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叉的北京公交
一、地铁
1.地铁换乘
今天把哥儿们的东西送还过去。我在建国门,哥儿们在劲松。由建国门坐一号,到国贸,然后导十号线,到劲松。一共四站地。“走”了半小时。如果光是在地铁里被地铁带着走,撑死了八分钟。结果在地铁里因为倒乘,或水平移动或上下移动,足足能让你转一刻钟的路。北京的各地铁换乘都是如此:让乘客按着它的路线,换来倒去的。
记得前几天看到一篇网上文章,说香港地铁换乘直接就在某站的对面去坐车了,这样非常方便乘客。
不理解,为什么北京的地铁设计者这么傻叉?让乘客在地铁里钻来绕去。尤其是带着大包小包的乘客,更是不便。此外,这种在摩肩接踵的状态下,上上下下登来爬去的行走方式,一不适合年老者,二不适合年幼者,三不适合负重者——这地铁是给谁坐的呢?给除这三者之外的人坐的,它的意义何在呢?
算了算,如果在路上一个人无端被耗了这半天时间,那么,一路上,我看到的人流怎么着也有五百人了,按每人耗了十五分钟算,这加一起要耗多少时间?7500分钟的路呢,这时间里,每个人能发挥创造的话,GDP得提高多少?
真不明白,为什么公共设施不是以方便公众为本而设计的,反而是为了方便设计而设计?其实方便公共也未必就不方便设计呀!猪头们拿着纳税人的钱,就为纳税人设计出如此牛叉的地铁?真伟大!
2.地铁指示牌。
坐完地铁要出站吧。我当时出的国图那站。不知道走哪个口到目的地。于是找路标。结果在离视线至少20米外的地铁站的墙上找到了具体的出口指示。可是,如果看仔细了,具体到哪里,如果眼神不好的,还得刷完卡过了刷卡器,走到路标牌下一一细看。
怎么就不能把三个口的路标醒目地贴在我面前不远的一个大圆柱上呢?出来后,到哪里到哪里,你若不问,根本不知道方向。怎么就不能在路标上设置个相应的地图,指示出出站后让乘客怎么才能走到要去的某处呢?
坐地铁时也有如此情况:本来二号线一号线的站标上还标着到哪里哪里的时间。结果一“数字化”,站标换了,上面标志的时间没了。如果标上最末班车最早班车到本站的时间,岂不更加方便乘客取舍?结果没有。结果就发生了:一乘客问工作人员最末班车时间,工作人员不耐烦的回答的场面。
还有很多细节,都是十分不方便乘客,也给工作人员带来麻烦的。我不举例了。累!
二、公交车路线。
再说说公交线路。我举的这个例子{jd1}不是北京公交线路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我在学院南路偏东的地方住。每天要坐积水潭地铁上下班。但是我附近的北师大南门的公交站牌上没有一辆车是往南拐的,一律是走到学院南路与新街口外大街向北拐。要做向南开的公交,你至少得再多走一站地,去新街口外大街上的北京师范大学站坐。但这个站点上,也没有到积水潭地铁很方便的车,不如不坐。在小西天站有一辆635离积水潭地铁B口近,但若坐此车,你得走到小西天站。若走到了,还得等635过来你才能上,如果它半天不来,你不如不等,直接走到地铁A口坐地铁好了。总之坐车去地铁的时间和走路去地铁的时间一比,差不多,且坐车还要上车下车地折腾,不如走路。但,在足有三站的路上,能有一辆直达地铁的公交车,这该多么方便?出行方便了,普通老百姓生活中办事和工作的效率也高了。这样的话,不利于国计民生吗?
有一辆331好像在明光桥有站,是向南拐的车,但人家不在门口本来可以设一站的地方停,人家一直拐过去,到了三站地之外的新街口豁口才停下来!汗!
要么是该设站的地方不设站,要么是设了站了,甩一大段路!
如果你稍加留意,不用“仔细研究”,便会发现北京的交通站设置,与我举的例子相似的大有“站在”,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人多数时间都被浪费在了不科学的站点设置上了。
除了说句“傻叉”,泄泄不满之外,我无奈。
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足以反应这个城市的管理者的水平了。
我的公交卡上有一句广告词:“建设现代北京享受现代生活”。公交车刷卡的{dy}天上班,一向早到二十分钟的同事,居然因为刷卡迟到了。因为一个刷卡器要每个上车的人排队刷上卡才能上。这样,就不能像原来那样,先上车,车子边开,售票员边卖票了。时间在刷卡上呈算术级地增加了。最初我真的不适应这种“数字化”的结奏,但交管部门、新闻媒体一律唱高调,让市民享受“数字化的现代生活”,还有谁会顾及这数字化带来的“乘车效率严重倒退”的“现代化”?
如果真正想让老百姓“数字化”,不如这样改良一下:像长途汽车一样,给每位售票员手里一刷卡器,这样乘客上车后,车门关闭,售票员拿着刷卡器找乘客去刷卡。
我想售票员是最郁闷的了:本来原来的非数字化时代,只需要卖票就成了,结果因为“数字化”的到来,一方面还要看着有没有刷卡的,另一方便还要查着有没有不刷卡且需要买票的。
这样的现代化“享受”我觉得还是让那些在办公室制定政策的人“享受”一下吧。如果他们觉得是“享受”,那我们千万的公交族都奉陪也心甘情愿呀!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