲刀与切刀。在刀法应用中可冲可切,也可冲切互用,顺其自然而为之。人们常说金石味其实就是以刀带笔,运刀如逆水行舟的力度和刀刻石自然崩裂的笔划石纹肌理,由于刀法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也会成为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发端。

“黄河之声”篆刻作品构成设计:篆刻作品应讲究构成设计而小中见大。以"黄河之声"为例,形调设计:笔划以“方”为主调,而达到“方中见圆”构成效果;对比设计:对即对应,比则是比较,这也是现代构成的核心形式因素。如“之”与“河”的水旁上部以及“黄”的上部与“声”的左上部等形成差异对比效果。这种对比效果还有多处,略;为了表现作品古朴的残缺美,边框要击边,坐下边角开口,右上边角也相应地击边开口,但形状不能相同,这就是差异对比,对立统一的辩证构成关系;笔划之间的留白也和国画构图的“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道理一样,“声”为最密处,“之”为最疏处,“之”的留白,也与相对的“河”字的留白形成对和比的关系。我认为,篆刻作品也应和其他平面造型艺术品一样,需提前进行“配字”、“形调”、“构成”等方面的精心设计,然后胸有成竹地行刀,而达到自然自由的境界,这也应是篆刻艺术创作的{zg}境界。至于“写意”、“急就”式的创作风格,也应是一个由“渐积”到“顿悟”,即由“必然王国”升华到“自由王国”,而“一超直入如来地”的过程。

                                                                          

                                                                          戊子冬 雪璜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篆刻三味——字正、法正、刀正_画家韩雪璜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