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PLC)电磁兼容性检测_北京可靠性检测试验_新浪博客
    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称PLC)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尽管其制造厂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会有许多外部因素使它产生干扰,造成程序误变或运算错误。要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方面要求PLC生产厂家提高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多方配合,有效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抗干扰的措施。
1 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1.l 干扰源及一般分类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
      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干扰模式和噪声波形性质不同划分。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干扰类型不同,对电气的影响不同。
1.2 PLC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1.2.1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若PLC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回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PLC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二是对PLC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1.2.2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严重。
1)来自电源的干扰
     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路。PLC电源通常采用隔离电源,但其机构及制造工艺因素使其隔离性并不理想。
      实际上,由于分布参数特别是分布电容的存在,{jd1}隔离是不可能的。
2)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人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
     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0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
3)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
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PLC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PLC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如雷击时,地线电流将更大。
      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PIE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
1.2.3 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PLC制造厂对系统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是无法改变,可不必过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过考验的系统。
2 主要抗干扰措施
2.1 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

     在PLC控制系统中,电源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电网干扰串入PLC控制系统主要通过PLC系统的供电电源(如CPU电源、I/O电源等)、变送器供电电源和与PLC系统具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等耦合进入的。现在,对于PLC系统供电的电源,一般都采用隔离性能较好的电源,而对于变送器供电的电源和PLC系统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隔离措施,但普遍还不够。所以,对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抑制带大(如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的配电器,以减少PIAZ系统的干扰。
      此外,为保证电网馈点不中断,可采用在线式不问断供电电源(UPS)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UPS具有较强的干扰隔离性能,是一种PLC控制系统的理想电源。
2.2 电缆选择的敖设
      为了减少动力电缆辐射电磁干扰,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电电缆。笔者在某工程中,采用了铜带铠装屏蔽电力电缆,从而降低了动力线生产的电磁干扰,该工程投产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电缆传输,信号电缆应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敖设,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近平行敖设,以减少电磁干扰。
2.3 硬件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由于电磁干扰的复杂性,要根本xx干扰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组态时,还应在软件方面进行抗干扰处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一些措施:数字滤波和工频整形采样,可有效xx周期性干扰;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并采用动态零点,可有效防止电位漂移;采用信息冗余技术,设计相应的软件标志位;采用间接跳转,设置软件陷阱等提高软件结构的可靠性。
      信号在接入计算机前,在信号线与地间并接电容,以减少共模干扰;在信号两极间加装滤波器可减少差模干扰。
      对于较低信噪比的模拟量信号,常因现场瞬时干扰而产生较大波动,若仅用瞬时采样值进行控制计算会产生较大误差,为此可采用数字滤波方法。
      现场模
拟量信号经A/D转换后变成离散的数字信号,然后将形成的数据按时间序列存人PLC内存。
     再利用数字滤波程序对其进行处理,滤去噪声部分获得单纯信号,可对输入信号用m次采样值的平均值来代替当前值。但并不是通常的每采样一次求一次平均值,而是每采样一次就与最近的m—1次历史采样值相加,此方法反应速度快,具有很好的实时性,输入信号经过处理后用于信号显示或回路调节,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干扰。
     由于工业环境恶劣,干扰信号较多,I/O信号传送距离较长,常常会使传送的信号有误。为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使PLC在信号出错倩况下能及时发现错误,并能排除错误的影响继续工作,在程序编制中可采用软件容错技术。
2. 4 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安全,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系统接地方式有:浮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PLC控制系统而言,它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信号电缆分布电容和输入装置滤波等的影响,装置之间的信号交换频率一般都低于1MHz,所以PLC控制系统接地线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式。集中布置的PLC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以单独的接地线引向接地极。如果装置间距较大,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用一根大截面铜母线(或绝缘电缆)连接各装置柜体中心接地点,然后将接地母线直接连接接地极。接地线采用截面大于22mm2的铜导线,总母线使用截面大于60mm2的铜排。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2Ω,接地极{zh0}埋在距建筑物10—15m远处(或与控制器间不大于50m),而且PLC系统接地点必须与强电设备接地点相距lOm以上。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点。
3 结束语
    以上的措施,经若干PLC控制系统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能够基本xx现场干扰信号的影响,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PLC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够使PIJ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在平赵相宾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 常恒毅可编程序控制器jE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
3 袁任光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与实例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4 土卫兵等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 郭宗仁可编程控制器及其通信网络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6 李乃夫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名称: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测量控制设备及系统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广安门外大街甲397号   联系电话:010-63465516

联系人:张建忠                     手    机:13911260297

郑重声明:资讯 【可编程控制器(PLC)电磁兼容性检测_北京可靠性检测试验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