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吨浓盐酸泄漏 曲靖消防9小时成功排险[图]
转载地址:
| 时间: 2009-09-25 | 文章来源: 云南消防总队曲靖支队 | 作者: 李伯连
2009年9月24日凌晨4时许,一辆大型槽罐车(核载20吨)满载浓盐酸由昆明至宣威经停老320国道西山乡冯官桥村路段时,由于槽车罐体维护不当,罐体底部焊接处发生多处裂缝,致使高腐蚀性盐酸液体泄漏。事故发生后,云南省曲靖市公安消防支队先后调集特勤中队、经开大队7辆消防车、3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实施抢险。在支队全勤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经过参战官兵科学处置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于当日8时10分盐酸槽车被移至安全地带,9时10分对泄漏盐酸采取化学中合处理完毕,至此盐酸槽车泄漏事故成功处置,避免了更大灾害事故的发生。
凌晨5时46分,云南省曲靖市特勤消防中队接到指挥中心调动命令后,指挥员及时挑选18名有经验的战斗员,携带侦检、警戒、照明、防护、堵漏等器材装备,分乘3辆消防车赶赴现场。途中,中队指挥员利用随车电脑查询《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辅助决策系统》,进一步掌握浓盐酸的理化性质和处置措施,以打有准备之战。6时10分,特勤中队官兵到达事故现场,经询问知情人和实地侦察,发现装有浓盐酸的槽罐车底部约以20L/m的流量的向外泄漏,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迅速在空气中弥漫,使事故车辆及下风方向笼罩白气雾气,现场情况十分危急。
根据现场反馈的信息,中队指挥员结合现场情况迅速制定处置方案:一是及时向指挥中心和当日支队值班首长汇报现场情况;二是安排专人会同到场警员对下风方向住户进行人员劝说、疏散;三是根据地面流淌盐酸及蒸汽散发及扩散速度,及时划定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要求进入重危区的作业官兵着重型防化服,在轻危区作业人员着轻型防化服,并佩戴空呼,四是设立警戒,让到场警员对老320国道进行临时交通管制;五是组织精干力量对槽罐车进行深入勘查,确定泄漏部位,并采取合理堵漏措施;六是为确保安全,会同警方、槽罐车单位方,要求租用空槽罐车进行导罐;七是围堵地面流淌盐酸;八是设立洗消点,对进入危险区域人员设备进行及时洗消。
接到命令后,中队官兵迅速展开战斗,会同当地警方迅速组织警戒小组在外围设置警戒带,设立警戒带,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并要求警戒范围内严格落实个人安全防护等级,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以确保处置安全。与此同时,中队及时成立疏散组深入下风方向的1家招待所、4户居民住宅进行逐一敲门告知灾情危害,使其安全疏散。
随后,为尽快有效排除隐患,中队指导员立即组成毒源侦查堵漏小组,确定由李开道、王科两名器材熟知型队员组成堵漏组,穿着重型防化服,携带小孔堵漏、木楔堵漏、外封堵漏、粘贴堵漏等多种堵漏器材,深入槽罐车泄漏部位近距离观察,确定在车辆大梁外侧上部有一漏点在向外喷泄盐酸,根据泄漏部位形状,堵漏组及时调胶,利用粘贴式工具实施有效堵漏。浓盐酸泄漏量随之减小,但仍在泄漏,2名队员趴下身子对槽罐车底部再次查看,发现在槽罐车后底部的备胎悬挂处在向下流淌盐酸,堵漏组利用随车工具及时将备胎卸下,之后将身体探入车底查找泄漏点,发现该车车架横梁系自行加固,几个泄漏裂缝正位于加固的支架上方,经采取多种堵漏方法,试用多种堵漏工具,但均因槽罐车底部的加固改装,造成堵漏效果不太明显,并确定倒罐转移。7时10分,在堵漏组对备胎上部漏点实施堵漏效果不佳时,由当地警方联系的空槽罐车到达事故现场,中队指挥员立即让空槽罐车停放于事故车辆尾部(即上风方向),以便于开展倒罐转移作业。
7时15分,开发区大队增援力量3车14人赶赴现场,对特勤中队予以支援。倒罐转移中,特勤中队利用个人防护优势,在两个槽罐车尾部的排、注口处进行倒罐软管的连接、疏导、监控,由开发区大队对倒罐全程进行外围监控。8时05分,特勤中队接调动命令,对第二灾情(麒麟北路志诚化工建材经营部火灾)进行增援。期间,由开发区大队留守官兵进行倒罐监护。
8时12分,开发区治安综合执法大队、冯官桥社区志愿、义务消防队也来到现场,开发区大队指挥员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再调一车石灰粉对盐酸进行埋压、稀释,绝不让泄漏的盐酸 在交通道路上“嚣张”,处置中,大队官兵始终将危险留给自己,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协同另一辆危化车对盐酸进行转移,其他人员对已泄漏的盐酸利用石灰粉进行埋压处理,至此一场警民联手,紧张有序的战斗为远处过往的群众铺开了安全路。中午11时51分,随着战斗的紧张有序进行,在输导盐酸过程中,为加快进度,把事故损失降到{zd2}度,大队决定再加一根“导油管”从而加大输送量。
经过奋战,14时30分,事故车辆内28吨盐酸被成功安全转移,开发区大队并安排专人将事故车辆护送到驰宏公司危化品仓库进行检修,另一辆危化车由交警开道送达目的地。
在此次事故处置中,曲靖消防官兵共处置泄露盐酸约2吨,将损失降至了{zd1},他们用执著、信念以及高超的技战术水平,履行了自己的神圣职责,护卫了国家财产安全,保障了四周村庄和人民群众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