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弃考,谁放弃了谁?

CCTV2《今日观察》:万人弃考,谁放弃了谁?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重庆今年的高考报名当中,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了高考,其中有不少学生是来自于农村。高考即将来临之际,上万名孩子为什么会放弃高考?在万人弃考的背后,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思考?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与xx财经评论员霍德明和张鸿共同评论。

霍德明:就业难是万人弃考的真正原因(《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于“万人弃考”这事曾有新闻评论说,弃考也未尝不是一个理性明智的选择。4月16号,重庆市政府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说:{dy},就是所谓的人才的分流。第二,它觉得是高中阶段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到18岁了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第三,重庆市政府觉得高考不是一个成才的独木桥。

2000年的大学毕业生106万人,之后01年,02年开始扩招,到2009年预计要毕业610万大学毕业生。从01年到现在10年的时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但是就业的位置肯定没有增长6倍,而又遇到今年跟去年年末全世界的经济萧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好,高中毕业生要考大学的时候,一看到今天的不景气,就紧张了,所以就业难是万人弃考的真正原因。

张鸿:弃考是农村学生被动的选择(《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不单纯是重庆,如果我们长期xx教育的话会发现,弃考这个事情,多年来一直存在,比如说今年湖北就有26000人弃考,06年报出的数据,重庆是3000人,那现在达到1万人,所以说和宏观的经济形势就业难等等结合起来,大家就开始xx,事实上大家更xx的,是理性选择背后它是一个主动的理性,还是被动的理性。

比如说新华社的这个报道里就有一个弃考生,他是想上高职。但是上一年要交八千块钱,相当于他父母一年的收入,而且自己的弟弟可能也要上学,而用助学xx,毕业了又还不起,所以干脆就弃考了。所以这个背后,可能有一些是我们看似正常,但其实是不正常的,我们看似理性,但同时也是被动的理性。

我记得今年初的时候,温总理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他就提到,他上大学的时候,学生80%的来自农村。现在我看了一个{zx1}的统计,是17.7%是农村的,82.3%是城里的。中国农业大学是培养农业人才的,它07年农村学生的比例是31.2%,它都是城里人为主,所以现在对农村学生集体的不公平已经显现出来。我们其实xx的是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

放弃高考,读书无用论之争,业界再度升温。是挤上高考独木桥,还是提早就业,走向社会舞台,热门难题又该如何思量?

霍德明:教育投资门槛太高(《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农村的高中生很多就已经中途辍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一个大学生,上完大学全部花的钱估计至少是5万块钱。现在一个大学生,高估一点的话,一个月的生活费是2000块钱,把吃喝这些东西用掉以后,存500块钱,一个月存500块钱,一年存6000,要存到5万块,可是要八年啊,如果说你收入更少的话,要存10年以上,这是很现实也很残酷的经济算数。当然,我也不赞成把教育纯粹当做一个投资来看,但它是非常现实的一个考虑,这就是门槛。很多学生认为如果收益,达不到投资的预期的话,可能就会减少投资。

张鸿:大学教育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xx品(《今日观察》评论员)

不仅是农村,城里的低收入家庭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学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太高太高,遥不可及的。有一个统计说,10年来,我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20 倍,94年到现在我们的个人人均收入增长了4倍,有人就以此来算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城镇居民需要8.6年才能挣回来。农村收入的家庭,得需要18年才能收回来。把门槛变得这么高的话,那对城里人来说,大学教育都是一个高消费的产品,那对农村来说,就是一个xx品,xx是一个xx品。

喻国明:要在制度上保障所有想上大学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舆论研究所所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现在中国需要的也并不一定全都是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有的时候也需要技术工人,也需要熟练工。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说,一定要经过高等教育才算人才,各方面都可以成为人才。所以这本身也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一种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多样化的选择的社会反映。

反思的就是我们制度层面,比如说如果我们在奖学金制度方面,我们社会保障方面更加完整,我们就可以让那些所有想上大学的人,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能力能够上大学的,不要因为经济因素而失学。

顾明远:趋同化是高等教育的弊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教育方面有些制度有些滞后,高等教育现在有一种很大的问题就是趋同化,都想办成综合大学,清华、北大,和社会当地的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结合得不紧密。高等职业教育方面,还是比较薄弱,这也造成了,现在有些企业,要想招合格的员工都招不到,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来思考,从我们教育制度改革上来思考。

霍德明:“降低学费、政策倾斜”(《今日观察》评论员)

要把五万块钱这样一个费用降下来的话,我觉得只有两种方式。

{dy}就是把整个学费降下来,这牵涉到中央大力加强对教育经费的补助。第二个,就是对在农村的这些可能上大学的学生,和参加高考的人,我们都要给他们做政策上的倾斜,运用社会的力量,或者通过政府的力量,向他们发放无息xx,很低的xx,就能够让他们受到教育的好处,而不需要担心到门槛问题,所以我想最近国家的政策,应该就是朝这个方向上倾斜了。

张鸿:应提供多种教育资源(《今日观察》评论员)

过去,当所有的人都挤在大学门口,要考大学的时候,我们说,不要都挤在一个独木桥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现在有人不愿意过这个独木桥了,我们又来感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愿意去过独木桥?

其实现在这个弃考,它是正常的一个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不仅有独木桥,有高考的这一条路,还有很多船,还有其他的小桥,还有小道山路可以到对岸。

不过独木桥是主动的放弃,那如果说有一些是被动的放弃,这就是不正常的。比如说如果我们发现弃考的这里边的人,多数都是家庭收入低的,是农村家庭的孩子,那它一定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教育出现了一个不公平,那我们的教育部门就要反思这个问题。

城里人得到了更多教育的机会,而农村人得到的太少。教育部门应该做什么?不是说让大家还去挤那个独木桥,而是应该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说真的有很多农村的孩子,需要去务工的话,那高中教育是不是有一些和务工有关的这样的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包括我们的一些职业培训,尤其在现在刺激内需的阶段,是不是有更多的钱,来投入到农村基本的职业培训当中去。这样他们去打工,才有更多的技能。

郑重声明:资讯 【万人弃考,谁放弃了谁?】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